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大逆不道

第六十九章 土木堡之变

    回到在秦艺附近家中。

    王越把精力又放回了《明朝那些事儿》的更新上,自打朱棣靖难打进金陵,朱家的天下最终还是落在老四的头上。

    永乐大帝死后,先后又是明仁宗朱高炽登记称帝,在位期间平反冤狱,废除苛政、发展生产。

    随后明宣宗朱瞻基继位,作为大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和财政,任用“三杨”提升内阁地位,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经历靖难之役、永乐五征漠北后,大明子民终于迎来休息时间。

    因此,这两位皇帝虽然武力爽感上没有朱元璋、朱棣来的那么直接,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都选择了做了最正确的事。

    也使得他们在明粉心中印象颇佳。

    王越逛了一下明朝的评论区:

    “假如上天再多给朱瞻基10年,估计大明国力还能在翻一倍,文治武功都是顶尖的皇帝。”

    “朱高炽也是个大好人,没有他在后方搞后勤,朱棣五征漠北哪来的军粮。”

    “朱高炽心理压力太大了,再加上过度肥胖,死的太早了。不然大明又是一个千古名君。”

    “朱瞻基也可以,继位后两个任务完成的都不错。一个是继续他老爸的路,与民休息;另外就是解决藩王威胁中央的问题,两个任务宣宗皇帝都完成挺好的。”

    评论区对明朝几位皇帝好评如潮,但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明朝进入正统年间,英宗继位。

    这几天明粉过得颇为惬意,一打开书架“公子羽”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疯狂更新。

    张明远就是享受其中的书迷,他看到了英宗继位,虽然年纪尚小,但文有“三杨”坐镇内阁,武有张辅,还有一个专干秘密工作的胡濙,这天团只要英宗不作死,大明江山固若金汤。

    但可惜,“公子羽”在书中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张明远对英宗皇帝有了些担心。

    “确实是豪华阵容,文有三杨,武有张辅,还有一个专干秘密工作的,朱瞻基应该走得很安心。”

    “但他想不到的是,这五位风云人物,朝廷精英最终还是让他失望了。”

    随后剧情展开确实如此,王振成了英宗皇帝宠幸的宦臣,并且熬死了三杨中的杨荣,剩下的杨士奇和杨溥也已年老多病,回天无术。

    王振大权在握,门下走狗多如牛毛,家财更是数以万贯。

    他有了新的人生追求---建功立业,名留青史。

    在他亲手推动下,也先可汗率领蒙古骑兵分兵四路,向大明帝国发动进攻。

    王振意识到这是他实现抱负,扬威天下的绝佳机会,于是撺掇英总皇帝御驾亲征,迎战也先。

    并且用不到五天时间,便组织了20万大军出征。

    “现代战争各种机械加持下,5天都不见得能凑齐20万大军出征,明朝能做到?”

    “完了完了,我是搞物流的,5天给20万人搞吃喝供应军需现代都费劲。”

    “他当他有空间戒指呢?!5天能准备好20万大军人嚼马咽的物资。”

    “我感觉要输,只希望别输的太惨,那可是朱家几代人攒下来的家产。”

    张明远看到这里心也揪了起来,虽然理智告诉他古代生产力这么低的水平,不可能短短时间内就准备到20万大军所需,但还是冀望英宗皇帝能打赢这场战争。

    但可惜...

    王振和英宗皇帝两个人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

    二十万大军先是被王振连番更改行军路线,士兵疲惫到了极致;随后朱勇又在鹞儿岭中了埋伏,损失5万。

    但鹞儿岭大败也为明军争取了3天救命的时间。

    八月十三日,明军来到了土木堡,距离军事重镇怀来只有二十五里,只要进入怀来,所有的人就都安全了。

    但王振以“尚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大军暂时不入城”为由,又把这次机会亲手掐灭了。

    八月十四日夜,也先发动攻击,明军选择在土木堡结成紧密队形,并挖掘壕沟,准备长期作战应对。

    八月十五日,也先突然派来使臣,表示愿意和谈。为了表示诚意,蒙古军队先行散去。

    兵部尚书邝埜冷静地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是也先军队的诡计,不能轻信,应该固守待援。

    也就在这个时刻,王振终于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充分地使用了自己的愚蠢,犯了最后一个错误。

    “大军立刻越出壕沟,马上转移!”

    不出邝埜所料,大军出发仅三里,已经消失的也先军队就出现了。

    “铁骑揉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

    经过长期奔波,被王振反复折腾得士气已经全无的二十万大军终于到达了极限,并迎来了最后的结局——崩溃。

    彻底的崩溃,二十万大军毫无组织,人人四散奔逃,此刻不管你是大将,大学士,还是普通士兵,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逃跑。

    四朝老臣张辅曾横扫安南,威风无比,也于此战中被杀,一代名将就此殒命。

    此外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人全部被杀。

    财产损失也很严重:

    “骡马二十余万,并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所得”。

    数十年之积累,数十年之人才,就此一扫而光。

    看到这里,张明远心已经不是揪不揪的问题了,而且心中堵着一口郁气不得抒发,真就有人能愚蠢到如此境地!!

    真就英宗皇帝能对王振听之任之?

    炸裂!!

    张明远现在恨不得活剥了王振,大明数十年累积的国力,一战皆失。这就好比美利坚一战沉了10艘航母,他都不敢想象大明朝怎么应对崛起的蒙古铁骑!

    而此时书评区也犹如被引爆的炸药桶。

    “谁能告诉我,这是作者编的吗?我大明朝20万的精锐啊!!20万!!”

    “王振你真该死,被樊忠锤死都算便宜的!!就该凌迟剥皮冲草。”

    “土木堡战役是真是假,文联快出来告诉我是公子羽瞎编的!!”

    “王振有这么大权力?还是他跟英宗皇帝都是个蠢货?”

    “还谥号英宗,土木堡输了几十年家产,他能有什么资格谥号英宗。”

    “妈的弃书不看了!!想想这是真实的历史,我就感觉窒息!”

    也就《明朝那些事儿》没有上架,没有订阅,没有让读者花钱看,要不然光是土木堡这一段,订阅能直接被腰砍,甚至能砍到脚后跟。

    但光就是这样,仍有大量读者喊着要弃书,甚至还自发在书评区组织评论,要求“公子羽”把这一段改掉。

    真别说,号召一发出来,从者如云。一时间评论区,都是让公子羽把这段改掉或者删掉的内容。

    这就把王越看乐了,在评论区回复道:

    “明军惨败土木堡,无论我修改还是删除这一段,历史上都已经真实发生了,没有用。”

    是啊。

    公子羽修改或者把这段删除了又能怎么样,能阻止几百年前土木堡大败的事实吗?历史就是历史,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不会再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

    眼看评论区因为公子羽这段话,来了个180度大转变,都转向历史发生了就不可转变之时。

    王越又悠悠在书评区发了一段话:

    “历史不能改变,但不代表小说不能改变,比如我穿越回了明朝,带着对历史的先知记忆,成为了王振、成为了英宗、成为了大军中的普通小兵.......”

    “大家有兴趣写的话,我愿将这个小说类型称为架空历史。”

    ...

    卧槽!!!

    还能这么玩?!

    书评区一些人头皮发痒,感觉灵感源源不断。

    真要这么写的话...

    这不比穿越异界当什么剑圣、大魔导师来得爽?!

    同人小说?

    还有什么同人小说的用户量能比得上自家历史亿万受众。

    这要是真穿越回到明朝,改变了土木堡之战,想想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