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从带朱元璋逛故宫开始

第47章 顺利出山,建文年间!

    翌日清晨,晨曦微露。

    从地上爬起来,李青峰第一件事情就是爬起来,去查看做的那简陋积水装置有没有积水。

    然而,等他过去的时候。

    朱元璋早就蹲在那,一脸疑惑的看着。

    看到李青峰来后,拿起一片树叶,看着上面的干净的积水问道:“这玩意,是你弄的?”

    李青峰点点头:“是啊,渴得太难受了。”

    朱元璋仰头一口喝了,发现非常纯净,砸吧砸吧嘴,惊喜道:“你果真有大才,如何做到的?”

    李青峰走去,发现昨晚四个坑下的树叶都有积水,差不多半个拳头的量,又拿起一片叶子递给朱元璋。

    “圣上,您请,一人两片。”

    随后,自己也将那两片水喝掉。

    露水入喉,清冽凉爽,终于好受了一些。

    李青峰这才解释道:“圣上,这是科学...是因为春节地面潮湿,水蒸气蒸发,被上面的树叶挡住,凝结成水珠落下来了....”

    朱元璋又将另外一片叶子喝了,喃喃道:“科学,有点意思....今日,你好好跟咱说说....”

    见识到这种技巧后,朱元璋对李青峰更加欣赏。

    早饭吃了点野猪肉,朱元璋将剩下的野猪肉割了二十斤,让李青峰用布包着,剩下的就没带扔这。

    主要是带多了负重太多,而且容易变质。

    二十斤肉,省着点吃,够两人吃三天。

    当前要务,还是要离开这座山。

    朱元璋这次穿越不是来探险的。

    他是想看看因为自己定的策略导致结果。

    看看贪官到底多不多,这才是目的。

    就如此。

    两人一路走着,一路有一茬没一茬的聊着。

    “原来未来的书生,竟然分了这么多科目。”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决定国家是否强盛?”

    “有点意思,儒学也有一席之地,但并非根本...”

    朱元璋听完李青峰科学的解释,以及未来书生各自学习的专业,惊讶的不行。

    但是...以朱元璋现在的认知,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

    他始终觉得,百姓知道的太多,容易生乱子。

    这并不是好事。

    若是满天下,人人都跟李青峰这般聪明伶俐。

    皇帝的位置能稳固吗?

    工匠就该干工匠的事情,农民就该老老实实种田。

    这样天下才能安稳,稳固,不会动荡。

    按李青峰说的那样。

    为何未来的华夏,没有屹立世界之巅呢?

    说明还是有些问题....

    到了中午,两人总算走到山体的边缘。

    朱元璋目光远眺,发现大山对面有人工开凿的痕迹,是很多大佛以及寺庙,便可断定这里的位置。

    “咱们穿越到了山东济南。”

    “这里是济南千佛山,你看那边,那边是一座寺庙。”

    “隋朝年间,山东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唐朝年间改命为兴国禅寺。”

    “咱们现在处于千佛山余脉,只要朝着那个方向赶路,便能离开这儿。”

    朱元璋是顶级军事家,而顶级军事家同样也是顶级的地理学家,否则无法带领大军打胜仗。

    “太好了.....”

    李青峰终于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还好不是那种荒无人烟的山脉,比如大兴安岭或者是神农架这种....否则就真的难出来了。

    人就怕没了希望,没了目标。

    一旦有目标,且看的到目标,就会干劲十足。

    接下来,李青峰和朱元璋快速赶路。

    但所谓是望山跑死马。

    看起来不远,走起来是千辛万苦。

    若是将李青峰自己丢这,估计是难走出来了。

    朱元璋的方向感极好,还能根据土地的湿润,风向,树木长势....等各种蛛丝马迹寻找水源。

    途中,在朱元璋的直觉下,两人找到了水源。

    补充水分,一路吃野果,摘野菜....

    幸运的事,一路上再也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就如此。

    两天后,李青峰和朱元璋二人,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天黑之前,到了另外一个山头,来到兴国禅寺。

    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增建,规模渐大。

    寺门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弥化”四个篆体字,每字约有四米见方,气势磅礴。

    起初,兴国禅寺的方丈见两人衣衫褴缕,还以为是逃犯,吓得不敢开门。

    最后是朱元璋说自己曾经是出家人,出自皇觉寺。

    与方丈辩说佛理,头头是道。

    方丈这才允许二人进寺庙,安排僧人安排住处。

    “想不到,咱有生之年,还能在这和尚庙过夜。”

    朱元璋无限的感慨,上一次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朱元璋出自皇觉寺,崇信佛教。

    因此明朝立国后,多次召请江南高僧到南京做法会。

    且在南京设立管理佛教的机构,掌握天下名山古刹的住持任免。

    两人的住处,是一间简单客房。

    一张炕上有两席被褥。

    初来乍到,

    朱元璋也没有多问,关于朝代的事情。

    只是简单询问了一下寺庙的方丈释弘庵。

    “您说的是上一任方丈,三年前坐化了。”

    小沙弥双手合十回答,将朱元璋安顿好后,便离去了。

    两人躺在炕上,总算松弛了下来,躺着休息。

    这三天,可是将人都给累坏了。

    但李青峰感觉收获非常大。

    自己的胆量在无心之中,真的有提高很多!

    难怪部队的特种部队需要进行野外生存训练。

    经过了这一遭挑战,人变得更加自信。

    朱元璋躺在床上,推测道:“方才咱询问那小沙弥,说上一代方丈释弘庵三年前年前坐化,此人咱在寺庙方丈任免名册上见过,因此咱推断,现在还在明朝。时间隔的也不远,很可能还在洪武。”

    朱元璋记忆很好,批改过关于任免寺庙方丈的奏疏,因此还有些印象。

    “爹,我觉得应该不在洪武了。”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隐瞒身份,两人一路上就换了称呼,以免后面不小心说漏嘴。

    李青峰分析道:“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中的理论,一个时空,不可能同时出现同一个人。”

    朱元璋一脸懵:“啥意思?说明白些。”

    李青峰解释道:“也就是说,咱们穿越后,咱原来的时空相对于现在的时空既是平行,又是相对。这就是相对论的理念。当然爱因斯坦只是猜测,并未验证。但我现在能肯定他的猜测。这绝对是重大发现!在这段相对时空内,历史也在前进。所以您还在按照原轨迹前进,相对而言,现在的你不可能影响原轨迹时空,这代表着您现在应该不在洪武年间。而根据您说认识的上一任方丈是三年前坐化,也就是说,现在很可能....是在建文年间!”

    “建文年间....”

    朱元璋的眼眸亮起,心中不由有些期待。

    这次穿越的时间点非常不错!

    也就是说,现在在这个建文年间,他不但可以见识自己的策略造成的结果。

    同时,可以亲身体会到...

    创立明朝,继洪武后,第二个年号的明朝如何!!!

    虽然,他早知道建文是被老四给推翻。

    但自己立下的继承人,定然不会是被轻易打败。

    这其中的过程,一定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一时间,

    朱元璋眼眸眯起,思绪万千。

    心道:老四恐怕是联合了所有藩王才能做到这点...

    好啊好啊,好你个朱棣!

    你敢联合所有兄弟,欺负自己亲侄子是吧?

    真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