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神童开局

第11章 赵恒欲擢升蔡伯俙

    “娘,我怕,我想回家。”韩云起突然可怜巴巴的对年轻妇人说道。

    “没事的,有大人在水鬼不敢出来,你看我都不怕。”蔡伯俙见韩云起害怕了,于是安慰道。

    年轻妇人随即也安慰道:“大郎别怕,水鬼只敢抓小孩,有大人在便不敢出来。”

    韩云起这才平静了下来,不过在韩云起的心中还有些许畏惧。

    蔡伯俙和年轻妇人以及韩云起在码头等了一会儿后,蔡伯俙便看见有战舰从上游驶来。

    “我在这里。”蔡伯俙朝着战舰挥手喊道。

    年轻妇人见状不禁想到:那不是战舰吗?难道蔡伯俙是衙内?

    任中正在战舰上看见了蔡伯俙,于是便命战舰停靠在了码头上。

    任中正一下船便快步走到蔡伯俙面前,关切的问道:“蔡郎君没事吧?”

    “谢知府关心,我没事。”蔡伯俙莞尔道。

    一旁的年轻妇人一听到“知府”两个字后大吃一惊,她长这么大就连县令都没有见过几次。

    这时任中正看向了年轻妇人和韩云起,蔡伯俙便对任中正说道:“知府,刚才我跳船逃生湿了衣服,是这位娘子好心借给我衣服,并陪我在此等候。”

    蔡伯俙又向年轻妇人介绍道:“娘子,这位是权开封府任大人。”

    “贱妾韩张氏拜见知府。”年轻妇人随即向任中正行礼道,然后又对韩云起说道:“大郎,快拜见知府。”

    “拜见知府。”韩云起随即也学着韩张氏的样子向任中正行礼道。

    “二位不必多礼。”任中正随即对身后的衙役吩咐道:“给韩张氏一两银子,就当买衣服的钱。”

    衙役随即走到韩张氏面前,掏出一两碎银子说道:“韩张氏,这银子你拿着,就当是买你的衣服了。”

    韩张氏拒绝道:“两件残破的小儿衣服哪里值得了一两银子,这银子我不能要。”

    “剩下的是知府赏你的,你就收下吧。”衙役又说道。

    “不行,无功不受禄,这银子我不能收。”韩张氏坚决拒绝道。

    蔡伯俙见状便想到:看样子她不会收这银子,我还是明天还衣服的时候悄悄留下银子作为感谢。

    蔡伯俙想罢便开口说道:“娘子不收银子便算了,这衣服本就是我向娘子借的,明日我定当亲自送还。”

    “只是两件旧衣服罢了,蔡郎君不必还了,也不用给银子。”韩张氏随即说道。

    “衣服既是我借的,自当奉还,不然还请娘子收下银子。”蔡伯俙打定主意要好好感谢韩张氏,因此坚持要还衣服。

    韩张氏不想收银子,于是便说道:“还请蔡郎君告知住处,明日贱外去取便是,不用郎君亲自跑一趟。”

    “娘子不必再说了,明日我定亲自将衣服送还。”蔡伯俙坚持要亲自送还衣服,一来是因为他觉得是韩张氏帮了他,如果让韩张氏的丈夫去拿衣服太过失礼,二来是因为如果是韩张氏的丈夫去拿衣服,他就不好给钱感谢了。

    韩张氏闻言还想再说什么,蔡伯俙见状便抢先说道:“我们该走了,告辞。”

    蔡伯俙说完便转身朝战舰走去,韩张氏见状便没再说什么了。

    蔡伯俙走到了战舰旁,衙役便将蔡伯俙抱上了战舰,随后任中正也登上了战舰。

    “蔡郎君,贼人已经被全部抓获,现在正被送往开封府。”任中正对蔡伯俙说道。

    “那就好。”蔡伯俙闻言高兴的说道。

    “能救下被掳女童以及抓住贼人全靠蔡郎君,我定会如实向官家禀报。”任中正又说道。

    “若不是知府指挥得当,众巡警勇猛,如何能救下被虏女童,抓住全部贼人?伯俙不敢贪功。”蔡伯俙谦虚的说道。

    任中正闻言不禁再次惊叹的想到:这哪里是一个三岁稚子能说出的话呀!

    当战舰行驶到“久住李员外家”附近的码头时,蔡伯俙便对任中正拱手说道:“知府,我就在这里下船吧,我爹爹还在邸店。”

    “好。”任中正随即命战舰停靠在了码头。

    衙役将蔡伯俙抱下船后任中正也跟着下了船,蔡伯俙见状便对任中正说道:“知府请留步,我住的邸店就在前面,我自己回去就可以了。”

    此时已经临近黄昏,任中正还想赶在宫门关闭前进宫向赵恒禀报人贩子之事,于是便点头说道:“那好,我便不送蔡正字了。”

    于是蔡伯俙便独自朝“久住李员外家”走去,当他回到房间一看,蔡龟从居然还在呼呼大睡。

    任中正回开封府换了身官服便朝宫城赶去,当他来到东掖门外时便看见了钱惟演。

    “庆之兄终于来了,我已在此等候多时。”钱惟演对任中正拱手说道。

    任中正立刻便想到了钱惟演为何要等他一同进宫,于是拱手说道:“天色不早了,希圣兄请吧。”

    崇政殿内,任中正将解救被拐女童以及抓捕人贩子的全部经过如实禀报给了赵恒,赵恒听到是蔡伯俙献计并以身犯险救出被拐女童以及抓获人贩子后差点惊掉了下巴。

    “蔡伯俙真乃奇童,朕果然没有看错,应当重赏蔡伯俙。”赵恒激动的说道。

    “陛下圣明,能救下被虏女童,抓获贼人,蔡正字乃首功,应当重赏。”任中正附议道。

    赵恒想了想,便向任中正和钱惟演问道:“改授蔡伯俙守秘书省校书郎如何?”

    任中正觉得蔡伯俙毕竟年龄还太小,能够官升一级已经很不错了,于是便拱手说道:“陛下圣明。”

    这时钱惟演拱手说道:“陛下,不如再赐蔡伯俙进士出身。”

    宋代官员分为有出身和无出身(杂出身),通过九经科中进士为官的官员为有出身,通过其他科中举或者恩荫补官、流外入仕、摄官转正、进纳补官等途经为官的官员为无出身(杂出身)。

    有出身的官员和无出身的官员升迁途经和升迁速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官员有出身才能够升迁的更快,升迁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