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雨霖霖

第二十章 生活小插曲

    百花盛开的春日,有着慵懒的曲调。匆匆忙忙的地铁上,是奔向各自生活理想的人群。脸上或悲喜或忧伤,或孤独或惆怅,又是一天新的开始。

    云华近期的日子吧比较悠闲,也许吧四十不惑的年龄看什么都一目了燃,坐在地铁上,刚面试回来,反正有邀约就去谈谈,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最主要的是要学会看淡和释然,看着行色匆匆的路人,偶尔再刷一下手机的近日头条。一条信息赫然出现在眼前,说是某某保险公司那种理财险到期,投保人没拿回本金的新闻。

    说起保险,当下人们的意识越来越强,当条件足够优越的时候,投一份保险其实没啥,云华不排斥保险,在很小的时候就给自己儿子投了一份理财加医疗的保险。那是自己的朋友虹在某康保险当代理人的时候投的,好像是2015年吧。反正都要买保险,找谁都一样,就找自己朋友买一份呗,也当帮她完成任务。云华一般选东西都十分理智,保险这个东西嘛看条款,至于经纪人给你说的最好还是和条款对比一下。当时也看了保险条款,觉得没什么问题。等下了地铁云华准备回家再拿合同条款看一下。

    记得2018年的时候有次住院这个保险没有报销到,也确实就是个重大疾病和理财类的,当时云华也没太在意。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是这样,相信朋友相信身边的人。对陌生人有戒备心,对自己的亲人朋友却没有。

    有时候越成熟越孤独,云华这算是体会到了的,想一想这人间来这一趟确实是很多苦楚的。最近这几个月好几个朋友生病住院了,之前的丽丽肺部感染住院两个星期了。在上个周末带娃娃考试的时候遇见了丽丽的婆婆妈。丽丽的娃娃也给云华娃娃一样参加NCET考试。不得不感叹,有个帮衬自己的家人还是好啊,至少生个病的时候娃娃有人照料一下。云华连生病都不敢生。虽然说白先生还在邮寄生活费,云华这给单亲带娃也没什么区别。没有安全感,只有攒够充足的资金才会有生活的乐趣。只要心里又阳光,孤独的世界也会开出花来。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都半年了。云华真正的在家陪伴孩子,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检查作业,这样的日子其实也不错。上班不就是为了生活嘛,四十岁的年龄与学历匹配的工作越来越少了,一眼望去就是保洁的尽头。真实可笑的社会啊。想起之前刚毕业还不愿意进学校当老师,现在看看那些当老师的同学40-50这十年着实要稳定一点。有时候不得不做出选择,有时候想想自己嫁给了个孤儿家庭吧。那就吃点苦头熬过这几年吧,毕竟抚养孩子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义务。有时候云华也在思考以后的路,但是现在多好的机会也得放弃,白先生那种不闻不问的态度已经让云华心底释然,没什么大不了。人嘛,需要躺平的时候不妨躺平1-2年,人生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本就不多,这也是一种幸福。

    在地铁上胡思乱想着,云华下了地铁立马回到家找出之前买的保险合同拿出来。买了8年多,交了9年的保险费用了,每次都是5500多的费用,云华还是第一次这样来抠字眼的去了解合同条款。之前刚拿到合同的时候也有看过,但是就是懵懵懂懂的,最在意的有个到期领取的条款,感觉也和朋友虹说的差不多,没太在意。就想着当给儿子存一笔钱,到了某个时刻可以取出来救急那种。云华这次看明白了。天啦,一个字眼的区别,竟然这么大的差别。当初虹给说的,就当给儿子存钱,到了30岁一次性领取可以领取3.6倍。哈哈云华也天真的相信了,条款上是写得有这个条款,可是领取的是保额的3.6倍,再细看,保额是10800元啊,它的3.6倍那不是最多4万嘛,可是交的保费15年交了7.5万。云华心里郁闷极了,保费和保额,一个文字游戏,可把自己坑惨了。也许吧当时的保险经纪人为了完成业绩也就故意混淆视听吧,这么多年过去了才发现,云华当即决定退保了。自己的朋友虹不晓得是什么原因,是她自己也不清楚呢还是当时为了完成任务。总之一切都发生了,唯一能做得就是及时止损。算一下,还要交6次也就是3万多,然后还有18年才满30岁才能领将近4万回来,这不比存银行还亏嘛,想想就觉得可笑,当时也是鬼迷心窍了。虽然说每年有1000块左右的生存金,天啦,本金还是回不来啊,何况重大疾病才保10万,真是一笔亏本的买卖。云华已经无语到了极点,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从来没有被陌生人欺骗过,云华却被自己身边的爱人背叛,以至于那三五好友里面的虹也给自己挖了一个这样大的坑。所幸到了这个年纪什么都看通透了,也不去责备谁了,反正也是人生路上吃亏的吧。

    打了保险全国热线,就是说了要退保,倒是预约到柜台办理。服务倒是很热情,毕竟也是500强企业。想一想这个社会就是那么奇妙。人嘛,一辈子哪里不上点当呢,不然都不是完美的人生。退保回来的路上再联系了自己的闺蜜丽丽,问她出院没,哎,还在医院。所以身体健康就是最重要的,其余都是浮云。

    想得开一点,云华回到家,约上弟弟和弟媳准备出去吃个饭,冲冲晦气。也许有许许多多买保险的人给云华一样,反正都要买,就在朋友那里买一份,却没透彻地了解保险条款,以至于与自己期望的完全不一样,也许是被那一小点点的利益诱惑动了杂贪欲的杂念,还是得仔细地看看条款,更多的是买个安心。就如车险,每年都买一样的,所以不去纠结过去的问题。

    所以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这些俗世的事件所打破时候,到了40岁的不惑之年才将一切假象看得通透,人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