东吴孙权

第二十六章 荆南战事4

    “好!他们果然往南门逃了!”见长沙军按照徐琨的计划撤退,江东军立即紧追不舍。

    虽然雨势渐小,但泥泞的地形仍让双方士兵在追击中小心翼翼,生怕失足。在这种环境下,逃命的长沙军显得更加窘迫。不少士兵在跌倒在地后未能及时爬起,成为江东兵的战功。

    杨龄骑在马上,眼看与追兵渐行渐远,前方却突然响起震天的战鼓声,又是一支兵马横扫而来。

    徐琨身披重甲,由亲兵环绕着骑在黑马上出列,声音铿锵有力地喊道:“下马投降吧!”

    杨龄环顾四周,只见身边仅剩千余名长沙兵,被敌军几面夹击之际,正在思索对策。

    徐琨知道他在拖延时间,冷哼了一声。

    突然,“嗖”的一声,他胯下的战马悲鸣一声,猛地站起,将杨龄掀翻于地。

    不远处的徐琨满意地望向马忠,对他的箭法令他颇为赞赏。

    “杨龄已死!杨龄已死!”徐琨立即命令兵士齐声呼喊。此时长沙军的士卒注意到杨龄不再骑在马上,瞬间人心惶惶,斗志全无,许多开始投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转瞬之间,整个长沙军都纷纷降服。

    此战,吴军俘获两千余长沙兵,缴获大量粮草及兵器,最终,成功生擒长沙大营主将杨龄。

    在一片疲惫的大军中,徐琨的目光如炬,他轻轻地向吕范耳语了几句。不多时,吕范便带着一千五百名士兵,快速地朝南方的长沙方向奔去,行进了大约十里后,果不其然,他们看到了大批的军队聚集在长沙城上。

    “城上的长沙兵听着,早早投降,可免一死!!!一旦打破城池,老幼不留!!!”吕范大声呼喊,声音在空旷的战场上回荡。

    韩玄刚刚集结完兵马,准备出城支援大营,没想到大营被攻破的速度太快,根本来不及支援。他的心中本就火大,没想到他们还敢挑衅。

    “岂有此理!”韩玄当下大怒,立刻就要开城迎战,大喝道:“休得猖狂!”

    看到城上人马众多,吕范未及多想,急忙对一众士卒喊道:“敌军太多!快撤快撤!”

    江东军很快便开始慌忙逃窜,队形混乱不说,甚至还有许多旗帜和兵器丢弃在地,宛如丧家之犬一般。见此情景,韩玄当即冷哼道:“无名鼠辈,带兵竟如此不堪!”

    不过看到江东尚未走远,韩玄突然心中一动:“江东势大,不如多杀敌,已立威信!”

    想到这里,韩玄立刻振臂高呼道:“韩立,给我带兵追击,杀贼!”

    黄忠劝道“追上去!小心有诈,不如分兵追击!”

    “老将军言之有理!”

    韩玄派韩立领兵两千去追击江东军,又派遣黄忠领兵三千去接应。

    “追上去!休要放跑了他们!”韩立立功心切,而率领的将士见他带头冲锋,也是信心大增,一路追杀这支战斗力极差的江东军。弓弩兵不停地往空中抛射箭矢,射杀那些落在队伍后面的江东兵。

    就这样追赶了十余里,长沙军距离江东军后队已不到百步,可前方的道路却越发狭窄,两旁的树丛也更加茂盛,粗壮的枝条与浓密的叶子更让人难以看清树丛深处到底有什么,加上天色逐渐昏暗,整个环境让人感受到一股无法形容的不安。

    “等等,后军止步……”这个时候,韩立也终于发现此地十分不对劲,急忙喝令全军停止追击。

    可为时已晚!

    “放箭!”

    只听得身旁响起一声凌厉的大喝,接着鼓声大作,不计其数的江东军顷刻从两旁山林间杀出,乱箭齐发。长沙军瞬间大乱,中箭倒地、自相踩踏者不计其数。

    “中计了,快撤!”韩立顿时万分懊悔,一面挥刀遮挡箭矢,慌忙带着兵马转身而逃,沿途又有许多长沙被箭矢命中,葬身于这条狭隘道路。

    吕范听到后方不断响起惊呼和哀嚎,知道计策得手。憋屈了多时的他,立刻率军反扑。长沙军大败,被追杀八九里,损伤惨重。

    这时候,黄忠领军赶来,两只军队合兵一处,韩立略感心安,但他们已经知道江东军的厉害,也立刻率军返回长沙。

    怎料这时,东面突然喊杀声大作,一路江东军直冲而来,从规模上来看,竟有五六千人。

    “冲出去!!!”黄忠知道形式危急,趁着江东军还没将他们完全包围,必须尽可能地突围。

    按照黄忠的指示,长沙军开始集体向南方向冲锋突围,徐琨则果断喝令大军围上,弓弩猛攻。黄忠倒也有所准备,急忙大喊道:“快变阵!”

    黄忠带领的大军比韩立的大军强大很多,黄忠也是统兵有方。只见长沙军阵中的刀盾兵集体架起盾牌,快速移动到队伍两侧,不断地为大军遮挡江东军射来的箭矢,而来到方阵中央的弓弩手在前进之时,也快速放箭反击,尽可能地拖延江东军,减缓他们冲锋的势头。

    虽然不少士卒出现慌乱,但整个长沙军在撤退时依旧整齐有序,没有给江东军露出明显的破绽。

    “临危不乱,果然如主公预料,这个黄汉升倒也了得!”

    好在长沙军尚未离开城池很远,城墙上的那些弓弩兵虽无号令,却也知道积极配合,居高临下,不断放箭,全力射杀江东军。而黄忠等人也率领大军进了城池。

    徐琨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一时间,周围的空气中似乎都凝固了般,士兵们的动作迟缓了一下,他们互相交换着疑惑和惊诧的眼神。

    毕竟,在他们的心中,连续的胜利已经点燃了他们前进的热情,每个人的胸中都充满了战斗到底的决心。

    “我军连战连胜,正好一举攻克长沙城,为何要撤兵啊。”几位身经百战的将领面面相觑,不解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的目光投向徐琨,期待着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些将领们,他们的剑刃上还挂着敌人鲜血的痕迹,他们无法理解在这风头正劲的时刻为何要选择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