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三国

第七十九回 口蜜腹剑两奸臣 三条良策剑阁对

    渔人将两支飞镖往地上一丢,走到张绍面前,伸出右手,于连哧溜一下钻进袖子里去了。

    “陛下,张将军武功高强,在下佩服佩服!”渔人知道此时不是得罪人的时候,给人家一个台阶下。

    “好好好,精彩精彩,渔爱卿武功卓越!”阿斗笑嘻嘻想从椅子上站起来,无奈实在太胖了站了两下还是没站起来了,后面的太监赶快扶着站起来了:“来人啦,封渔将军为从三品威武将军,赏黄金五十两。”

    还没等渔人谢恩,顺顺跳出来说道:“皇上,我也要封将军,刚才如果我参加比武的话,我也能取胜的。”

    阿斗正想说话,边上的陈祗赶快在阿斗耳边耳语了几句,阿斗忙说道:“这位女英雄,下次还有机会比武的,不急不急。”

    顺顺一看陈祗坏了她的好事,狠狠地噔了他几眼。陈祗心里明白,再这样比下去,低智商的阿斗会一一封赏他们的,到时三殿下和五殿下的实力就大增了,这可不妙。

    此时早过了一柱香的时间,阿斗兴奋之极,虽然有点疲倦,但仍要继续半蟋蟀。

    陈祗刚要发令,突然,旗牌官急报:“报,陛下,卫将军姜维急报。”

    “快说!”

    “荡寇将军张嶷与魏将徐质交战阵亡,姜维将军率军出陇西狄道,进围襄武,击败魏军,斩杀魏将徐质。乘胜进击,破河关、临洮等县。将河关﹑狄道﹑临洮三个县五万百姓迁往蜀地,已班师退回剑阁。”

    “噢,姜维似有胜机,为何又退军回守?”阿斗似乎不太理解这份战报。

    黄皓急忙上前在阿斗面前耳语一翻,不多时太监尖叫道:“陛下起驾回宫。”看来,阿斗没心思斗蟋蟀了。

    晴涳悄悄叫住五殿下,如此这般这般吩咐道。

    “晴先生,你真料事如神啊,今天早上父皇在朝廷上大发雷霆,委任黄皓为钦差前往剑阁查清姜维无故退兵缘由。”五殿下次日下午满头大汗跑进暴走楼前来报告消息。

    “被大叔说着了,这两个奸贼不怀好意,有意陷害姜维将军。”渔帅气急败坏。

    “这可怎么办?可不能让奸贼的阴谋得逞!”阿弟也急了。

    “这样吧,五殿下你联合一下三殿下,明日在朝廷上推荐渔将军去剑阁协助姜维将军,推荐伤痕和小慧两位将军到禁卫军就职,其余事情我会安排的。”晴涳和渔人多次研究过到成都后的策略,昨晚又深入研究了一番。

    “好,我三王兄虽然不务正业,但自从上次祭祖归来后似乎改变了不少,明日和他共同推荐应该没问题。”五殿下好象胸有成竹。

    “大叔,你也给我安排点事情做做啊,我闲了这么久了。”阿弟在边上摩拳擦掌。

    这日,渔人带着阿弟、李格及二十几个手下骑马来到剑阁,只见两侧高山耸立,中间一条狭窄的峡谷上建造了一个关隘,墙高八丈。噢,原来这就是剑阁关,渔人寻思道,这么易守难攻的地方,怪不得钟会攻了几年也攻不下来。

    递过文书,城门大开,士兵引渔人一行来到卫将军府。将军府古朴陈旧,进入大门,只见一位儒雅的中年男子穿着便衣正在看书。

    “将军在上,小将渔人前来报到!”哗啦啦,堂前跪了一地。

    “渔将军请起!”姜维离开书桌,搀扶着各位起身,用眼神扫射了众人一遍,感觉这些人的气质确实与众不同,看来民间流传得还是有点道理的。

    “谢将军!”

    “渔将军,看你年轻有为,到我巴蜀才短短两个多月就当上了从三品将军,前途真是不可估量啊!”姜维一边是感叹诸葛军师的遗志尚未实现却岁月无情催人老,一边是想刺探一下渔人的学识。

    “将军,承蒙皇上常识,小人浪得虚职,今日能够在将军手下任职,必定出谋划策、冲锋陷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好,有渔将军这句话,姜某定能扫平曹魏。”姜维停顿了一下,叹了口气说道:“可惜我七攻魏国,皆无功而返,不知渔将军等有否高见?”

    阿弟看到心目中的英雄早已激动万分:“将军,有我们兄弟在这里,定能助你百战百胜。”

    “噢,不知这位兄弟有什么高见?”姜维一听阿弟这话就把渔人一帮人看轻了,真是吹牛之辈,这个世界上诸葛先师都没能百战百胜,谁还敢说?

    “将军是这样的,我这位兄弟是你的粉丝,说话有点激动,你不要在意。我们蜀国地处一隅,仅成都一带是平原,山高险峻,虽然有助于军事防守,但不利于农业生产,蜀国国羸民弱。小将有三点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渔人其实对三国是了如指掌,当然对蜀国存在问题非常清楚,再加之来之前与晴涳进行了沙盘推演。

    “渔将军请讲!”姜维一听,这姓渔的说的时候信心十足,不如听听到底有什么有的办法。

    “将军,我大蜀国首要任务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西部山区崇山峻岭雨水充沛,如能合理引导利用,在都江处修建水利设施,成都平原可以开垦出上千万公倾的良田,再辅以扶农政策,自然会国富民强。其次是整治官吏遏制土豪恶霸,如朝中奸诈、欺诈、压榨百姓之流就当严厉打击。再次是休战养兵,连年征战,不断将国库消耗殆尽,更是消耗大量青壮人员,农田荒废,国计萧条、入不敷出。此三计实乃蜀国振兴之良策,望将军思之。”渔人边说边观察姜维的反映,只见姜维刚开始是稳坐书桌后面双手平放桌面,慢慢上身前倾手支下巴,再是慢慢站起来渡到渔人身边低头细听。

    此刻书房内如暴风雨即将来临般寂静,与外面喊声震天的练兵声形成极大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