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三国

第六十九回 身世显赫苦命人 百姓路线大讲堂

    小吴每天教司马炎、司马攸、曹奂、曹嘉、曹赞五个人一些天文地理、现代武术、基础数学、治国理念、毛伟人的游击战理念等等,五个人年轻好学、脑子灵活,能听个一知半解,可是边上当助教的嵇康就听不懂了,心想,自己枉为魏国大才子竹林七贤之首,既然听不懂,太深奥了、太神奇了。

    这日,小吴给大将军复诊过眼疾后,又给大将军夫人用红花油推拿,大将军夫人免不了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恩公,攸儿、昭儿功课还好吧?”

    “攸公子单纯调皮学业尚可,炎公子聪明肯学进步很快,不过,我看攸儿没有大将军和夫人您的神韵、不知为何?”小吴虽然认识大将军夫人多时,但从不过问隐私,只知道夫人姓羊,心想夫人这么年轻,儿子都十六岁,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也许是出于关心夫人的缘故才脱口而出。

    “恩公,你是有所不知,攸是司马昭将军的小儿子,过继给我们的。”夫人叹了口气,慢慢道来。

    小吴正在推拿的手动作慢了下来,只听夫人继续说道:“此事说来话长,我祖父是南阳太守羊续,我父是上党太守羊首,我外祖父是左中郎将蔡邕;我娘叫文姬,我娘一生命好苦啊。”

    噢,原来夫人家身世这么显赫,蔡邕、蔡文姬在中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小吴不由得对夫人生了几分爱怜之心:“传说中你母亲好象经历了许多磨难,后来写就了传世名篇《胡笳十八拍》是不是真的?”

    “恩公,东汉末年,我母亲生在官宦人家,自小耳濡目染,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稼于河东世族卫家,无奈好景不长,夫死娘回,后国遭大难,民不聊生,国破家亡,被匈奴左贤王掳去,被迫稼给了他并生了两个儿子。后来,曹公想到曾经的恩师我的外祖父还有一个女儿失联在外,一打听被匈奴掳去了,才派出使者花了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回来。我娘回来后先稼给董祀,不久生下了我,但好景不长,我生父过世,我娘带着我又改稼给了羊首,我改名叫羊徽瑜。”羊夫人说着说着眼泪就流淌下来了,梨花带雨,让人生出无限爱怜。

    “夫人,夫人,你喝口松耳汤吧。”不知何时,小凤端着一碗营养汤走了进来。

    “小凤,给恩公也盛一碗吧。”羊夫人接过碗对小凤说道。

    “小吴叔,你等等我马上来。”小凤说完便出去了。

    “夫人,那大将军对你好吗?”小吴心想这样羊徽瑜可不能再象她娘蔡文姬这样受委屈了。

    “大将军对我很好的,就是我自己不争气,没给大将军生个一男半女的,唉。”大将军夫人长叹了一声。

    “夫人,既如此,我给您配付药,也许能圆了你的心愿。”小吴说完刷刷写了一个药方:鹿胎膏五克每天睡前温水服用。

    “多谢恩公,不知恩公为何如此精通妇道人家的医术?”羊徽瑜说完脸却红了。

    “嗯,这个么。”小吴哼哈了半天也没说,难道说在公司上班无聊的时候老看成人网站。

    一个星期后,大将军司马师的眼疾略有好转,在将军府召见小吴,在座的有司马昭、司马亮、司马伷及司马炎、司马攸。

    “吴少傅,你学识渊博、武功高超、医术高明、天文地理无所不精,有些知识我们是闻所未闻,不知道吴太傅师从何人啊。”司马师慢悠悠地问道。

    “大将军,我本布衣,来自乌程,从小游走江湖、结交四方朋友,学得一些生存的技能,承蒙大将军夸奖,无所不能是无从谈起的,只是对许多方面略有涉及而已。”

    “噢,这么说来,吴少傅是自学成才了。纵观当今之天下大势,不知道先生以为如何?”司马师抛出了今天谈话的正题,边上的几个兄弟一言不发,盯着小吴看。

    小吴一听,原来想听听我对三国演变的看法,这个我当然知道了,但绝不能一句话说透,要让他们自己悟。

    “大将军,我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今日大将军点题,我就随口说说,还请大将军恕罪。”小吴先留下伏笔,别到时给我治罪就行。

    “今日,我兄弟几个是家庭聚会,你但说无妨。”边上的司马昭风采神韵放下茶杯对小吴说道。

    “那好,我游历吴蜀魏各国,见识过名地百姓生活,今日就谈谈百姓路线的话题。吴国山多水多人口稀少,税负很重,城镇百姓生活尚可,特别是乌程一带在我兄弟等人的带领下经济发展迅速,生活富裕,而远离城镇的乡村大部分地方,乡绅土豪兼并土地,广大老百姓衣不裹体。蜀国七山二水一田,成都平原的百姓生活富裕,黄皓等官僚不择手段侵占良田,广大山区百姓食不知粮。而我大魏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良田万万顷,只要治理好水患,社会稳定,当可定天下也,不过。”小吴说到这里特意停顿了一下,想看看司马师的反应再说。

    “不过什么?”司马四兄弟,一齐问道。

    “不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百姓是立国治国之本,如果当政者一味满足权贵的利益而忽视了百姓的根本利益,不执行百姓路线,尽早有一天会失去江山的,更何谈一统中原?”

    “先生,什么叫百姓利益、什么叫百姓路线。”司马炎不为不解,这样的词语听都没听说过。

    小吴看了看司马师和司马昭,看到他们眼神里也露急切的目光,便站进来边走边说道:“大将军,你出台一道军令,需要手下的将军去贯彻,需要士兵去执行,如果你的命令是错误的而士兵去执行了,就会损兵折将自损威信,如果士兵不去执行就会失去威望。所以你下的军令必须正确,这样你的威信和威望会越来越高。那如何能确保你的决策是正确的呢,就是贯彻百姓路线。”

    “一是要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治国理政,目的是为了国富民强,老百姓需要什么?老百姓关注什么?作为各级当政者一定要深入到百姓中去蹲点调研,知道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这样出台的政策才会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二是百姓是智慧的源泉。山外有山,楼外有楼,隐龙在山,大隐于市,佃农渔夫市井贩夫是最有智慧的人群,只要各级当政者在决策过程中最广泛地听取百姓的意见和建议,相信这样的决策必定是高明的、远见的。”

    “三是百姓利益无小事。一蚁毁大堤,墙倒众人推,如果各级当政者忽视百姓的利益,视百姓利益为小事,只注重保障权贵的利益,终有一天百姓会伸出双手推倒既有江山,重砌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