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孙权

第五十五章 劝课农桑

    而且,如果真的能和刘备联手,对于抵抗北方的曹操也确实有着极大的帮助。

    “孔明先生。”孙权的声音低沉且坚定,“你的建议孤会认真考虑的。不过,孤也有条件。”

    “请讲,孙将军。”诸葛亮面色如常,他知晓此刻至关重要,他必须动用他全部的智慧来满足孙权的条件,以维护他们一方的至高利益。

    “孤要你在我江东停留一段时间,作为人质。”孙权眼神锐利,“只有这样,孤才能真正相信刘玄德的诚意。”

    听到这话,诸葛亮心中一惊,他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但他也明白,如果不冒这个险,恐怕就无法说服孙权。因此,他深吸了一口气,坚定地点了点头:“好,亮答应你。但亮希望可以得到合适的待遇,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与我家主公进行联系。”

    看着眼前这位决然的智者,孙权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微笑了一下:“孔明先生放心,只要你在江东,孤保证你不会受到任何委屈。”

    于是,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个智者的勇气和智慧,为刘备一方赢得了一线生机。诸葛亮留在了江东,他的存在成为了双方和平的保障,也成为了刘备一方与孙权交涉的重要筹码。

    孙权遵守了他的诺言。他给予了诸葛亮适当的待遇,并在必要的时候,允许他与刘备一方进行联系。他清楚,只有如此,才能让这位智者真心为他效力。

    然而,尽管诸葛亮在江东的日子过得还算顺利,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远方的战局。他时刻关注着刘备一方的情况,希望早日结束这场纷争。

    孙权知道诸葛亮对刘备是死忠,并没有劝降之心。

    孙权端坐在华丽的殿堂上,目光扫视在场的每一位谋士和将领。他清晰地意识到,这个决定将会改变江东的未来。

    “吾打算整顿军备停止战争,鼓励农桑业务,增强江东实力。”孙权的声音回荡在寂静的空气中,每一个字都显得格外沉重。

    鲁肃率先站出来,他的眼神坚定:“主公英明,此举能稳定民心,恢复生产,长期看是一个有利于江东的决策。”

    周瑜也微微点头,他的眼里闪过一丝锐利:“但不能彻底停止战争,北方的曹操虎视眈眈,我们还需保持一定的武备。”

    庞统轻声补充:“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如果能发展农桑产业,充实国库,那就是对抗外敌的坚实基础。”

    甘宁沉声说:“若真能停战修兵,某等也可借此机会练兵秣马,以防不测。”

    “来人。”孙权挥手叫来侍卫,“速去把孤制作的东西拿来。”

    不多时,四名侍卫抬着一件巨大的物品走入大殿,放在了孙权的面前。众人凝视着它。

    那是一把精致的犁,上面镶嵌着犁铧、犁壁、犁底等部件,还带有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等辅助工具,以及犁评、犁建和犁盘等控制装置。

    孙权站起身来,缓步走到犁旁,伸手轻抚那光滑的木质手柄。他转向众人:“此犁非同一般,是孤亲自设计,名叫‘曲辕犁’。”

    众谋士和将领面面相觑,不解其意。只见孙权继续说道:“此犁将改革我江东农耕之法,提高农效,减轻民力。”

    “相比于直辕犁,曲辕犁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改进。原本的辕从直改曲,从长改短,并在辕头安装了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一设计使得操作更为灵活,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畜力。”孙权解释。

    随着孙权的解释,在场的众人渐渐明白了他的深远意图。这曲辕犁的出现不仅代表了对农业工具的创新,更是对江东百姓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它能更有效地翻动土地,使得耕作更加高效,这意味着在同样的时间里能产出更多的粮食。

    “这也是无奈之举,我江东相比中原,地广人稀,孤只能出此下策。”

    “主公深思熟虑,此型耕犁必将使我江东民众摆脱繁重的劳作。”鲁肃赞叹道,眼中闪烁着钦佩的光芒。

    “没错,此举不仅能提高粮食产量,还能让百姓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文武之道,增强国家力量。”庞统也表示赞同。

    孙权微微一笑,他知道自己这一步棋走得正是时候。他目光炯炯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坚定:“即日起,孤将命人在各地推广此型耕犁,同时招募贤才,研究更多利于农事之术。江东的未来,不能仅靠武力,还要靠智慧。”

    众将领和谋士闻言,无不振奋,纷纷表示要追随主公,共创辉煌。

    随着孙权的令下,江东大地掀起了一场农业革命。曲辕犁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生产力的大门。

    田间地头的百姓们围着这新型的农具议论纷纷。起初的疑惑与不解,很快便被惊喜与赞叹所取代。曲辕犁在土地上留下的痕迹,仿佛也描绘出了新时代的图景。

    “看啊,这曲辕轻松一转,比直杠犁省力多了!”一位老农感叹道。

    “嗯,而且翻土深浅一致,真是妙不可言。”另一名农夫附和道。

    孩童们好奇地围观,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期待。而妇女们开始设想,有了更多的时间,她们可以更好地照顾家庭,甚至有机会学习读书识字。

    在这波创新的浪潮中,不仅有技术的更新进步,还有人心的激动。孙权命人在四处开设农桑学堂,广召贤士传授先进的耕作知识,使得农业技术得以迅速传播开来。同时,他亦未放松军事训练,按照甘宁的建议落到实处,让士兵在和平时期通过练兵提升战力。

    鲁肃、周瑜等人更是不遗余力地辅助孙权,将这一变革深植人心。他们明白,这场革新不仅仅是农业的提升,更是一种民智的开发,是对整个江东文明的一次推进。

    岁月如梭,江东的面貌日新月异。曲辕犁的故事,成为家家户户饭后的谈资,而那些曾在田埂间辛勤劳作的人们,如今也能挺胸抬头,谈论天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