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孙权

第六十九章 益州攻略7

    刘璋沉吟片刻,然后沉声问道:“为何江州一旦失陷,我们要退守成都构筑防线?我们不还有江阳、犍为等地吗?”

    黄权站起身,眼神坚定,斗志昂扬:“东方沿长江伐蜀,关键在于行军神速。我们在成都布置防线是因为我们无法预判敌人是沿着岷江、沱江、还是涪江而来。三选一的局面,若选对则可一战定乾坤,选错则陷入极度被动。”

    “一条路线是沿岷江经过江阳、犍为直抵成都;另两条则沿沱江、涪江而行,最终都会在涪城、雒城一线交汇。只要我们坚守成都,敌军因长途跋涉粮草不继,终将自取灭亡,届时孙权可一举成擒。”

    刘璋点头称是,正欲说话之时,一名侍卫快速今天汇报。

    “报——孙权的大军沿岷江而下,已攻克江阳、犍为两郡,现正逼近成都。”

    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刘璋顿时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面色苍白,手掌冷汗涔涔。

    在这生死攸关之际,他深知必须迅速寻找破局之策。环顾四周,他的焦虑眼神最终落在黄权身上,这位沉稳的老将似乎总能在危难时刻找到一线生机。

    “黄公,”刘璋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却试图保持坚定。

    “城中粮草充足,城垣坚固,足以支持我们坚守一载有余。但孙权远道而来,必有所疲。我等需立刻与张鲁联络求援,若能得到他的援助,或许能解此围。”

    黄权的双眸中闪过一道明亮的光芒,仿佛是夜空中的流星,给予了刘璋一丝希望。“事不宜迟,我将亲自选派百名精骑,连夜出发,秘密穿越敌军封锁线,向汉中张鲁请求援兵。”

    看着黄权领命而去,刘璋心中的恐慌稍稍安定,仿佛抓住了一根生命的稻草。然而,在城外,徐琨和陆逊正带领着浩浩荡荡的江东军队,他们知道时间紧迫,必须在成都守军反应过来之前,快速部署攻势。

    一夜之间,一百精锐骑士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穿行于暗夜之中,他们的身影随着月光摇曳,仿佛与夜色融为一体,急速奔向远方的汉中。

    与此同时,徐琨和陆逊站在成都城外,目光如炬,凝视着高高的城墙,他们交换了一个凝重的眼神。两人皆知,想要攻下这座城池,必须要出奇制胜。于是,两人商议决定暂时围而不攻,并派出斥候四处侦查,同时密谋一项大胆的计划。

    夜色再次降临,成都城外一片寂静,只有繁星点点,宛如守望的眼睛。而在这宁静之下,一场暗潮涌动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徐琨下令士兵秘密挖掘通往城墙下方的隧道,准备使用一种秘密武器——装有特制火药的棺材。

    而在成都城内,黄权紧急安排防御措施,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攻击。但他并不知道,敌人已经开始了他们的秘计。士兵们在城墙下悄无声息地挖掘,将装有火药的棺材安置于一个看似平常的位置,只待时机成熟,一声巨响,便能撕裂成都的防线。

    终于,在一个无月之夜,一切准备就绪。随着最后一批土被小心翼翼地运出隧道,徐琨的眼中闪现出得意的光芒。他转头对陆逊低语:“是时候了。”而陆逊只是沉默地点了下头,他知道接下来要么功成垂名,要么万劫不复。

    城墙之上,守卫们无知地走过那个被标记的地方。突然,天摇地动般的巨响划破了宁静的夜空,火药引爆了,巨大的冲击力让坚固的城墙出现了一个致命的裂口。一时间,城内外都陷入了极度混乱之中。

    成都守军虽受震荡,但黄权的先见之举让他们迅速组织起来进行反击。他事先在缺口附近预设伏兵,当徐琨和陆逊率军冲向缺口时,两军便在硝烟与火光之中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

    血雨腥风的战场,刀光剑影之间,生与死的界线变得模糊。成都守军的英勇抵抗与江东军队训练有素的攻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一次金属交击声都预示着命运的改变,每一滴鲜血都染红了这片土地。徐琨眼见攻击受阻,焦急之中决定亲自上阵,挥舞长剑率领精锐部队再次发起猛烈的冲击。陆逊则指挥弓箭手压制城墙上的反击,确保步兵能顺利前进。

    经过一番激战后,成都守军被迫退至内城。此时,刘璋已是面无人色,他颤巍巍地询问黄权:“黄…黄公,外城失守,这该如何是好?”黄权面色虽然同样严峻,但仍努力安抚刘璋:“主公勿忧,内城尚有一战之力。”

    紧接着,徐琨命令士兵用箭携带着孙权的最后通牒射入内城——投降者可免死,反抗者格杀勿论。刘璋绝望地看着地上带着死亡威胁的箭矢,心中五味杂陈。

    黄权捡起箭矢,坚定地看向周围的群臣:“主公,这只是敌人的心理战术,意在摧毁我们的抵抗力量。我们不能屈服。”

    但是,在生死关头,人性的脆弱暴露无疑,部分官员开始动摇,私下议论是否应该开城投降。紧张的气氛达到了极致。

    刘璋颤抖着提出“不如开城投降,以救全城百姓。”

    黄权听后,失望之色掠过眼底,但他依旧坚定地反驳:“主公,一旦我们投降,不仅是放弃了蜀中的疆土,更是将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不能因一时的恐惧而放弃抵抗!”

    正在这时,一名满身是血的斥候冲入大殿带来了噩耗:严颜老将军得知成都被围的消息后,亲率兵马来援,却在途中遭遇孙权的埋伏,壮烈牺牲。

    刘璋听闻此信如遭雷击,愧疚与绝望在他眼中交织:“黄公,我已无力再战。”

    黄权面对昔日雄心勃勃而现在灰心丧气的主公,内心充满了悲凉,但他依然不屈地说:“主公,还有张鲁的援军。”

    董和冷静地分析现实:“张鲁远在汉中,信使才走三日,何来援兵之说?主公,大势已去。”

    黄权听后,决然说道:“既然如此,那便让我们战斗到最后一滴血!”

    王累,张任与其他将士纷纷表示愿与黄权共同战死沙场。刘璋无法再承受这样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