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三国

第三十九回 津津有味热干面 义不容辞护道教

    一行六人经过二天一夜的航行,于傍晚时分到达江夏郡,在两江交汇处的码头下了官船,来到蛇山脚下一豪华客栈住下。

    次日一早,“我带你们去城里走一走、过个早,品尝这里最有名的热干面,也算不虚此行了。”晴涳在武汉呆过四年,读书只是借口,青春全浪费在了录像厅、电影院、足球场、霹雳舞厅了。

    蛇山还是这个形状,与龟山隔江相望,晴涳非常熟悉,街道可就完全不一样的。晴涳带着大家沿着蛇山山脚向着记忆中的司门口方向走去。只见晨曦中的江夏城热闹非凡,江夏虽处三国交界处,战事频繁,但毕竟是水路要冲,水军和百姓人口众多,货物贸易十分发达。街边各种摊点一应俱全。

    走了好长一会儿,没看到街边有卖热干面的,晴涳带人走过一家干净的早点店问老板道:“你这里有没有热干面?”

    那老板一手捞面一边回答道:“客官,小的这里只有湿面、阳春面、牛杂面、青菜面,么得啥子热干面。”

    晴涳一听不对啊,要么热干面还没在武汉流行,刚才在众人面前话说大了,吃不到热干面,七品他们肯定以为我吹牛,不如这样。

    “老板,这样吧,我怎么说你怎么做,帮我们做七碗面,给你四两银子如何?”

    这老板一听,心想感情来了个白痴啊,四两银子可以在我这里过一个月早点了,管你说什么呢,我只管做就是了,有钱不拿也是白痴。

    “客官,我按你说的做就是了,不好吃你别怪我,银子可得照给啊。”

    “好,你照做就是了,银子不会少你的。”晴涳开始指挥起来。

    “你先将十六两面在水里煮个八分熟,捞出来晾干。”那老板按晴涳的话将八分熟的面捞出来在放在竹蓝里晾干。

    “你再用芝麻香油把芝麻酱和老抽、生抽、盐、虾米拌匀,调至芝麻酱慢慢调成糊状。”老板又按晴涳说的拌好了调料。

    “你再将晾干的面在沸水里过一下马上捞上来。分成七份。将调料也分成七份倒入面条中。”老板又按晴涳说的完成了操作。

    看着热气直冒的面条,晴涳对着七品语笑和老板等说道:“好,这就是热干面,现在你们各自将调料拌进面条里,一边喝豆腐脑一边吃面条,乘热吃了,保证味道美极了。”

    老板将信将疑将面条拌好吃了一口,只觉香气四溢、津津有味,连声称好。七品、语笑、盼盼、子涛、花芏也赞不绝口,边上其它食客看到了也纷纷要点这个面条。

    “这位客官,多谢你给我指点,这叫啥面?”老板一时忘记了。

    “你叫什么名字?这面叫热干面。”晴涳心想,一定要让热干面在武汉生根发牙。

    “我叫李包,客官。”

    “李老板,这样吧,我另外再支助你十辆银子,你以后就做热干面,将李氏热干面的牌子打响如何?”

    “多谢客官,小的感激不尽。”李包千谢万谢。

    吃好热干面,正想走回客栈,突听街上传来一阵喧哗声,一队二十来人的官兵正在追赶一老一少。眼看一老一少要被官兵追上无处可逃,便跑到晴涳一队人后面,想利用晴涳七人的身影挡住官兵的视线。但官兵一眼就找到了一老一少,两个当兵的一把把两人抓住。

    “看你还望哪里逃,看你还敢妖言惑众,看你还敢传教布道。”一看似的领头的官兵一边说一边给一老一少各甩了一个巴掌,那少年嘴角立刻鲜血直流。

    “你!”子涛刚想上前制止官兵,晴涳一把抓住子涛的胳膊。

    “官爷,我没妖言或众,我只是逃难来的道士,布道求口饭吃,请放过我们吧!”那年龄大一点中年人跪地求饶道。

    “放过?哪那么容易,到将军府不判你个死罪算你运气好。”那领头的一脚踹在中年人屁股上,中年人的头撞在墙上鲜血直流。

    “师傅,师傅。”少年人站起来用头冲向领头的,那领头的是当兵出身,一转身让过少年,一伸手抓住少年的发髻正欲打少年。

    “住手,为什么随便打人。”盼盼再也忍无忍,站起来怒吼道。语笑想拉盼盼却已拉不住了。

    “吆喝,还有个小尼姑啊。”那领头的看到盼盼扎着马尾辫,穿着淡青色长衫,误认为是尼姑了,但手要来摸盼盼的脸蛋。

    等手即将摸到脸的一刹那,盼盼伸出双臂往外一挡,抬起左腿膝盖,撞向领头的裆部。

    只听“哎哟”的一声,那领头的双手捧着裆部蹲下去了,脸色铁青想骂人又骂不出来。

    其它当兵的一看,想一轰而上,晴涳和七品跨上三步护住盼盼,放出金鼠。金鼠一个抬腿,露出撩牙,众当兵的一看就都泄气了,这是啥妖怪啊,拖起领头的就逃了。

    那少年扶着中年人来到盼盼面前,想磕头感谢,盼盼一把扶住,问道:“你们这是怎么了?”

    那中年人回答道:“俺原是四川张鲁手下当差的,姓胡名良,徒弟叫许逊,主公投降曹公后,俺不愿再追随,便逃难到此,靠施医布道混个日子。”

    “噢,你是张鲁张天师手下的啊,那你多少会点五斗米道了?”七品对道教有点兴趣,感觉这人身无二两肉、筋骨奇特,有点象老道,便探问道。

    “嗯,我跟着学过一点皮毛,略知一二。”

    “这样吧,胡兄弟你们在这里不安全,你拿着我的信物去乌程县找楼外楼的渔老板,安顿下来后可以去南郊的云巢山布道,如何?”七品心想此地不宜多留,摸出一张纸巾当信物和十两银子递交给胡良。

    “多谢七先生,多谢各位先生小姐,我马上启程去乌程,他日再见。”胡良说完拉着许逊从小巷离开了。

    “二叔,你干嘛对他们这么好啊?他们是干嘛的?”花芏有点不太理解。

    “那个大人很似我们的一个故友,那个小伙子许逊以后会成为道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号称许真君,活了135岁。保护道教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七品有点得意洋洋,看来七品对道教还真的略知一二,不愧为半仙。

    “噢,原来这样啊。”花芏其实还是不知道道教为何物,许真君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