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成圣:从肾中养鬼开始

第十七章 赠书

    顾命知道,王老对他的离开,现在怨气依旧不小。

    “王老,还望谅解,《五元镇魔柱》我的修行天赋实在太差,留在采办司,一辈子都难以接触到之后的武道境界,还不如出去闯闯。”

    顾命同样是肺腑之言,王老对他的善意和照顾,切身的感受到了。

    离开不到一周的时间,实力的增长远超过去三年,显然他不适合留在这里。

    “唉,坐吧!”

    王老无奈叹气,吩咐顾命坐下。

    顾安不契合《五元镇魔柱》,并非无解之法,安阳城附近还有好几道其他的练骨传承。

    他本是想将顾安留在身边,等日子久了,顾安对赵氏有了归属感,再想办法为顾命找找其他传承,未必不是一个机会。

    但现在,一切已经晚了。

    给顾命推过去一杯茶,王老接着问道:

    “修行的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问题?”

    “第一颗秘药还未吸收完毕,最少还需要半个月时间。”

    王老听完,痛心疾首,这是他见过《五元镇魔柱》最差的修行天赋,完成练骨一练,最少要练化一百枚秘药,顾命这样下去,完成一次练骨少说七八年时间。

    天道不公,着实可惜。

    王老也不想再说修炼上的事,自己觉得可惜,顾命听着也难受。

    毕竟顾命是他见过武道悟性最好的人之一,《五元镇魔柱》第一层功法几个时辰就融会贯通,理解透彻,对自己情况和前景绝对看得清。

    “不谈这些公事了,我带你在这赵家内城好好转转。”

    只是找个借口不谈武事,其实王老想借机点拨顾命一下,让其看清如今赵氏的概况,有益今后的前途。

    王老作势起身,顾命紧随其后,迈出一步,从怀中拿出一个小盒子。

    “王老,这是回春丹,立下丁等军功得的,疗伤的好东西,王老拿去…………”

    “我不缺这点破烂东西,你觉得我堂堂四次练骨的武者会缺这些玩意!”

    王老一推,回春丹就又回了顾命的怀里。

    “别愣着了,快跟上!”

    顾命在王老威胁般的注视下,只能把回春丹收了回去,跟上王老。

    这种亏欠般的感觉,已经许久未受过了。

    ……

    “这就是总政司,赵氏麾下数万武者,几十万百姓,三镇一城,全靠总政司的运作。”

    “这就是采办司,你当初若是留下作押粮属的职,每年的俸禄,最少比你现在高出三倍,更不说其他收获了,想要以钱财谋武道,采办司才是最好的职位。”

    “这便是军勤司麾下的虎豹营,九营之中的第一营,内城中所有的士兵,都是出自虎豹营,最普通的士兵,也是熬力三年的武者。

    “虎豹营六千将士,便是赵家的根底,哪怕是五次练骨,堪比妖魔的武者,对上虎豹营业占不了便宜。”

    “有些事情你虽然明白,但如今安阳府,我等还需要继续蛰伏,在三阳镇中可以行事无忌,到了安阳城便要注意了,安阳城还是朝廷的势力,轻易不要惹事。”

    “赵氏三房,内部并非外界传闻那般团结,你所在的除魔营,营帅便是大房的大小姐赵剑英。

    她和三公子并不对付,若是有人针对你,你尽管来找我,或者三公子,调你去其他地方。”

    “顾安小子啊,老夫越看你越觉得顺眼,比我那个逆子好多了,哈哈……”

    …………

    两人游遍赵氏内城大半地方,相处万分愉快,王老一扫阴霾,笑口常开。

    顾命也对赵氏这个庞然大物有了更多的理解。

    到了下午,顾命要着急赶路,只能请辞离去。

    顾命刚走出顾氏内城,后面就追来一人。

    “顾安,慢些走!”

    正是赵武安,今日穿着一身黑袍,身后跟着一队精锐卫士。

    赵武安的手上捧着几本书,悬在胸部,走了几大步来到顾命身前,那几本书还在原来的位置。

    强迫症无疑!

    “见过三公子!”

    顾命拱手行礼,凭这些日子的相处,他对赵武安这个恩主好感十足,而且相处时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就像当年和武哥相处。

    “无须多礼,原来就有事找你,刚听说你来内城看望王老,便追出来寻你!”

    “三公子尽管吩咐!”

    “好,几句话,一本书而已!

    顾安你要记住,大丈夫生于世间,不在一朝一夕,天下道路千万,总有出头之路。

    这几本《农桑千要》,是农圣所著,农圣一辈子也不过一个熬力大成的武者,身故百年后,贤明仍流传世间,庙宇散布大楚各地!

    你可明白?”

    赵武安双手将书放在顾命手中,深深看着顾命。

    “公子赠书之志,顾命永世难忘!”

    “好,那便去吧!”

    顾命收起书,骑上黄骠马,身影渐渐消失。

    今日一行,着实感受颇深,先是遇见鱼怪,后又通过王老了解到赵氏的情况。

    当然,赵武安这个恩主,也凭借人品修养让他认可。

    他没想到,赵武安竟然亲自追出来,就是为了安慰他,避免他因为练骨一事斗志消沉。

    以两人的身份差距,赵武安礼贤下士能做到如此地步,称得上是难得的贤主。

    赵武安的贤德之名,传遍整个安阳,自然不是装的。

    可惜,顾命不是受制于人的性子,也没有开疆裂土的兴趣。

    他和赵武安之间,注定传不了佳话。

    ……

    赵武安已经要返回自己的府衙,身后的亲卫队长走了一路,仍旧想不明白。

    走上来问道:

    “三公子,这顾安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武者,听说练骨之路已经废了,十年都未必成就一次练骨。

    何必如此重视?”

    赵武安脸上淡淡不悦,语重心长的说道:

    “天下又不是只有武者,平日里多读些书,省的练武把你脑子练僵了!

    我敬重的是顾安的为人和心性,何必要在乎其他的?”

    亲卫队长恍然大悟。

    “我懂了,公子这是在扬名,今日一事只要传出去,天下的有志之士必然来投奔公子。

    还是要多读书,果然是公子厉害,读书的就是厉害!”

    一番话让赵武安彻底语噎,若不是知道此人是个愚笨的,他险些把持不住骂人。

    莫说他没有这样的心思,若是真有这样的心思,做事怎么会做到这种地步。

    让一个脑子傻的都能看出来是在做作。

    对于顾命,赵武安还是欣赏居多,甚至不在意给顾命多一些培养。

    可惜,顾命此人的武道之心太过坚定,永远看不进去那本《农桑千要》,也注定会在武道上苦耗余生,无法成为他的得力手下,为天下,为百姓谋事。

    想到此处,赵武安心中忍不住感慨。

    “顾安啊,顾安,我若是早一点遇到你多好,便能帮你脱离这魔障,武道渊源,但你这样的练骨天赋,怕是连武道的路都看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