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从带朱元璋逛故宫开始

第69章 徐妙云见到李青峰!

    夜幕之下。

    一车车粮食被运送了进来。

    锣鼓声响起,里长将村子的人都唤醒,前去村广场。

    “燕王大人体恤子民,前来发粮。”

    “大家排队,排好队,每人都有,按户发粮....”

    同样穿着明军铠甲的士兵大喊道。

    人群之中,燕王妃徐妙云正在有序的组织发粮工作。

    得知这附近一代的村落都被兵匪洗劫,为了帮助老百姓活下去,他们今日带着粮食已经去了多个村落救济百姓,到了这村子,已经是这个时辰了。

    原来是与李景隆一战,燕军缴获了一百万士兵的军粮。

    燕王妃心系百姓,提议分粮百姓,换取名声。

    “燕王,是燕王!”

    “感谢燕王大人的大恩大德。”

    “燕王大人是好人啊。”

    得知有粮食分,百姓们纷纷感动得磕头拜谢。

    很快,粮食一袋袋的分发下去。

    朝廷为了对抗朱棣,无人敢在粮食上动脑经,这些军粮都是上好的粮食。

    村民们发现,这根本不是救济,而是救难!

    每家每户按人口分粮,分了半年的口粮。

    分到的粮食,已经跟之前抢走的粮食持平了。

    有了这批粮食,足够熬过这一年。

    百姓们感动得流泪,嘴里都念叨的着燕王万岁!

    远方,朱元璋默默的看着这一幕。

    这似曾相识的一幕。

    朱元璋回想起自己还在起义的时候,第一次带着那群老兄弟们,离开郭子仪后,打下第一个城池。

    他将城池之中的粮食,尽数分发给百姓。

    自此以后,民心所向,跟随者络绎不绝...

    得民心者得天下!

    “收买人心....老四好手段,不...”

    朱元璋楠楠道:“是那个丫头的主意吧,是他..徐妙云,朱棣的王妃...徐达的女儿....”

    人群之中,朱元璋远远的就认出来了燕王妃徐妙云,正在组织士兵分发粮食,虽然年龄大了许多,但从容貌中依旧能看出来是她。

    朱元璋想起之前看到李青峰手机中的电视剧。

    在守卫北平城的时候,徐妙云披甲上了城墙,号召百姓守城,一呼百应。

    若不是百姓们纷纷上城墙帮忙,靠北平那两万守军,根本支持不了多久,早就破城了。

    “那就是徐王妃么...”

    李青峰也伸着脑袋朝那边看了一眼。

    前不久他在醉仙楼碰巧见过徐妙云一眼。

    好像才十六七岁的年龄,正值青春年少,文静舒雅。

    容貌稍许变化,气质确实变了许多,雍容华贵,气度不凡,算算年龄,也三十多了。

    李青峰不由有些仿徨。

    前后才不过四天的时间,就在同一个人身上,看到了十几年的变化,真是岁月无情。

    也不知道,徐妙云认不认得自己?

    “这丫头,也是当初咱撮合的。”

    朱元璋感慨道:“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啊....不好,那丫头似乎察觉到有人在观察她,咱们躲一躲吧。”

    毕竟一个死人,突然出现,不太合理。

    李青峰和朱元璋没有继续看了,回去了住处。

    另外一边。

    徐妙云仿佛是感受到了什么。

    目光朝着一间房屋之后,朱元璋和李青峰那边看去。

    不过,看过去之后,却发现那里空空如也。

    “是错觉么...”

    徐妙云楠楠说道,随后收回心神。

    一个时辰后,所有军粮发放结束,算是将从北平带来的粮食,沿途救济百姓了。

    做完这些后,她便带着队伍打道回府。

    “好像,真的见到了李青峰,是他吗......”

    一路上,她总感觉有些心神不宁,便没有回北平,而是转道去了驻扎在济南城三十里外的燕军大寨。

    “见过燕王妃。”

    一进入燕军大寨,张玉亲自便派人来迎接。

    徐妙云问道:“王爷呢?”

    张玉拱手道:“在营寨之中,正在商讨战事...王妃,您怎么没有回北平,此刻战争正焦灼,危险重重,还是让属下派张辅送您回去。”

    徐妙云摆手,“不必了,带我去见王爷。”

    张玉:“这....王妃请....”

    毕竟是王妃,张玉不敢怠慢,领路带去了营帐。

    进入营帐。

    朱棣正在跟一干将领讨论战况,见王妃驾到都是笑而不语,很是自觉的退了出去。

    “王妃,你怎么来了,怎没有回北平?速速回去,军营不是女人该来的地方。”

    朱棣此刻已经变了摸样,十几年的磨砺,褪去了少年之气,变得更加沉稳,眼神锐利。

    不过,惧内还是惧内的。

    徐妙云见他端着架子,哼了一声坐了下来,道:“这里没有外人,臣妾还要顾及王爷吗?”

    朱棣原本沉重的脸,转化为笑脸,凑了过去,拉着徐妙云的手:“王妃,我不是担心你的安危嘛...速速回北平吧,那里安全。”

    徐妙云笑了笑道:“有何不同?若是这大营危险,王爷觉得北平能安全吗?”

    朱棣苦笑一声:“王妃说的对啊,这一战,本王只能胜,不能败,在哪都一样。若是败了,咱们一家都将万劫不复。王妃辛劳了,若不是王妃和高炽一同守住了北平城,此刻怕早就败了....”

    其实就是如此,若是朱棣这大营都危险起来,也就意味着朱棣战败,那北平也迟早也会沦陷。

    在大营和在北平,还真没有什么不同。

    现在一家人都是提着脑袋,过着有一天没一天的日子。

    朱棣自己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成功。

    战败李景隆后,他本以为会顺利起来。

    结果进攻这济南城遇到了铁铉和盛庸的拼死抵抗。

    燕军不擅攻城,又被挡在了这里。

    特别是这个铁铉,从京城被贬为山东布政使之后,好像早早的就谋划好了在这里挡着自己,准备十分充分。

    这让朱棣大为苦恼。

    只能让人从北平,让人运来从李景隆那里缴获的火炮前来攻城,火炮沉重难以运输,这又耽误了不少时日。

    徐妙云问道:“战况如何了?”

    朱棣回道:“等北平的火炮运输过来,应当能顺利攻下济南城。对了王妃,粮食都分发给百姓了吗?””

    徐妙云道:“那就好,您安心应对战事,至于其他的事情,臣妾自会帮您打理好一切。”

    朱棣笑道:“人心所向,方可得天下,王妃辛苦了....有王妃这样的贤内助,本王何愁不胜啊。”

    “对了。”

    徐妙云突然开口:“我今天去历城西面四十里的一个叫杏花村寨分发救济粮的时候,好像看见了一个人。”

    朱棣:“谁?”

    徐妙云:“李青峰。”

    听到这个名字后,朱棣眼眸猛地亮了起来。

    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

    洪武十一年,当年围绕李青峰,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朱棣使出浑身解数寻找。

    最后无论如何都没找到李青峰这个人。

    再次听到这个名字,朱棣万分惊讶的道:“是他?他还活着?王妃该不会是看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