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之黑暗时刻

第一百一十三章 舆论战

    在林登万的建议下,少帅同意了暂时减少新钞印制。

    同时将东北民间报业的编辑主管都邀请来了帅府,让林登万与各个报纸的主编一一进行通话。

    这时候通讯行业并不发达,无线电通讯还是未曾普及的高科技。主要通话手段还是使用有线电话。

    前线的军用电话线只接到了帅府,并不通过交换器与民用电话连通。所以林登万要与这些编辑谈话,还得让少帅请他们来帅府。

    林登万要发动各个报纸,制造奉币大涨的舆论声势。只要民间相信奉票值钱,那么奉票就值钱。要是民间弃奉票不用,那么奉票就会成为废纸。

    东北各民办报业编辑得到消息后也纷纷赶来了少帅府。

    包括《东三省民报》总编辑张梦久《醒时报》总编辑孙普生《沈水画报》陈渊泉。《东省经济月刊》《滨江时报》在内的各家报社,能赶过来的都已经到了少帅府。

    这些报纸从业人员平日里是同行,竞争之余互相之间有些看不上是再平常不过。但现在国难当头,需要他们出力了,他们也愿意放下以前的成见。

    张梦久来得有些迟了,刚一进屋便看到报业各个刊物总编都在此处。

    张梦久进屋后和其他几人一一握手,其他人也纷纷起身。

    “几位也来了啊?咱们凑一起都凑足东北国产报纸业的七八成了,莫非您几位也接到了帅府的电话?”

    孙普生“那是自然,前些日子各大学的大学生都组建了学生军,要赶赴前线抗敌了。孙某人自然也要听从号召,略尽绵薄之力。”

    张梦久“咦?你们几大男人,怎么都在胸口挂了花?”

    陈渊泉“前几日哈尔滨商会组织捐款,捐款者则加入‘佩花会’会员人人戴花,鼓励别人也加入捐款。”

    张梦久“这事办得好,可惜这些天我一直都在报社不知道这些事情。回头我也去捐些钱,也去戴花。对了,这次说是要开会,不知道主持开会的人是谁?”

    陈渊泉:“本来是说让我们和前线的抗俄军总司令林登万一一通话,可是刚刚春霆兄进去和总司令讲电话,到现在已经讲了半个多小时了。待会应该是由春霆兄代为传达意思了。”

    张梦久“春霆兄不是在申报当总编辑吗?怎么来了东北了?”

    陈渊泉:“听说是为了得到中东路战况的一手战报,这总编辑亲自担任记者,打算去前线考察了。刚到东北,便接到帅府的电话,这不就到了这里。”

    这个春霆兄指的是戈公振,字春霆。

    他从清末时期就在报社工作,在新闻界里是老资格了。1927年还代表民国前往国际联盟发表讲话。这国际联盟就相当于联合国的前身,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记者,能发展到去联合国做学术演讲,也算是能力非常出众。

    戈公振属于民国时期的新闻界业内知名人士,既有长久以来积累的名望,又有出色的工作表现。

    在场各个报社的主编们听说在里面和林登万聊的人是戈公振,也纷纷表示服气。

    电话间里,戈公振正在与林登万交谈。

    林登万“.............春霆兄,此番与日本人报纸在舆论场上的斗争,不仅事关前线官兵的士气。更关乎东北三省人民生计。我虽然托少帅召集了民间各报纸的总编,但是具体撰文发布还需要各位助力。此外,这次联合行动如果有什么困难,也只管和我说。我能替各位解决的,必定义不容辞。”

    戈公振:“经过总司令之前的陈述,我也算对奉票的情况略知一二。但是要和日本人争论奉票是否值得继续持有。只怕依靠我们这些民间报纸仍然是力不从心啊。”

    戈公振:“据我所统计,日本人在东北开设报纸包括《盛京时报》《辽东新报》《宽城时报》《满洲日日新闻》《辽鞍每日新闻》《大连新闻》《满洲报》《关东报》《长春商业时报》《长春实业新闻》《大北新报》《泰东日报》《哈尔滨日日新闻》等等。”

    戈公振:“这些日本人的报纸在创立之初便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完全不受我国限制,而且以文化入侵为目的,创造各种有利于日本的新闻舆论。在日本政府的经济支持下,这些报纸不计盈亏,不计销路。专门从事各种歪曲事实,挑拨离间的报道。与国人所办报纸相比,大有喧宾夺主之势。”

    戈公振:“日本报纸种类多,又有政府支持,可以不计成本的印刷。国内报纸虽有些常客,但是国内报纸要与日报争夺舆论风口。只怕也需要些经济支持才能维系。”

    林登万:“资金方面大可放心,我本来想为这次舆论造势准备十万大洋。可是这次参加会谈的各个东北报社一共六家。方便算账,每家报社我给拨款两万大洋。一共十二万大洋。想必关于奉票的文章在各家报纸登上头条不成问题。”

    林登万:“听说最贵的画报一份也就四分钱左右,算下来能买下三百万份报纸。今晚各家报社进行加印,六份报纸发行合订版。加急印一批送来前线。”

    “置于民间的报纸,曾经定了报纸的免费送上一份合订版。以往没有定报纸的,按照最低价格出售。不过要记得,这些报纸的价格要高出废纸价格一倍,免得这些报纸被贪小便宜的人直接卖了废纸,导致应该达成的宣传效果没有达到。”

    戈公振:“这样最好。”

    两人谈话完毕,戈公振挂断电话后与各报社社长,总编等人传达消息。

    这些人还在争论的时候,大通洋行驻沈阳的总经理也驱车来到了帅府。一袋照片被摆上了桌面。

    “拆开看看吧,回到报社以后好写文章啊。”

    在坐的各报社主编都是明白人,既然林将军能安排他过来送东西,那么这里头装的东西必然是可以扭转奉票颓势的

    打开袋子,里面的照片全是人们挤在沈阳的大通洋行门前,将奉票兑换成大洋时被拍下的照片。

    洋行经理将照片分给各报社社长传阅的同时,又补充了照片拍下时的背景。

    “大通洋行正在大肆收购奉票,部分人正在兑换大洋。大通洋行给出的兑换价现在是100奉票兑一大洋,这个价格兑换大洋完全有利可图,我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剩下的就看各位了。”

    大通洋行沈阳分行的人得到消息后迅速离开,只剩各大报社的人拿着一桌面的照片出神。

    戈公振:“各位,今天照片也有了,内容也有了。咱们不如现场撰稿。互相校对后今晚加刊发行。以最快的速度稳定后方货币,同事也算是给前线将士们吃下一颗定心丸啊。”

    在坐各大报社成员纷纷表示赞同,立即开始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