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穿越封神开始

第三百三十章:提刀少女

    《礼经》以《周礼》为范本,以礼来规范社会各阶层。

    这既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阶级统治的理论基础。

    比如作为人皇,寝宫形制是什么规格,吃饭用几鼎,出行几匹马拉车等等。

    作为王爵,寝宫又是什么形制,用几鼎几匹马。

    再往下就是公爵、侯爵、伯爵、男爵、子爵,各爵位因为等级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生活方方面面所享受的规格自然也不同。

    确定了礼,就确定了阶层。

    大家都安分守礼,人心自然也就齐了。

    大商敬鬼神,虽然也有礼,但不够全面也不完善,更不是统治的理论基础。

    《孝经》的意义与《礼经》差不多,都是为了维护统治。

    在家孝敬父母,在朝效忠君王。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推崇以孝治国,就是这个道理。

    《算经》就是数学,而且是中小学的数学内容。

    内容虽然浅显,但这个时代够用。

    在《算经》中,殷启引入了阿拉伯数字以及算盘,可以极高的提升计算效率,比之当下的数学不知道高明多少。

    ……

    三本书一经面世,立马掀起了销售狂潮,百姓争相购买。

    “天呐,启王殿下果然是圣贤在世,竟然写出了这三本经书。这《礼经》写的实在是太好了,人人都守礼,天下自然安宁!”

    “《孝经》写得太好了,一个在家不孝的人,你能指望他效忠君王?我觉得,以后挑选官吏时,就应该首重考察‘孝"字。”

    “《礼经》和《孝经》都不算什么,《算经》才博大精深,特别是数字和算盘,更是伟大至极的发明。”

    “启王殿下才学冠绝天下,谁人能比?”

    ……

    看完三本经书,各方皆是惊叹不已。

    即便是那些饱读诗书的名士,面对这三本经书也纷纷拜服。

    “我儿大才!”

    帝乙看完三本经书后,更是忍不住开怀而笑,然后下令从今以后,全面按《礼经》来规范各阶层的行为。

    以前有违《礼经》的,限定一年内完成更改。

    这主要是针对住房。

    以前没有规定,大家做房子都是随心而来,想做多高就多高,想做多大就多大。

    同时下令,今后官员提拔首重考核其‘孝"。

    不孝者,功劳再大也不予提拔。

    天下间,除了殷启外,恐怕没有人比帝乙更明白《礼经》的价值和作用,于是在他的强势推动下,《礼经》很快传遍各诸侯国。

    再一次,殷启声望大振。

    殷寿也算是文武全才,他同样明白这三本经书的厉害和价值,但他却也只能够暗暗握拳,因为以他的能力根本写不出来。

    面对殷启,他逐渐有种无力感。

    ……

    刷声望,殷启是认真的。

    接下来一个月中,他又陆续推出了《乐经》《道书》《诗经》《百草经》等典籍,无不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特别是《道书》,讲述大道之理,让人大开眼界。

    实际上,《道书》就是物理化学。

    这虽然是洪荒世界,但基础物理和化学规则还是通用的。

    随着一本本著作面世,殷启在民间的威望也在节节攀升,因为《百草经》的问世,甚至有人拿殷启与神农作比。

    神农最大的功绩之一就是尝百草,编写了《神农本草经》。

    但相比于《神农本草经》,殷启编写的《百草经》不仅更加平民化,而且收录的药材也更加广泛,几乎是天地万物皆可入药,打破了人们对药材的认知。

    ……

    六月初十。

    殷商书院和殷商武院完工。

    这两座学院比邻而建,位于皇城以南,由一座大型园林改建而来。

    随着两座学院完工,入学考核也随即开始。

    至于教师,早就招募好了。

    殷启任两座书院的院长,子师和张少康分别任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

    六月十五,两座书院开学。

    其中殷商书院招收了三百名学子,殷商武院招收了五百名学子。

    ………

    朝阳初升,霞光万道。

    殷商书院和殷商武院之间,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玉柱。

    这玉碑通体乳白,犹如羊脂白玉,高三米,长、宽各一米,四面除了一些精美的玄妙符文外,就是都刻有两个简体大字‘字典"。

    “咦,那是什么字?”

    简体字首次出世,很快就引起了商青君的注意。

    她通过自荐,顺利成为了书院的教师。

    今天是殷商书院开学的日子,她作为老师,大清早就赶到了书院。

    与她同来的,还有个十岁左右的少女。

    这少女虽然才十岁左右,但皮肤白皙,相貌清秀,一看就知道是个美人胚子。她左手提着把刀,刀鞘呈暗金色,其上有精美的浮雕。

    “青姐,你博学多才,竟然也不认识?”

    提刀少女颇为好奇。

    商青君摇了摇头说道:“我也就比常人多看了几本书,如何当得起博学多才之名,真正的博学多才是启王殿下。”

    提刀少女不屑地撇了撇嘴,说道:“青姐,书读得再多有什么用,我一刀砍下去,就算是启王殿下也照样得倒下。所以啊,我认为修为才是最用的。”

    商青君连忙看了看左右,低声斥道:“婵玉,切莫胡言乱语。启王殿下博学多才,名满天下,这朝歌城内不知道多少拥趸。你武功再好,能打得过所有人?”

    邓婵玉不以为然道:“不怕。我现在还小,等再过些年我学艺有成,渡劫成仙,就算全城人加起来我也不怕。”

    商青君暗暗扶额,忽然不知道该怎么与这个问题少女交流。

    她看到玉柱旁站着个小吏,于是走上前去问道:“这玉柱是何人所立,上面是什么字?”

    小吏忙躬身一礼:“回贵人。这玉柱乃启王殿下所立,本身是件极品灵器,其内蕴含以简体字书写而成的字典。殿下有旨,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