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李氏仙族开始

第二十六章 地煞灵脉

    清桓殿

    白玉大石铺就的地面上,分别刻画着数道繁复的纹路,每一道都各自镶嵌有一枚中品灵石,灿灿灵光随着周围如氤氲般的灵气混同在一起,往最中间的高台阵基涌处。

    而李绛仙正在端坐其上,周身时不时有浪潮奔涌之声响起,身上的玄色道袍更是泛着点点星光。

    此处正是华阳山大阵的核心,而他所端坐的白玉高台若是仔细看去,便会发觉其以太极阴阳之理,划分成了两部分,李家执掌的是阳面,荀家则是阴面。

    李绛仙在此已是足足端坐了四日,这一日忽然睁开双目,长长吐出一口气,座下的白玉高台顿时明光大方,耀眼至极,数息之后,方才又同殿中的灵光一同沉寂了下去。

    他打量了一会四周的阵纹,哪怕有着两道筑基残念,也仍是觉得有些晦涩难明,不由得暗忖道:“这筑基级别的阵法果然非同一般,连提供阵力的灵石都必须要用中品灵石。”

    灵石同样分上中下三品,下品灵石是最容易从灵脉之中开采出来的,而中品灵石却稀少了许多,以往李家开采个三年五载,也不过仅有数十枚罢了。

    这筑基一级的阵法,因为需要的阵力更为庞大,如果用下品灵石来提供阵力的话,只会导致阵力不足,阵法不仅发挥不出来原有的威能,时间一长,还有损坏阵基的风险。

    而中品灵石不仅内里存储的灵气更多,也更为精纯,哪怕用来为筑基一级的阵法提供日常所需要耗费的阵力,一年下来,也只需要八九枚左右的中品灵石便足够了。

    当然,若是遇到有外敌攻袭,不得不将阵法全力运转起来的情况,那就另当别论了,所耗费的阵力灵气只会成倍增长。

    这也是大多数守御阵法,在布置的时候,都会选择与地脉勾连的缘故。

    摸了摸手中的白润玉牌,通过此物感受着华阳山阵法笼盖范围内的阵力变化,李绛仙不觉满意的点了点头,将其收入袖中,便起身开了殿门,准备往山中的灵脉矿场去看看。

    弘合观

    先前开得阵门,接引李绛仙入山的荀禹州正坐在一张软塌之上,听着面前的荀氏族人汇报,面上时不时闪过几分若有所思之色,只是听到李绛仙出关时,那张肉脸顿时皱了起来,出声打断道:“你说李绛仙已是炼化完阵法出关了?”

    那名荀氏族人并无灵根在身,显然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只能将自己当时看到的情形又重复了一遍,道:“回大人,正是,我当时虽然离得有些远,但却亲眼看到那殿中先是明光大放,随后又沉寂下来,不久之后,那李绛仙便从殿内走了出来。”

    闻言,荀禹州面上不免变得有些惊疑,挥手让那荀氏族人退下,随后将自家手上的那枚代表阴面的阵法玉牌取了出来,接着凝神一感。

    只见原本缺失无主的阳面阵法,此刻已是被另外一股略显熟悉的法力气机给炼化了!

    确认这一点后,荀禹州顿时心头一惊,暗道:“这可是筑基一级的阵法!我观他也不过同我一样在明气前期,居然四天就将此阵炼化了?莫不成此人是有什么阵道天赋在身?”

    当初他炼化阵法时,还有荀应清在旁相助,饶是如此,也足足用去了六天时间,方才将这阴面阵法炼化成功,而李绛仙却不过四天,由此便可见其有多么厉害了。

    荀禹州沉思片刻,从乾坤袋中拿出一支朱笔与纸张来,以法力代墨,贯入笔中,一时灵光灿灿,随后再提笔将近来之事尽数落于其上,尤其是李绛仙四日便炼化阵法出关一事,更是耗费篇幅犹多。

    待最后一笔落下,他又让方才那名荀氏族人进来,将其送回家中。

    另一边,灵脉因为深藏地下,想要开采灵脉,那便唯有先打通一条能够通往地下的通道,原先的乔家在此立族多年,自然将一切处理得妥当了,倒是省了荀李两家不少功夫。

    李绛仙自出了清桓殿后,便一路来至山腰处的一座洞口前,门前镇守的荀李两家族兵见了他,顿时纷纷行礼问好。

    李绛仙微微应了应,便入了洞口,驾云往里面行去。

    内里通道虽然在山腹之内,但却并不狭窄,足有近丈高宽,且全程以玉砖铺就,映得通道上下,如天光照彻,李绛仙顺着通道一路下行,不过片刻,便来到最深处,与灵脉相接的矿场位置。

    只见此处已是将整个地下挖空,不知其有几许广大,有无数土石堆成一座座土丘,荀家两家的族兵正在其中开采灵石,搬运岩土。

    不过显然两家都是早有安排,在中间处划分了一道白线,以此分隔两家所能够开采的灵石区域。

    李绛仙飞至高处,往四下仔细望了望,只见距离他不过十来丈处,便有一条约莫二三十丈长,灵光荟萃,望之好似温润玉石的灵脉显露出来。

    但这只是灵脉的一部分,并非全貌,其藏于地下,有若地龙,最少也有千余丈长

    而就在那显露出来的灵脉近处,大概百来丈的位置,还有一条红如赤火的地煞,似熔浆滚流,奔火炽炭,通红灼热,其同样也仅是显露出了一部分,引得周围温度骤升。

    好在乔家以前在这处地煞周围布置了一道以下品灵石驱动的阵法,将里面散溢出来的温度尽数隔绝了去。

    否则此地深处地下,除了身后那条通道,便没有任何散热的口子,时间一长,定然会让周围的温度一同升起来,届时哪怕是以灵米养练出来的族兵,也无法在这种环境久待。

    这地煞便是地脉中的煞气久聚不散,又与时常沾染灵脉的灵气形成的,通常有灵脉的地方,周围都有不少地煞存在。

    李绛仙驾云转了转,似这般模样的地煞,几乎每隔百丈,便有一条显露出来,离灵脉较近的,则以阵法封镇,远得则不去管它。

    如此一圈之后,李绛仙共是探得九道地煞,几乎每一处的模样大小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