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乐水乐云朵

50.雪中爬庐山

    住进山景房

    跟着老公去大冶的目的不是大冶,而是想看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庐山。而是想感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乐山乐水的老公早已把庐山之旅规划好,上午办完事,在大冶稍转,下午就去庐山,根据规划,准备在庐山玩两天,一天东线旅程,一天西线旅程。

    中午在大冶又吃了一顿热干面,然后打车去了大冶北站,坐上去去庐山的动车。

    到达庐山车站,走在庐山车站的长廊里,感觉庐山车站不像想象的那么气派,有些破败。从车站到庐山北门的公交车,也都是旧车,车里的座位很不干净。这些都是次要,重要的是庐山美景,为了尽兴享受庐山美景,我们早已订好山间牯牛街上的宾馆,400多一晚的宾馆应该很享受。

    车到达庐山脚下,我们买了索道票和进山票,索道单程每人75,进山票160,这样我们俩又花了470大元。也就是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还未启程,花钱多了,一定有好景等着我们。

    从庐山脚下,坐上索道,直奔牯牛街,索道的车厢很大,这是我坐过的承载量最大的索道箱,有承载四人的,有承载六人的、八人的,它这得承载24人。

    坐在索道箱里,也可观景,而且景致很好,在玉龙雪山坐过,在华山坐过,透过玻璃可以看山峰起伏,看树冠铺展,看白云连绵。在庐山应该也可看到美景,所以我抢先坐到靠玻璃的位置,可是玻璃上一层白蒸汽,我拿出抽纸擦拭,依然看不清外面的景象,原来玻璃外面也挂着一层白水珠,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山被白雾裹得严严实实,只能蒙蒙看见索道线。

    失望之际,我干脆不看玻璃外面了,盼着赶快到达山上,其实不用盼,很快就到了终点。

    下得索道,寻找网订宾馆,山路起伏,建筑掩映,更意想不到的是满山都是雪,山路湿滑,根本不敢上坡。老公打开手机导航,我一路跟着,小心翼翼从雪少的地方慢慢爬上爬下。多亏路途不远,不然我得两腿发软了。这么湿滑的山路,竟然游客爆满,原来都是年轻父母领着孩子上山看雪滑雪的。可是我们这北方人竟也跑到南方来看雪。既然赶上这看雪的热闹,就也看雪景吧!可是得先住下再说也。

    进入宾馆,地面上也是湿滑,空气里夹杂着湿冷,我们来到预订的豪华房间,不看不要紧,一看眼睛直了,这就是豪华山景房呀!除了挤在一起的两张床,什么也容不下,而且空气里有一股烟味和霉味,地毯上脏得看不出花色,卫生间的砖缝都塞满黑霉泥。我给老公抱怨到:“这就是豪华山景房呀!”打开窗帘,只能看到街道和屋脊。老公说:“将就着吧!”不将就着又能怎样,这么湿冷的天,山上看来就是这样。我打开水龙头,想用热水暖和暖和,谁知根本就没有热水,凉水也不一般的凉,跟冰块似的,我的手赶快缩回,干脆不洗了。

    由于天还没黑,我和老公出宾馆,在牯牛街转了转。牯牛街是平坦的,不用上下爬坡,踩着雪地勉强能走走。街上来来往往多数是年轻父母和孩子,坐在雪盆里滑雪,堆雪人,用模具做小鸭子,孩子们玩得很快活。牯牛街也没什么可看的,街边都是一些店铺和饭馆,街下面也是起伏的店铺和饭馆,除了这趟街上的饭馆开着门,下面的似乎都关了门。

    天黑了下来,我们走进一个饭馆,饭馆就在我们居住的酒店一侧,老公点了三个菜,黄丫头鱼,笋干炖肉,还有一盘油菜。无论去何处,只要老公点菜,都要有鱼,都要问老板当地特色鱼,婺源的红鲤鱼,黄山的臭鳜鱼,桂林的啤酒鱼,说起啤酒鱼,我们在桂林品尝过三次。到达桂林当天晚上吃了一次,第二天跟着旅游团吃了一次,离开桂林时,出租司机向我们推荐最正宗的啤酒鱼馆,我们又品尝了一次,最后结论,最后一次最鲜嫩最好吃。

    当然还要吃当地菜,来到江南,当然要吃竹笋。有鱼有菜,还得有酒。黄山喝过桂花酒,婺源喝过青梅酒、米酒等,夏天喝过桂林的啤酒,来到庐山,天寒地冻雪覆盖,老公想起黄酒。饭馆的老板说,我们这里没黄酒,只有白酒,而且都是高度白酒,老公瞅瞅小小酒架,摆着的各种小瓶白酒,相中了一个古色古香的瓶子“一滴泉”。我不仅暗笑,是想喝酒呢,还是想买酒瓶子呢?喝完酒,这酒瓶子老公一定会拿着,这是有前科的,在乌镇喝酒也是冲着酒瓶子去的,喝完酒,就把酒瓶子装进口袋里,这次当然也喝酒带瓶。

    酒没尝出怎么好喝,菜还是很有味道的,我们俩边吃边喝边聊。吃着小黄丫头,老公想起小时捉鱼的事,他说这小黄丫头鱼,就是我们那儿的嘎鱼,非常凶狠,很难抓到,它不仅牙齿锋利,鱼鳍也很尖锐,生活在芦苇荡里。老公说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鱼网,又嘴馋,只能自己下河趴湾捉鱼,有一次自己在村湾里捉到一条大鱼,他搂着抱着,大鱼在他的怀里挣扎,把他的肚子划了一条长口子,他硬没松手,欢天喜地抱回家,大人见了都吓坏了,再划深点就对他开膛破肚了。看来老公对吃鱼是具有视死如归,赴汤蹈火精神的。

    说着、吃着、喝着,锅盘见了底,酒瓶空空如也。但我的双腿还是有些冷。酒菜都不能祛寒,那就赶快回宾馆吧。

    我们小心翼翼踩着雪地回到宾馆,随便刷了一下牙,水咋凉咋凉,更不敢洗澡。打开空调,拧开电热毯,穿着保暖衣裤,裹上两床被子,缩在床上等热气上身。一会儿,老公问“你的电热毯热了吗?”

    我摸摸热毯一点温度也没有,他有些着急,“我的热乎了呀!”他伸过手摸摸,“确实不热,给前台打电话。”

    电话打过去,服务员很快来到,她摸摸也是不热,她说“就这屋里有热毯,原来空调坏了,给铺的热毯,现在空调修好了,你们用空调吧!我们没有多余的热毯了呀!”听后我们俩也无语了,也不想多争辩什么,就将就着睡吧。老公非要给我换换位置,让我睡热毯热的床,有这份关心,我就知足了,既使没有热毯,心也是暖和。睡到半夜,真有点暖热过了头,热燥燥得有些难受,我关掉热毯,才安安稳稳睡到天亮。

    从如琴湖到仙人洞

    在庐山第二天醒来,窗外依然是白雾蒙蒙,牯牛街上更是冷冷清清。我失望地对老公说:“又是大雾天呀,什么景也看不到了。”

    老公一听,懒洋洋坐在被窝口学习强国。我从卫生间出来,又瞥了窗外一眼,不仅惊呼:“呀,能看清远处的景象了,天似乎要放晴,快起床,我们看景去。”

    老公一听,兴奋地坐起来,“快快,我们收拾好,退房,把背包寄存在前台。”

    我们俩忙不迭收拾行装,只背了个小背包,小背包里放了从家带来的巧克力和薯条,还放了两个雨衣,预防万一。我们的鞋子上套上雨鞋,这雨鞋和雨衣还是爬黄山时买的。在庐山,光穿雨鞋根本不行,我强调必须买防滑鞋钉,这也是昨天到庐山后的新发现。因为到处都是积雪,不套鞋钉根本不敢爬上爬下。不光游人需要套防滑鞋钉,交通车辆的轮胎上都需要套防滑链。

    我们俩寄存好大背包,准备到街上先购买防滑鞋钉,可是街上的超市商店根本没开门,虽然已经是上午8点多,看来这庐山上,过得是慢生活。瞅来瞅去,终于有一个清真饭馆开着门,我们赶快走进去,吃了早饭。

    走出饭馆,又不知该往那个方向,东线西线怎么走呢?看到几个背着照相机的游客,问了问,人家要去含鄱口,我说咱跟着人家去吧!走不多远,看到一个小商店开着门,我们赶忙过去,买了两双防滑鞋钉套在雨鞋上。出来后,那些摄影者已经走远。

    老公由于预先从网上看了路线,他说,“咱不能先去含鄱口,那是东线,我们先去西线看仙人洞去。我们也不能步行,路太难走了,我们还是坐车去。”我们又返回出发地的售票点,正好有旅游班车过来,我们买上票,问好了去西线的班车,坐上车向西线游去。这班车很方便,到一个景点就停下,随看随坐。

    第一段路程,从车上望向窗外,大雪压青松,青白染山峰,素雅壮观,水墨起伏。我和老公都有些后悔坐车,如果步行,是不是可以慢慢欣赏呢!正在遗憾着,如琴湖到了,赶快下车看景。

    如琴湖结一层薄冰,一望如镜,镜面飞一缕雾气如纱,远处亭廊横卧,山影起伏,黑白墨色分明。真是一副层次分明的水墨山水画,空间又是大面积的留白。

    站在湖边留影后,沿湖步行,看岸边雪压松枝,树干挺拔,高耸如云,向上望,又是一番壮观的感叹。向下看,雪掩藤枝,小径曲折,木门虚开,上写“花径”,惊喜又一个景点入怀。

    走进“花径”无花可赏,倒也曲径通幽,竹林掩映处,水声潺潺,访得白居易草堂,还有一个亭子和水池。亭子里有“花径”二字,据说是白居易亲笔所写。“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是杜甫的诗句,这里怎么会是白居易草堂呢?原来相传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诗人白居易任江州(今JJ市)司马,于四月九日偕同诗友登上庐山,畅游大林寺,花径旧属大林寺,那时大林寺多清流苍石,劲松瘦竹,人迹罕到。时值暮春,江南芳华菲尽,而此处桃花嫣然盛开,白居易见此情景大感惊奇,便写了《游庐山大林寺》一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看来庐山的“花径”就是由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而来。

    我们沿径曲折之际,雾气开始弥漫,一会儿功夫,就对面不识人了,更别说远处的景致了。老公开始埋怨起我来,“咱不该近看花径,应该先游如琴湖,你看如琴湖上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是一片白茫茫。”得此失彼,谁会想到,山雾说来就来,好歹一开始也看见过如琴湖的水墨景致来呀。

    出花径,如琴湖已被山雾遮掩,老公说,我们去仙人洞吧,我们坐车去。说着我们走到路口,等开往仙人洞的旅游车,可是车还没到,着急的老公询问站点的检票员,检票员说:仙人洞就在前面,顺着路走,一会儿就到,再说今天旅游车不往远处开了,也不去小天池了。

    老公一听,对我说,咱跑着去仙人洞吧。说走就走,我们沿着公路,看着站牌,踏着雪地,一路向前,脚上穿着雨鞋和防滑钉,是非常必要的,一路曲折,上坡下坡的,心里不用小心翼翼。仅仅在公路上走,没什么趣味,周围都是大雾,前面也看不清来去的车辆,很是提心吊胆,干脆我们走进树林,沿步行路曲折前进,树林都是高大的松柏,被雪覆盖,更加高大肃穆,向上仰望不见天空,只见树梢直指。树林下是厚厚的积雪,积雪里还有几支竹叶横斜。白绿映衬,别有趣味,仿佛白纸上写意的竹子。老公蹲着雪里拍摄,我向森林深处望去,雾蒙蒙,湿漉漉,阴沉沉,静悄悄,似原始万年之境。如果一个人是不敢在里走的。

    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小铁栅栏门,我们好奇,推门而入,是一座荒废的院子,一排屋子,没有窗,只有一个一个独立的门,恰似监狱,院子是一排桩子。我们不敢久留。出门继续前行,觉得仙人洞怎么还不到呢?

    老公打开导航,左拐右拐,走到公路上,听到有人说话,原来是几个年轻父母领着孩子,就在仙人洞附近。我们顺着门洞,沿山路走下一个坡道,就到了仙人洞。仙人洞不是很大,里面供奉着神仙,听说是吕洞宾,吕洞宾曾在此修行,后来羽化成仙,这洞就叫仙人洞了。洞里有摩崖石刻,佛手岩,一滴泉,据说山洞里的泉水,一滴一滴长年不竭。洞前有一块平地,应该能凌空远望山景,山景必定美不胜收,毛泽东曾经写过一首诗,《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从毛泽东的诗里就能看出,站在仙人洞前能看到暮色苍茫,乱云飞渡,风光无限。可惜了,我们只看到白茫茫一片。

    既然无景,就往前走吧,有路牌提示,前是猕猴出没地,小心。我和老公没走多远,就真的看到三只猕猴在路边活动。我不敢再走了,害怕猕猴攻击我。我们干脆返回原路,坐车去了东线。

    美庐

    从仙人洞出来,坐上了去东线的旅游车,当车提醒:“美庐到了,有需要下车的游客请下车时”,老公提议我们下车看看美庐。走进美庐,是一座别墅园林,园林里有一栋二层小楼,这小楼就是美庐。“美庐”二字是蒋介石题写,赠送给宋美龄的,这座园林别墅,确实“美”,面积虽然不大,但绿树高大,竹林幽深,小径曲折,花枝缤纷。再加上高低起伏,背山环水,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更别说建筑设计天然而成。

    二层小楼不是很大很高,隐没在绿树竹阴里,真有种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韵味。不过住在这里的人可不是隐士,都是一代风云的人物,宋美龄,蒋介石,毛泽东。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曾在这座小楼里运筹。五次围剿,庐山会议,谁会想到战火会从这里点燃,转折会从这里启程。不过一切都成为历史,只留一墙的图片和文字,在记述过去的事情。

    走进小楼,里面的装饰和现在相比算不上豪华,每间房子面积也不大,但功能是齐全的,卧室,厨房,餐厅,浴室,会议室等,看得最注意的是宋美龄的卧室,一张大床,几个沙发,梳妆台,但最美处是窗外,这里可以卧听风吹雨,可以对镜窗纱绿,可以山际见来烟,可以秋虫鸣啾啾,可以竹林鸟声脆。怨不得蒋介石题写为“美庐”,外景美,内景美,关键女主人的名字里也有“美”,真是三美之境也。

    题字的石头,也很自然,不是故意竖起的一块石头,是卧在花丛树下的一块天然石头,不注意是看不见的,这也和周围环境相惬和。如果真竖起一块石头,那就喧宾夺主了,那就不是幽林别墅了。我和老公转了一圈,除了幽静还是幽静,白的树,白的竹,白的小径,白的空气,我们染一身白色幽情,走出美庐别墅,坐上旅游车,继续下一个景点。

    遗憾芦林湖,失望含鄱口

    从美庐出来,我们坐上旅游车继续下一个景点——含鄱口,旅游车并未到含鄱口,过了芦林湖就停了下来,由于雪厚路滑不再往前开。

    我们下了车,看眼前高树林立,雪压松顶,很是肃穆气派,我和老公沿路溜达,也不知东西南北,看到有人走过,我们就跟随看景,走着走着,看到路旁一排拦网,透过栏杆,是一片湖水,蓝汪汪地平铺在山影里。这时,天空露出蓝的底色,远处看得真切,白雪,墨树,蓝天,红亭,起伏的山影倒影在湖水里,月型的拱桥横卧在山影里,真是一幅绝美山水画,我赶忙拿出手机拍照,拍这偶然一现的晴朗天气,拍这晴空里的干净清晰,拍了也就三张,湖面就弥漫起白雾,一会儿就淹没了湖心亭,淹没了月拱桥,淹没了山影,最终什么也看不到了。

    我正遗憾着,老公更是遗憾,因为他忙着接打电话,错过了这仅有的晴空。我们俩悻悻而走,希望沿着湖岸能再遇到美景,可是雾越来越厚,湖水完全淹没在雾里,远处更是混沌世界,绕来绕去,我们又绕回了原路,绕到了毛泽东故居。来到门前,有警卫人员把守,进去参观必须脱掉防滑鞋,我们嫌太麻烦,只在门口拍了张照作为纪念。

    老公最向往的还是含鄱口,从名字里就能想象到这个景点的气派,含鄱阳湖的山口,也就是说,站在那里能看到鄱阳湖。蒋介石,宋美龄,毛泽东,都曾去过,老公今天不去含鄱口有点誓不罢休,既然旅游车不去,那我们自己也得跑着去。

    看看时间尚早,完全有时间到达那里,我们就开始了踩雪爬山的路程,虽说是爬山,实际还是沿着公路前行,最大的阻力是雪,是铺在脚下的厚厚雪水雪冰。我们走呀走,爬呀爬,防滑鞋钉都歪歪扭扭,从雨鞋上掉下来,我找了好几回,如果没有防滑鞋钉,我一步也不敢走,雪太厚,路太滑。

    终于看到有稀稀落落的游客迎面走来,一打听,含鄱口就要到了。如果没有雪,如果没有雾,旅游车可以一路到达含鄱口的,含鄱口就是一块缺口平地,位于两峰之间,向下就是悬崖,远望白茫茫一片,雾依然淹没山景,更不用说看什么鄱阳湖了。我们有些遗憾,看傍边山顶还有一个亭子,登上山顶的凉亭,是不是能看到点什么呢?我和老公小心翼翼,拾阶而上,一步一踩踩,觉得鞋钉踩实了,再敢抬脚迈步,终于终于站到高峰的凉亭上了。放眼望去,还是混沌世界呀!哎!真是太遗憾了,好不容易到达含鄱口,什么景色也没看到,只是四周雾茫茫。

    我们坐在凉亭上,感觉有风吹来,一阵寒意,但我们却窃喜,期待着风儿把雾吹散。等呀等,风儿只是寒彻骨,雾依然锁住周围的一切,连根树枝都看不见,更别说鄱阳湖了。我们拿出巧克力,吃到嘴里取暖,期盼着奇迹发生,终究没有发生奇迹。我们被寒冷驱赶着,失落落地走下山顶,返回原路,坐上旅游车,返回的路上又去看了一眼庐山会议遗址。因为自己学历史教历史,看了庐山会议遗址后,恨恨补学了一下庐山会议的历史,感慨万千,中国的道路就是这样曲曲折折,或许因为一个人,或许因为一件事,或许因为一个偶然,历史就会改变。唉!不感叹历史了,错误终究会改正,道路终究向前发展。我们坐上旅游车,继续向前,到达宾馆,拿着寄存的背包,补买上下山的车票,一路慢悠悠地下山了。这就是庐山之游,雪里爬山,雾里看景,偶尔一闪的真面目,多少还给我们留点惊喜,要不然,这庐山之旅真得太遗憾了。老公会解嘲,有遗憾才有期待,期待下一次再来。

    2022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