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青春:移民去350年前

第一卷:苟且京师 第二十二章: 王迅雷-小胖1

    小胖的名字叫王迅雷,温州乐青人,年龄比王直要小八九岁,是王直年轻时最好的哥们之一。

    两个人认识的时候,小胖才十五六岁,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爸叫王贵贤,在王直的单位里做代销电器的生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各地大小城市,几乎所有的国营五金公司里,都有乐青人在代销电器。

    所谓电器,就是些铜端子、空气开关、时间继电器,之类的初级工业电器。

    后来,虽然升级到配电柜之类的,也没啥科技含量,质量一般都不太稳定,开始基本都属于三无产品,时不时就被打假下架。

    但温州乐青人,凭着百折不挠的韧劲,从被四处围堵的原始游击队起家,硬是把乐青做成了享誉世界的工业电器基地。

    如今响当当的正泰电器集团、人民电器集团,都是这么起步发家的,当然那是二十一世纪之后的事了。

    九十年代中期,乐青还属于游击队时期,王贵贤在王直他们单位代销电器,和王直也就是认识,但没有私交。

    后来他的大儿子也来帮忙,大儿子叫王迅升,和王直年龄接近,一来二去就熟了。

    王直他们单位是一轻局下属的国营五交化公司,公司规模挺大,有好几个乐青人做代销,这个王贵贤跟公司领导关系一般。

    那年头,国家还不允许私人经营工业电器,进国营公司代销,是乐青销售电器的唯一渠道。

    要想进国营公司代销,就要跟公司领导搞好关系,至于怎么搞好关系,那就不用明说了,你懂的。

    这个王贵贤就是没太搞定公司的领导,有点受排挤。

    他的那些老乡就利用这点,要把他排挤出去,同行本来是冤家嘛,何况还是一个碗里抢食。

    年轻时的王直有点流氓假仗义,就看不下去了,明里暗里就帮了王贵贤,主要还是帮他大儿子王迅升,就这样两家就熟了起来。

    那时的王直还是个单身汉,总去他家蹭饭。

    后来小胖也就是王迅雷,也不上学了,也来他爸这里帮忙,别看他人小,可是做饭还是把好手,家里的饭都是他做,味道还不错。

    这个小胖还是个活宝、开心果,天生就有喜感,最爱接话茬,接的话茬还都自带包袱,每每逗得人哈哈大笑。

    和他在一起整天没愁事,一来二去,他和王直的关系反倒越来越好,成了哥们,跟他哥反倒不太来往了。

    那时候王直住单身宿舍,宿舍里总有空闲铺位,这小胖放着自己家的席梦思不睡,偏偏搬到王直宿舍空铺去挤,就爱凑热闹,有时候一年都回家睡不了几天。

    只要下班,小胖基本就是王直的跟屁虫,有好几年,两个人可以说形影不离。

    王直是小胖的启蒙老师,打架,喝酒、抽烟、泡妞骗姑娘,都是王直给开的蒙。

    那几年也是两个人最快乐的时光,无忧无虑的,也是醉生梦死的时光,王直基本是月光族,实在没钱了,小胖就偷他爸的货卖,一百块钱进的,十块钱就卖了,然后两个人就去花天酒地。

    这样的日子一直维持到王直辞职,后来王直和张伟一起去陕西搞中药材生意,小胖还曾经跑去和他们混了大半年,直到他家生意破产,小胖才离开陕西,回到家,从此两个人只是偶尔通下电话,再也没见过面。

    这些年小胖家流年不利、霉运连连,温州人在中国号称中国的犹太人,温州人天生个个都是生意人,但偶尔也会有一个不会做生意的人,王贵贤就是这样的温州人。

    这个王贵贤本是个工人出身,就不是个生意人,后来工厂倒闭,不得不出门做生意。

    但他为人死板,缺少温州人普遍特有的灵活、变通,不太会搞关系,在那个靠搞关系维系生意的年代,很不得烟抽。

    生意做得不怎么样,偏他又是个极好面子的人,那时的温州乐青攀比相当厉害,平时都在外地做生意,还表现不出来,一到春节都要回家,就成了炫富大会。

    甭管这一年是挣钱亏钱,都要锦衣华服、貂皮裘衣、招摇过市。

    喝酒都要茅台、五粮液,抽烟必是软中华,出外请客消费,也是极尽奢华,能多花绝不省钱。

    每年春节的开支,没准比在外一年花销的都要大。

    其实,王贵贤要是不春节装逼,还是能勉勉强强过得去的,赚不了多少也不至于亏钱。

    可是每年这一春节的摆阔,他可就亏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要出去比,老的跟老的比、小的跟小的比。

    过一个年,不造个十万八万过不去。

    偏这个王贵贤的老丈人,又是个开地下银行的,那年头温州民间的地下银行十分盛行,温州人之所以能走遍天下做生意,就与民间融资、借贷十分便捷有直接关系。

    别说有这些地下银行了,就是没有地下银行,民间借贷也很方便,亲戚朋友之间借贷做生意,是极其普通也是极普遍的事,没有那么多抵押、保人之类的麻烦,就靠信誉。

    因为温州是家族社会,都是一个一个大家族聚居在一起,一个人欠债不还,那么你就在这个家族社死了,这样的个体,在那个年代是无法生存的,所以绝大多数都守信用。

    在北方尤其在东北,帮朋友、帮亲戚、肯借钱,那是仗义、仁义的事和人,只有好人品、讲义气的人,才能做到。

    可在温州却不同,人家帮助朋友、亲戚,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与人品没有关系,就是大奸大恶的温州人,也会这么做的。

    就像陕南的某些山区里,只要有过路客走到门口,不管认识不认识,主家都会给你下碗面,这是必须的,与人品没有半毛钱关系,就是一种习惯性民风。

    即便主家是个十恶不赦的抢劫犯杀人犯,他也会这么做,温州人民间借贷也是如此。

    王贵贤有个开地下钱庄的老丈人,借钱那就更手到擒来了,就这样一年一年的积累,借新账还旧账,拆东墙补西墙,债务越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