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初战
如果说,之前,赵桓的挣扎还只是为了自己活命的话,那此时此刻,他终于想起了这开封城里的百万平民百姓!
此时此刻,留在这开封城里的,有对大宋还有信心和忠心的权贵,有无法离开的皇亲国戚,也有职责所在的官员,但更多的是无处可去,无力远逃的平民百姓啊!
靖康之难,权贵官员中肯定有大把活该之人,但这满城百姓呢?
他们本来就是权贵官员的受害者,却反而要为权贵官员们做的孽买下最大的单!
被掳去冰天雪地的宋徽宗可怜吗?宋钦宗可怜吗?皇亲国戚可怜吗?不,他们自作孽不可活!
真正可怜的是这满城的,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百姓!
一想到,这座一百四五十万人口的城市在靖康之变后,人口下降到不足十万,几乎成了鬼蜮!赵桓突然就觉得难以呼吸。
这一百多万人中有多少老人,有多少孩子,又有多少女儿家!其中发生了多少不忍闻,不忍看,不忍想的可怕事情!
这些没作孽的人何其无辜!
赵桓突然转身一把拉住站在身后不远处的李纲的手腕,看着他的眼睛,说道:“李相公!这满城的百姓,就只能靠你了!”
李纲看着赵桓认真的眼神,不由微微一愣,旋即躬身道:“臣必赴汤蹈火,不负所托!”
……
从宣德门回来,赵桓突然变得沉默了许多,他钻进御书房里,摊开白纸,开始写写画画起来。
就在赵桓沉浸在自己的幻想规划中不可自拔的时候,书房大门突然被人推开,一个内侍闯进来,喘着气道:“官家!来了!”
“吧嗒!”赵桓手中的毛笔跌落纸上,将他刚刚写成的规划书染出一大团墨渍……
“官家,今天早上巳时初,金军骑兵出现在了北城外,这些骑兵分成小股,在城外四处杀人劫掠,焚毁屋舍,弄的城外乌烟瘴气!”
“李纲怎么说?”
“李相公说城防诸事,他已经安排妥当,请官家不必担心。”
“在派人去探,随时让人回来告诉我城外情况。”
“遵旨。”
……
“官家,城外惨相已经在城里传开了,竟有百姓拖家带口,涌出东水门(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地方应该就是东水门内外),沿着汴河逃跑。”
“为何不关闭城门?”
“李相公说城外还有人想进来,出去的随它去,进来的却不能挡!”
“好,一切守城事宜,皆听李相公的。”
……
“官家,金人探得东水门有百姓逃亡,似派了一支骑兵前去拦截!”
……
“官家,金人骑兵肆意屠杀逃亡百姓,伏尸数十里,死者数万啊!”
……
夜幕渐渐降临,赵桓来到东华门,登上城楼,向着城外看去。他隐隐能看到数里之外,片片火光映红了天空!那是城外的建筑正在被金军焚烧!
靖康元年,正月初七清晨……
这次,赵桓不用登上城楼,站在皇宫里也能看见,有道道烟尘从城市周围升起,将开封城包围在内!
开封城,被围了!
城池被围,并不是说大军将城池团团围住,周长五十里的城市,别说六万大军,就是六十万,也没法团团围住,几十里长的军营根本没法协调指挥。
实际上,金军在开封外一共有两处大营。
一处大营位于牟驼岗,这处是大本营,粮草辎重都存放在这里,东路军统帅斡离不就坐镇在这里。
另外一处位于开封城西偏北处,距城十里,位于汴河岸边。这处营地是攻城的前进基地,金军的先锋大营,负责攻城的步军就驻扎在这里。
说围城,是因为金人的哨骑洒满了汴梁四周,只要大股人马出城,就不可能避开这些哨骑。
一旦被这些哨骑缀上,就算是纯骑兵部队,估计也很难逃脱金军精骑一人双马甚至是三马的追杀!
……
初七一早,金军汴河上游大营就开始在汴河两岸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械。
到了晚上,金军展开了第一次试探攻击。
他们将从城西汴河、金水河上俘获的货船改成纵火船,沿着金水河送到开封西水门外,点燃船只,让船只顺流而下,试图烧毁西水门。
这个时代,如果要论守城技术,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宋朝军队都要算是首屈一指的。
宋朝因为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开封城自从被立为国都后,就始终在北方强大敌人的直接威胁下,这座城市的防御,始终是大宋朝廷的一块心病,立国百余年来,城防建设始终都是重中之重。
再加上宋徽宗之前的神宗,哲宗,都算是开明进取之君,连番在西边用兵的同时,也始终没有放松开封城防。
水门因为要使河流穿过城墙,无法修建瓮城等防御设施,是属于比城门还薄弱的防御点。
但开封城大人多,水运又必不可少,为了防御水门,开封的守卫者们也是想了办法。
他们在入城的水道两侧修建了两道夹墙和城墙相连,这两道夹墙长达百米,耸立在三四十米款的河道两侧,任何进入这段水道的敌人都会受到来自两道夹墙上的守军的攻击。
李纲上任京城留守不过几天时间,但他已经在这几天时间沿着城墙走了一圈,在一些老将的建议下,他让人在水门外凿沉了几艘船阻塞水道。
又给夹墙上的守军多备钩锁铁链,石块。
这些布置这时候都起到了作用。
火船先是被水道里的沉船挡住,夹墙上的守军趁机用钩锁铁链将火船拖到墙边,再用石头将这些船砸沉……
忙了半夜,金人放完了火船,终于消停下来。
第二天,金军前锋大营中一片热火朝天,无数被掳掠来的汉人工匠在金人皮鞭的催促下拼命的修造着攻城器械。
当天晚上,金人大营灯火通明,正月初九天一亮,开封城北通天门和景阳门楼上的宋军兵将就发现,在距离两门四里外,金军步兵已经摆开了阵势,大阵后面,一片忙碌。
大约早上八九点,一些工程器械组装完成,被推出了大阵,停放在了阵前。
这时候,收到消息的李钢已经赶到通天门,他看着金军阵前的一排排器械,询问身边的须发花白身披盔甲的老将,“何太尉,金军阵前的都是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