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乐水乐云朵

7. 走马观花世博会

    在儿子上初二时,正赶上中国在上海举办世博会,当时爱吹牛的老公就许下大愿,如果儿子在期末考试中进入全班前十,就出资让我们娘俩去上海看世博会。结果儿子正好考到第十名,老公不能食言,放暑假后就满足了我和儿子去看世博会的愿望。

    当时,我和儿子报的是旅游团,那时我们的小县城还没有什么旅游社,我报的是地市旅行社,我和儿子坐车到地市集合。旅游大巴上遇到一个和儿子差不多大的男孩,他也是娘俩,我们就熟悉起来,搭伴去了上海。

    到了上海世博会,才知道中国人的多,到处人山人海。导游给我们分发完进园的票,嘱咐我们进园后自由看,但到时候一定要按时在7号门集合。我嘱咐儿子可记好时间和地点呀。这趟出来我似乎没了主心骨,一切听从儿子的安排。

    一进7号门,我和儿子直奔日本馆,这是儿子最想看的馆,他想看日本的机器人。花了20元我们坐上观光车,观光车经过每一个馆都要停下来,到达中国馆时,我们没有下车,据说得有预约券,才能进入中国馆。经过萨特馆时,看到排着的长长队伍,像弯曲的长蛇,看到警示的时间提示:要等5小时以上才能进馆。我和儿子不仅愕然,不敢逗留。

    来到日本馆一看,更是眼晕,弯来绕去,不见队头,也不见队尾,询问之下,才进入队中。头上烈日白云,眼前人山人海。等啊,等啊,排呀排,一会儿坐下等,一会儿站起来挪,在一道道栏杆里绕来绕去。事先没带水和吃的,这下可苦了,头上汗,口中渴,肚中饿,脚下酸。我只好和巡警说好,让儿子在队伍中等,我出去买了两瓶酸奶。

    回到原处,继续排队,从9点多入园,一直到14点多才进入日本馆。进去以后,也不知看了些什么,黑黑的,跟着人流往前走,似乎有投影的各种画面,设计很精致现代。来到一个小厅,观看的是日本的现代科技解说。我站在后面,也看不很清,只听明白:人可以随自己的意愿,改变室内壁纸,一画一点就可出现电视节目,电视屏幕随人的走动而在墙上移动。一会儿,前台出来一个机器人,在拉小提琴,弹奏了一曲《好一朵茉莉花》。由于人太多,我们只能从大屏幕上看,从大屏幕上拍照。站在后面,不仅看不清楚,脚还酸疼得厉害。我实在支持不住了,干脆坐在地上。

    最后终于进入一个大厅,大厅里有一排排座椅,我像找到大救星一样,坐在了椅子上,一边休息,一边观看歌剧,这是我在日本馆里看得最清,最好的节目了。日本人演的话剧《朱鹮回来了》,故事里只有两个人物,一个男人和一个小女孩,还有一只朱鹮,这故事有什么寓意,我也没看懂,我只是觉得很累。

    出了日本馆,在馆外拍了几张照片。这时最要紧的是解决饿的问题,我和儿子在清真饭馆吃了两碗牛肉面和四个羊肉串,休息了一会儿。我问儿子再去看那个馆,儿子说去欧洲馆区。我们开始寻找往回走的路线,路上我想拿出水杯喝点水,打开背包一看,水杯空空,再看背包里面,湿淋淋的,还汪着水,我赶快拿出相机,相机包已经有些潮湿。我打开相机,一看还能用,这才松了口气。多亏背包里的卫生纸和毛巾,把大部分水吸尽,真是有惊无险一场。

    路中看到印度馆和其他一些亚洲馆,儿子不愿去,我们只好坐上免费公交车,去欧洲馆区。来到欧洲馆区,看那个馆都得排队,我又问儿子去哪个馆,儿子说法国馆。我们排了两三个小时,才进入法国馆,看的什么,现在也忘了,同样走马观花,拍了几张照片。有法国馆的机器人,有法国名画《晚祷》,有躶体雕塑。从法国出来,又排队进入欧盟比利时馆,同样拍了一些或真、或不真的照片。出来已是黑天,又看了两个小馆,塞尔维亚和摩纳哥。

    第二天早晨6点半,我们从苏州昆山的希尔顿饭店出发,跟着导游到达世博会停车场,导游车上嘱咐:记住车牌号和停车地点,回来在此集合。我们下得车来,导游问有去厕所的吗。我去了趟厕所,又是排队,等我出来,儿子急得大叫:“你出来这么晚,人家都走了。”

    往前一看,一片人海,怎么也看不见导游的小旗。我拿出手机跟导游打电话,没人接。我和儿子边跑边挤起来,从人的夹缝里寻找目标,被挤的人对我们瞪起眼睛,我们边解释边拼命挤,儿子终于看到了队旗,插进队里,我长长抒了口气,这时导游已经买来门票。

    进入园区,儿子早已说好,就在欧洲区看,儿子拿着地图,我跟着儿子。在买水的摊前买了两瓶水,附近有一个菲律宾馆,没排很多人,我和儿子跑了进去。墙上挂的是一些乐器,体现以音乐为中心内容,再往里走,除了卖东西的,没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儿子对于商品似乎不屑一顾,我只好跟着儿子跑出来。

    看到新加坡馆就在眼前,我问儿子:“去吗?新加坡挺富的。”

    “去看看吧。”得到儿子的允许,我们就在新加坡馆排起队来。大约排了一两个小时,我们进入馆中,顺着螺旋走廊走进第二展厅,坐在地上观看半环形屏幕,听音乐。第三展厅是空中花园,奇花异草,回旋缠绕,站在空中花园俯瞰,外面是人来人往。

    走出新加坡馆,又排队进入希腊,希腊馆里没有太多内容,我们只拍了两张壁画。走出希腊,已经到了中午,看到土耳其馆有这样的招牌:吃土耳其烤肉,不用排队,直接进馆。这是个很大的诱惑,排队是最令人头疼的了。我和儿子进入土耳其饭馆,一问,吓了一跳,一盘烤肉150元,本想和儿子各要一盘,一听价钱,只要了一盘。儿子看到刀叉,很兴奋,一边拿刀举叉,一边说:“我要做绅士了。”说着还在脖子上比划着系什么围巾。吃完土耳其烤肉,我们直接进入了土耳其馆。

    土耳其馆里展出的是一些文物,儿子很喜欢,拿着相机拍起来,由于光线暗,拍得模模糊糊。有土耳其古历,有土耳其最早的村落,有神庙里的雕塑,有土耳其母亲神,还有最早的条约。走出土耳其馆,想去看英国馆,看到排队的人太多,就去了意大利,最后又看了瑞典、圣马力诺和智利。

    看到的东西大同小异,意大利的雕塑,瑞典壁画,圣马力诺的雕塑,智利木雕,都是各国的历史文物。如果对各国历史不太了解的话,看这些东西真没什么意思。

    两天的世博之游,比走马观花还要流水落花,除了记住照片上所拍的图像外,似乎什么也不记得,就连去过的这些国家馆,还是儿子后来提示给我的,老公取笑说:“几天以后,你恐怕怀疑自己是否去过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