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孙权

第四十八章 战事又起

    顾雍听到火药这种奇异之物,目瞪口呆,对孙权的背景和手段更加敬畏。

    “主公英明神导,有了此等神器相助,定能助我江东繁荣昌盛。”顾雍赞不绝口,他知道此刻应该给予孙权足够的赞许和支持。

    孙权面露微笑,似对顾雍的回应颇为满意。“元叹,你可以回去准备了。特旨和资源的事孤会尽快处理。切记,此事不可外泄。”

    “臣明白,必严加保密。”顾雍正色答道,随后慢慢退出太守府,心中已经开始规划未来的发展蓝图。

    望着顾雍远去的背影,孙权的目光变得深沉,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深远的问题。

    “江东士族的力量日益强大,看来也需给淮南的人一些平衡之力了。”

    他低声自语,声线中带着不易察觉的忧虑。

    “来人。”孙权轻声呼唤,一名侍卫立刻出现在他的面前。

    “主公有何吩咐?”侍卫恭声问道。

    “传孤令,立即起草元叹请求的特令;同时,念诸君昔日功劳,加封周瑜为前军都督,私兵增加一千,黄忠、甘宁等人归入周瑜麾下效力。另命张昭兼任荆南四郡政事,桓介等人归于张昭旗下。”孙权命令道,语气充满了王者的决断与权威。

    侍卫行了一礼:“遵命!”然后快步离去。

    孙权目送着侍卫的背影,目光深邃,仿佛已预见到江东未来的辉煌。

    顾雍离府之后,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意。他明白,他的计谋已经成功实施。

    然而,他所不知道的是,每一步棋都落入了孙权精心策划的盘算之中。

    而孙权,早已将他视为掌中之物。

    “元叹,你们世家的野心孤岂能不明白。”孙权自言自语,唇角勾起一抹冷笑。

    就在这时,太守府深处闪现出一道身影。那人身着黑衣、面色冷厉,目光犀利如刀。他望向孙权,低声说道:“主公,孙一回来了。”

    孙权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满意:“辛苦你了,让他过来吧。”

    黑衣人行了一礼,随后无声地消失在大厅之内。

    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普通百姓能饱餐一顿便是奢望,更不用说接受教育了。因此,识字率极低,地方官员的首要条件是能够看懂公文,这也导致了官位几乎全部被世家大族垄断。

    但孙权早有准备。他从千余名死士中精选出六十余名天资聪颖者,传授他们基础学识。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培养,已有四十余名死士勉强达到了毕业标准。

    他又从流民中选拔了千名孤儿,由四十死士教授他们知识,目前才刚开始半年时间。

    孙一来到后便施礼,孙权问道:“情况如何?”

    “主公,到目前为止符合您要求的仅有三十余个,这个要求是不是过于苛刻了些?毕竟这些流民大多是贫苦人家,他们并非读书的料。”孙一回答道。

    “再给你三年的时间,必须培养出八百名合格者,否则你就别回来了。”孙权严肃地说道。

    孙一心头一震,连忙说道:“主公,学习历史、政治(洗脑效忠孙权)以及地理学就足够了,数学可以算了吧。”

    “数学绝不能忽略,必须学习。”

    孙权断然拒绝,“数学乃治国安邦之基,其他固然重要,但数学亦不可或缺。你须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若不能准确算计兵力、粮草、土地与百姓,如何为孤分忧?”

    孙一默然,他深知主公之言非虚,于是颔首答应:“属下明白了,定不负主公厚望。”

    孙权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还有,告诉那些孤儿们,孤不仅要他们成为文臣武将,更要他们成为民间的种子,将来能开枝散叶,传承知识于世。孤要让世人知晓,学识不是世家大族的专利,而是每一个努力向上的人都可触及的光芒。”

    孙一领命而去,心中暗自惊叹主公的远见卓识。

    正在孙权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孤儿们学习效率时,一名密探匆匆进入大厅,手中紧握着一份急报。

    “主公,荆南有变。”他急切地报告道。

    孙权接过急报,目光迅速扫过其中内容。荆州南部武陵的少数民族首领沙摩柯因不满孙权的统治,联合起义,声势浩大,已有数个县响应。这对江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看来,他们是想走山越的老路啊。”孙权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立即下令:“传孤命令,徐琨加封右护军,太史慈加封左护军,韩当任先锋,吴景任偏将,张昭管理后勤,率领黄盖,祖茂,吕蒙,凌操等将领领兵二万征讨这次叛乱。”

    孙权又问道:“甘宁大军情况如何了?夷陵还没有攻下吗?”

    “回主公,甘宁将军与夷陵驻扎的刘琦大军进行了激战,目前还在相持。”密探如实回答。

    “另外,左将军刘备也在刘琦大军中,两军加起来足有万人,加上夷陵坚固,故而没有攻下。”密探补充道。

    孙权微微皱眉,他清楚刘备的才干,也了解刘琦的实力,夷陵城坚固异常,这确实是个难以啃下的硬骨头,如今火药已用完,想要破城有得用士兵的命来填,那是不得已的办法。

    “告诉甘宁,让他暂时围困住夷陵,不必强攻,尽量消耗敌军的物资和精力,再派周瑜支援夷陵方向。”他吩咐道。

    密探领命离去,孙权再次陷入了沉思。江东虽强,但面对四方的压力,仍需步步为营。

    他的目光转向了北方,那里是北方霸主——曹操。他知道,曹操将来肯定会南下。

    “江东,必须强大起来。”孙权心中暗暗发誓。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进来报告:“主公,有位名叫庞统的年轻人求见。”

    “庞统?”孙权眉头一皱,他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即便不说才华,荆州南郡士族,庞马向习,其中庞统就是庞家之人。

    “让他进来吧。”孙权说道。

    不多时,一位面貌略丑的书生被带了进来。他身着素净的布衣,眼神明亮,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草民庞统,参见孙将军。”庞统施了一礼,语气恭敬。

    孙权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赏:“起来吧。听闻你才华横溢,有何高见可指教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