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三国

第一百八十八回 人生在世如春梦 真亦假时假亦真

    次日4月20日是个特别的日子,正是晴涳一行十八人穿越过来整三周年。

    一大早,晴涳和魏小琳携手来到北高峰山脚下到灵隐寺烧香祈福,一路上晴涳介绍些灵隐寺的来由:“灵隐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云游至此,认为飞来峰是“仙灵所隐”之地,遂面山建寺,取名“灵隐”。后世是最著名的佛教圣地。”

    “那灵隐寺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小琳好奇的问道。

    “灵隐寺内最著名的是一块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传说中,在这世上有一条路叫做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忘川河上有座奈何桥,在桥的尽头,有一块通体鲜红的石头就叫做‘三生石’。据说,有情的男女们,只要在这三生石上刻下两个人的名字,就可以‘缘订三生’,三生三世都可以在一起。”晴涳说完发现小琳的手握得更紧了。

    两人走走停停来到灵隐寺正殿时,发现寺庙规模很少,有点破败不堪,和尚也没几个。两人净手上香点烛拜过佛祖后出得殿来,顿感春风佛面、双目清爽、心无杂念。

    两人又拾级而上来到飞来峰顶,突见一瘦小的邋遢和尚躺平在一石头上,破旧的衣裳敞着衣襟,打着呼噜,手中的破蒲扇掉落在地上。

    晴涳上前两步将扇子捡起放到和尚身边,和小琳在山顶远眺杭州和西湖的前景,都被这幅杭州山水清远图所惊叹。正欲离开之时,突然听到正在睡觉的和尚发出了:“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几盅。”晴涳听到这话打了一个激灵,忙上前拱手道:“大师父!您醒了!”

    那和尚慢悠悠睁开眼睛,坐起来,理了理衣服,拿起破扇子摇了摇,摸出一个葫芦喝了一口,晴涳和小琳明显闻到了土烧的酒味。

    晴涳又拜道:“大师父,您好。”

    那和尚站起来,围着晴涳和小琳走了一圈,用扇子一指天又一指地,便往山下走去,随口飘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善哉善哉!”

    晴涳愣在原地心想,这话太熟透再熟悉不过,而这和尚却特意对我说这话,不知是何深意呢?

    回来的路上,晴涳和小琳聊起了这一路上还要计划去灵山、黄山、三清山、庐山、鄱阳湖、张家界、洞庭湖、梵净山、娥眉山、扶仙湖等等名山大川游玩,到了成都后再劝说皇帝阿斗和大将军姜维也实行和平统一的政策,实现我大汉民族真正大一统,民有所安、国有所强。

    回到龙井村已是傍晚时分,晴涳让农户帮整了几个时新疏菜、西湖醋鱼、红烧肉、清蒸鲥鱼、龙井虾仁、鱼头豆腐、西湖莼菜汤,满满的一桌江南美食佳肴,和小琳喝起酒来,明日又要起程,今晚就当自己给自己践行。

    三杯酒下肚,晴涳又想起和尚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小琳也开口问道:“大叔,大师父这话是对我们说的嘛?到底什么意思?”

    晴涳喝了一口酒,答道:“大师父的话肯定是对我们说的,话的意思我是知道的,但为什么要对我说这话,我还在想。”

    “这大师父好奇怪啊,那葫芦里装的应该是酒。”小琳又说道。

    “嗯!”晴涳端起酒杯但没喝,深思了好一会儿,自言自语道:“大师父特意对我说这话应该是这个意思,错不了。”遂抬头看着小琳。

    小琳也不知道大叔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便端起酒杯敬晴涳,两人对视一饮而尽。

    月光已洒满农家小园,两人都有七分醉了,晴涳酒劲上来站起来晃动了几步,面向西湖对头明月脱口而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日月轮回天注定,斗转星移天地间。真真假假又真真,真亦假时假亦真。罢了罢了!”

    小琳一看大叔有点多了、有点疯了,便扶着大叔进屋休息。

    晴涳迷迷糊糊睡去,进入虚幻梦境,呓语连绵不断。

    “大叔,好起床了,日上三杆了,昨晚说了一夜的梦话。”

    晴涳迷迷糊糊中听到有人叫,不情愿的睁开双眼,伸伸了酸胀的双腿,发现小玲正在阳台上晒自己的冲锋衣裤,不由得摇头傻笑了起来:“我都说了些什么梦话?”

    “你睡梦中还在背诗呢,什么西塞山前白鹭飞、真亦假时假亦真的,真是的,吵得我一夜没睡好!”

    “噢!”晴涳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后记:热爱生活、工作、户外、历史、和平的我,将这几年来爬小山看小说的体会融合成本部《户外三国》,献给曾经一起和我上山下水、骑车跑步的朋友们,祝愿天下和平、不再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