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孙权

第三十五章 计取江陵

    刘琦站在宽敞的大帐中,窗外的风携带着寒意,却掩不住他眉宇间的急切。他的声音坚定而迅速:“快快呈上来。”仿佛任何一秒的延误都是他所不能忍受的。

    侍卫似乎了解他的迫切,从沉着稳重的动作里,可以看出他对这一刻的重视。他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抽出一个精巧的书箧,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容器,而是承载着可能改变命运的秘密。在仔细检视了封泥的完好无损后,他缓缓地开启了那层保护着秘密的封印,从中取出了一封细软丝帛制成的信函,恭敬地用双手奉上给刘琦。

    刘琦几乎是一把抢过信件,他的动作中透露出一种难以抑制的焦虑。他的目光锐利,如同捕猎者的目光一般,专注而不放过任何细节,在那些紧凑排列的字迹间快速穿梭。他试图在这些看似平静的黑白文字之中,寻找出潜藏的信息,那些可能会影响他的一切。

    随着眼睛对每个字、每个词的解读,刘琦的表情也在经历着微妙的变化,时而眉头紧蹙,预示着即将面对的种种挑战;时而眼中闪过一抹轻松,似乎是在黑暗中窥见了一丝希望的光芒。

    阅读完毕,刘琦握紧了信函,好似想要将其中的决定牢牢地捏在自己手心,确保自己对即将来临的事件有着绝对的掌控。他的长叹带着决心的沉重,仿佛是在告诉自己,未来无论怎样艰难,都已做好了准备。

    “天意似乎眷顾着我。”刘琦转向他的谋士崔钧,双眼中闪耀着坚决的意志。声音虽然压抑,却充满了力量,就像一把磨砺多年的利剑,在寂静的夜空中突然划出一道耀眼的光芒。

    ”崔钧慎重地展开那块递到手上沾满尘埃的丝帛,其上龙飞凤舞地写着迫切的求援信。

    族亲刘备,至书与大公子麾下

    伏自公子垂念,备受尊父厚恩,于新野安身,然近日刘琮蔡帽不发粮草,目下军中饿死者甚巨,亡在旦夕,非公子莫能救,愿携全体军民投于公子麾下,望公子接纳,备必结草衔环已报。

    左将军备拜上。

    刘琮眉头紧蹙,询问道:“那位传信的人现在何处?”

    一名侍卫迅速回答:“启禀大人,刘备已亲自率领三千士兵抵达江陵郊外,不出今夜即可到达。只是他们军中饥荒,迫切需要补给。”

    刘琦立即下令:“速速调拨三万斛粮食,迎接刘备及其部下,并准备合兵一处。”

    “遵命。”

    他又继续吩咐道:“传我命令,半夜三更时分,士兵们开始埋锅做饭,拂晓前全军开拔,离开江陵。”他的语气铿锵有力,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仿佛透过漆黑的夜幕,已经望见了即将来临的胜利的曙光。“我们的首战目标是攻占战略要地夷陵,随后将视前线战事,灵活调整后续计划。”

    与此同时,在西陵太守府的议事堂中,气氛显得紧张而庄严。坐在高位之上的,是另一位雄心勃勃的英雄——孙权。他端坐得如同雕塑般沉稳,双眼犹如鹰隼般锐利,扫视着堂下环坐的众多文武官员。这些谋士将领们围坐一堂,正热议一项关乎未来的重大议题:江陵,这座长江畔的雄伟城池,规模宏大、城防坚固,欲将其纳入版图,绝非易事。

    孙权陷入了沉思,眉头紧锁,透露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战略上的困局让他不由自主地问道:“军中粮草尚有多少?”

    张昭站起身,面带忧色,声音中带着一丝沉痛:“主公,自出征以来已有半载。我们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粮草已近枯竭。荆南四郡和江夏虽入我手,但代价惨烈。江东士兵民夫损失逾四万,家家挂孝,力量削弱严重,不宜再战。”

    顾雍接着说,声音稳重而有力:“主公,张公言之凿凿。这些年江东虽有积累,但此役几乎耗尽所有。再加上军中爆发的瘟疫,虽未大范围蔓延,却足以动摇军心士气。为了考虑江东的未来,理应审时度势,退守以保全实力。”

    张昭补充道,语气更加沉重:“主公,况且快要入冬。南方虽不甚寒冷,但长江等水系进入枯水期,粮草运输必将更添困难。望主公三思。”

    又说道:“更何况江陵城坚池深不易攻打,强攻的话,人员损失太大,如果主公可以安民修兵,则江东幸甚。”

    张昭话音一落,一众文官复议张昭。

    孙权心中明白,两位谋士所言是对现实形势的深刻认知与对未来的忧患。但作为一方雄主,他深知北方曹操势力雄厚,若任其壮大,江东的未来将岌岌可危。

    他心中的挣扎激烈而复杂,一方面是对胜利的无尽渴望,另一方面是对实力消耗的深深忧虑。他需要找到那个平衡点,既能保住现有成就,又为将来留有生机。

    在沉重的夜色中,孙权的身影显得异常凝重,他的双眸中闪烁着炯炯有神的光芒,紧盯着前方的沙盘。他的手指轻轻触碰沙盘上的江陵模型,似乎在这一刻凝聚了千军万马之力,展示出他对这座城市每一寸土地的精确掌握。

    然而,尽管夜幕深沉,孙权的眼神却坚毅异常,锋利得能切割迷雾与沉默。他的视线如出鞘利剑一般斩断一切犹豫迷茫,化作坚定不移的决心,燃烧在他胸膛里,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张、顾二公之言有理!”他的声音突然响彻整个帐篷,如同划破夜空的猛兽咆哮,使整个帐篷内的气氛顿时紧绷起来,“但南郡地理位置过于重要,它如棋局中的要穴,关系到周边局势。江陵不仅威胁荆南,还能东进江夏,北望襄阳,是兵家必争之地。

    孙权站在战略沙盘前,目光坚定,他的计划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攻城战,而是关系到整个江东未来的大局。他深知在动荡不安的三国乱世中,每一步走得是否稳妥,都将直接影响到江东存亡。因此,他的话语中流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和对未来走向的深谋远虑。

    “务必先拿下江陵,巩固阵脚后养精蓄锐,再图发展。”他重申了攻取江陵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为了立即的战略需要,更是为了后续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