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乐水乐云朵

31. 那拉提草原上的风景民俗

    从8月6日20点35分从WLMQ坐上了去往伊宁的旅游专列火车,第二天早晨才到达伊宁。要知道,XJ的时间比我们这儿正好晚两个小时,晚上20点太阳还老高呢!早晨9点当地人才叫第二天。

    我们下了火车安排好住处,吃了早餐就去那拉提草原,顺着伊犁河,大约走了六七个小时路程才到达目的。

    游那拉提草原有两条路线,只能选择其一,因为时间有限,游完还要赶回伊宁呢!想想真是令人遗憾,大老远来了竟不能看个够。唉!人生总得留有遗憾,不然谁还念念不忘那得不到的东西、见不到的美景呢!

    高山草原和河谷草原,哪个更好玩呢?这又是一个大难题,12个人谁也不能预测,只能听导游的建议了,最后决定游河谷草原。

    坐上去河谷草原的区间车,一路看景一路停停。河谷草原比较辽阔,天际线就是起伏的山影,山影驮着朵朵白云,白云镶嵌着蓝天。站在路边四下里一望,只觉天地之阔,宇宙之大,心胸为之豁然。

    茂密的草原点缀着零星的小花,别有一番放牧高歌的爱情故事。不过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惊喜,因为这里是春秋牧场,牧民这时转移到夏季牧场去了。这些高深草原之所以没收割,是专门留给游客观赏的。

    区间车停靠的地方往往就有哈萨克牧民的生意点,这木制的小屋就是哈萨克牧民的冬窝子。哈萨克族是游牧牧民族,他们随着季节不断转场,但到了冬天,大雪封山的季节,他们就住进固定的房子里,这固定的房子就叫冬窝子。你看,这个冬窝子应该是专供游客参观的,门口有个小小货摊。

    停靠点里,也有牧童牵着高头大马,也有老人领着彩妆小羊,供游客合影拍照。这位哈萨克老人一直跪坐在这里,看着让人心疼,在毒毒的太阳低下,他无精打采,古铜色的皱纹里,折叠着多少岁月艰辛,多少希望和失望呢!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我的祖父,我甚至不敢多看他一眼,生怕眼泪流下来。也许被阳光烤的时间太长,他只是坐着,不像那些牧童积极主动招揽着生意。

    区间车到达的终点,是那拉提旅游度假村。这里非常热闹,如果还想继续游览草原,可有很多种选择,一是骑马顺着固定路线,走一个多小时,160元一人。二是坐敞篷车,去山上,也是160元一人。还有老爷车,还有直升机。我们商量了一下,为了照顾女士,最终选择了坐车去山上游览。后来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最美的,因为我们满足了看高山草原的愿望。

    坐在敞篷车里,没有了玻璃,看景是清楚的。天格外蓝,云格外白,草甸格外鲜绿。一路顺着山间小路,曲曲折折,层层叠叠,触目都是美景,触目都是画卷,真是车在风里行,人在画里走。转一个角度就是一副惊叹。你看,淡绿的草甸,深绿的冷杉树,洁白的云朵,碧蓝的天空,再加上偶尔的牛羊或马儿,真是醉人的色彩呀!

    高山草原大概就是这种景象吧,起起伏伏的山线,非常富有流动之感;层叠交错的冷杉树,非常富有纵深之感。画是立体的,色彩是丰富的,这比一眼望不到边的景象更令人心旷神怡。这是一种高远雄壮的美,层次丰富的美,色彩斑斓的美。再加上空气是如此的干净,深深吸一口都有阳光的味道,都有原始自然、返璞归真的味道。

    你看那洁白的毡房,悠闲而俊壮的马儿,是不是很想靠近,抚摸一下它们光滑的马鬃?是不是很想坐下来,久久眺望?是不是很想高歌一曲?是不是很想住进那毡房,过一种远离尘嚣,远离雾霾和人事烦恼的生活。

    坐在这里,真的不愿离去,尽管有马粪的味道,但还是愿意远眺美景,放空内心,重回那份干净的美好。哪怕人到中年,哪怕岁月苍老,哪怕世俗的偏见,在这天边放纵一回少年的遐想,又有何妨。

    你看崔大律师也摆了个牧马人的造型,如果再抱着个竖琴,或者弹起冬不拉,就更有西部牛仔的范了,就更有流浪歌手的范了。

    瞧,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呀!那份人前的严肃表情呢?那份家长的一本正经呢?那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忙碌呢?那份事业家庭重担在身的沉重呢?在此,在这没了红尘的空阔里,在这没了高楼的辽远里,放远眼神,打开野性,暂且疯狂一把吧。

    赶马的牧童也有了生意,坐在马背上的感觉如何?也许是一份紧张,也许是一份潇洒,也许是一份重回故里的淡淡乡愁。

    这位哈萨克女孩正在整理串羊肉串的签子,我们也顾不得干净不干净了,也不考虑卫生不卫生了,坐在简陋的条凳上,熏着木炭的烟灰,咀嚼着大块的羊肉,甚至是那块羊尾巴上的白羊油,真有种回归原始生活的味道。野蛮而又天真,朴素而又率性。

    这位哈萨克族小女孩,只有8岁,上三年级了,普通话很标准,不上学的日子,趁着暑假,牵着小羊,在这草原上挣钱,跟她和小羊合影,一次5元,一天下来,小女孩说能挣一百元呢。跟她合影的时候,她会摆出各种姿势,一看就是很专业的。看来,哈萨克族的孩子从小就帮着父母劳动,路上还碰到好几个七八岁或者十多岁的男孩卖奶块或者野果的。

    这个独自吃饭的小孩也就两三岁吧,自己端着碗,拿着勺子找个位置就吃起来。父母根本不管他,他的父母正忙着自己的生意。其实在山间草原这儿,只有两家烤羊肉串的,这些牧童、牧羊女、以及买东西的孩子恐怕都是一家吧。

    哈萨克牧民的毡房是白色的,没有窗户,门也很低,据导游说,这是为了防止黑瞎子攻击。哈萨克族大都信仰伊斯兰教,毡房的门都是朝西开,西方是圣地所在的方向。

    我们没去哈萨克家的毡房做客,据导游说哈萨克人热情好客,远方来了客人,都要宰一头羊招待,羊头给最尊贵的客人,羊蹄给跑腿办事的客人,羊耳朵给小孩吃,这样他会更听话。

    从山顶坐敞篷车回到区间车停靠的地方,时间尚且还早,我们又在附近转了转。这里有胡杨树,对于胡杨树,我们似乎都有种无比崇拜的向往,不知是那位作家宣传的,说胡杨是西部神树,“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腐。”

    确实,有的胡杨树高大、古老,挺立在草原里,特别是那些孤零零的胡杨树,真的很有神性,它独自守候着辽远,俯瞰着天边,参透着岁月的更替,看尽了沧海桑田。

    其实,不光胡杨树,山上的冷杉,一棵看似不很粗的树,也就拳头般腰围,据司机师傅说,也得有上百年了。那些腰围更粗的,恐怕都得称千岁、万岁吧。时间在这里凝固了,岁月在这里迟缓了,这种慢留给我们的是美丽享受,是生命的初始新鲜,是环境的清冽干净。我愿意慢下来,再慢下来,那怕逆时光而回呢,也不愿在雾霾里享受高科技。

    草原丰茂的地方必定有河水,那拉提草原里就有巩乃斯河。我们坐区间车去了那拉提森林公园,下车看到清澈的河水,就再也不想去森林公园。我们蹲在河水边,看着河水冲洗着五彩石子,心里是如此柔软而清凉。

    河水没有任何拘束,很自由地向远处流去,流到那里,那里就是河道。不像我们的黄河、马颊河,高高的河堤拘束着河水的流向。这里的河水有的地方很浅,淌水就可跨越河道。这里的河水很清澈,清澈的阳光直射河底,在石子上荡出闪光的波纹。

    我们蹲在河边,欣赏着河水里玲珑的石子,看到心仪的石头,禁不住把它捞出来,在手里仔细把玩。其实石头在河水里才不失灵气和美丽,失去了水的滋润,它就会失去灵魂。可是为什么人们总爱把它们作为商品摆在书案上,挂在脖子上,戴在手腕上呢?这或许是爱美之心,或许更是自私的占有欲吧。

    再美丽的地方终究是他乡,再干净的太阳终究落下山梁。我们带着一份不舍,带着一份满足,坐上了返回伊宁的车,一路仍然是美丽的伊犁河相随,送我们走向了下一个期待,走向了明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