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劝后,我刘备成为千古一帝

第二十六章:大业初立!

    汉灵帝去世,何进被杀,十常侍被杀,董卓进京后整个天下的形势就一片混乱。

    董卓手握重兵,顺理成章地夺取了政权,成为了朝廷的实际掌权者。

    他一上来就把皇帝刘辩给废黜,改让刘协做了皇帝。

    而且何进、何苗等人的部曲,全都归顺了董卓,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是抢占了先机,先人一步掌控了朝廷。

    朝堂之上也就除了袁绍敢当面表示反对外,其他人只能私底下耍耍嘴皮子,朝堂之上唯唯诺诺。

    然而,

    没有强大的家族基础做支撑,天下各方诸侯虎视眈眈,纵使董卓有篡位之心,也没有篡位的势力,朝中的官员他又不愿意随便杀戮,惹不必要的麻烦。

    虽说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朝廷无法实质控制地方诸侯。

    地方上的官员也是各自为政,将朝廷的军队和资产据为己有。

    ……

    北方局势一片混乱。

    刘备夺取江东的消息,也很快传遍各个地方诸侯耳中,其二弟关羽镇守庐江郡,坐守合肥、寿春两处战略要地,最难受的莫过于南阳拥兵自重的袁术。

    因为刘备的抢占先机,将对抗北方诸侯势力的战线,直接推到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又有长江天堑最为第二道线。

    交战对峙的疆界沿长江上下,自东向西横贯数千里。

    由于受到山陵、川泽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要想对江东发起军事行动,基本上是经过几条南北走向的河流进行。

    其一,中渎水,即古邗沟,从江都北入水道,过精湖、射阳湖等,至末口进入淮河。

    其二,濡须水、施水、肥(淝)水,自濡须口逆流而上,过东关、入巢湖,沿施水过合肥,再沿肥水过芍陂、寿春入淮。

    但关羽镇守合肥一线,这一带基本上是行不通。

    其三,汉水,自沔口溯汉江西进,至竟陵北上,过荆城、鄀县、宜城,抵襄阳。

    所以合肥方向的濡须水、施水、肥水航线为刘备今后的北伐道路之首选,今后投入的军队数量与作战规模也是最大。

    中渎水道及其经过的湖泊通常较浅,受季节和雨量的影响,时有干涸淤塞,不能保证船队常年通航。

    汉水一路船队溯流抵达襄樊后,由于水道折而向西,无法北进中原。

    合肥所在的这条水陆通道在南北交通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最重要的干线。

    由于巢肥运河的开凿,肥水与濡须水将长江与淮河沟通起来。

    江东水师由这条航道入淮,那么沿淮上下具有多条通往北方的水路,东有涡、泗,西有颍、汝等,可供进兵选择。

    在水道的通达性方面,这条行军路线显然更为有利,因此,它被当作刘备剑指中原的首选战略方向,其主力北伐也经此途。

    合肥的地理位置正好在这条水陆交通干线的要冲,它位于巢肥运河的修建之处,即施水与肥水的连接地段。

    就地形而言,合肥西边是大别山脉东端的隆起地带——皖西山地。

    主峰天柱山、白马尖等海拔都在千米以上。

    大别山余脉向东北延伸为江淮丘陵,合肥以东的张八岭一带地势较高,散布着老嘉山、琅邪山、龙王山等岭峰。

    江淮丘陵的蜂腰地段就在合肥西面的将军岭附近,水道及沿河的陆路均由此经过。

    合肥坐落在这一狭窄通道上,因而成为道路冲要。

    合肥不仅是南北水陆干线的冲要,它处在江淮之间的中心地段,四通八达,为数条路途的汇聚之所,属于“锁钥地点”,即交通、军事上的枢纽区域。

    关羽镇守合肥,便可以向几个战略方向用兵,或堵住几个方面的来敌。

    从合肥出发,除了北上寿春抵达淮滨,或南渡巢湖进入长江之外,还可以向东沿着江淮丘陵的南麓而行,过大、小岘山,到长江北岸又一处重要渡口——历阳的横江渡,对岸便是建业以西的关津门户——牛渚(采石矶)。

    北方诸侯势力如果兵临历阳,就会直接威胁坐镇建业江东的。

    由合肥南下,沿着巢湖西岸及皖西山地的边缘向西南而行,即可到达皖城,这是争夺的另一个重要地点。

    皖城所在的安庆地区亦为江北要冲,被兵家誉为“中流天堑”。

    如果皖城被敌方占领,既可以向西南威胁江东,在长江中游的重镇武昌、夏口,又可以向东南逼迫牛渚、建业,取得有利的形势。

    自合肥西去,经庐江郡之六安,陆路可达豫州南部诸郡。

    豫州南境的汝南、弋阳、安丰等郡,在大别山之北麓,刘备若从其南边进攻,则背临大江,穿越峰岭,形势比较艰难。

    刘备占领合肥,由该地出发西行,一路皆为坦途,并无名山大川之阻,交通条件要方便得多。

    外敌尚可重兵把守淮南一带。

    而且,江东地区也有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其中尤以吴郡孙、顾、陆、朱、张最为显赫。

    刘备占领江东后与地方百姓,制订的“收吴会之兵”的战略,而且只打击军阀势力,对江东百姓秋毫无犯,体现出爱民本色,自然得到江东父老的支持。

    他率军进攻吴郡太守许贡时,许贡落荒而逃,前去投靠山贼严白虎。

    严白虎拥众万余人,在吴郡许多地方都修有山寨,实力不可小觑。

    而刘备通过严厉打击山贼严白虎,一方面是为民除害,另一方面可以证明刘备治军有方。

    这位英明神武的年轻统帅有极强的领导力,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刘备周围便聚集了一群出色的武将、谋臣,皆为一时之才俊。

    原吴郡的顾雍、顾谭,陆逊、陆绩,朱桓、朱据之辈,这些都是这一时期鼎鼎大名的人物都得到刘备的重用。

    而王朗任会稽太守,做了不少好事,是个不错的官,得到百姓的拥护与爱戴。

    不过能治理一个郡是一回事,能打仗是另一回事。

    刘备对固陵发动多次进攻,因王朗婴城固守,一时间难以攻下。

    向南数十里便是查渎,攻取查渎,断了王朗的后路,固陵便可攻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只留下一小部分兵力,点燃许多火把作为疑兵,营造主力尚在固陵城下的假象。

    自己则率大部队南下,突袭查渎,攻破高迁屯。

    王朗得悉后路被抄截,大惊失色,急派部将周昕率兵阻击。

    赵云、甘宁等越战越勇,阵斩周昕。

    王朗只得弃城而走,率一支卫兵随行,乘船走海道逃到东冶。甘宁带着数百人穷追不舍,追上王朗,全歼其军,王朗被迫向刘备投降。

    他劝王朗为自己效力。王朗总算是条硬汉子,他表示,当俘虏可以,但自己只效忠于朝廷,绝不背叛信念。

    刘备也很欣赏他再现宽广胸襟,王朗在会稽名声不错,故而对他敬重有加,不予加害。

    北方诸侯忙着对付董卓,在今后的几年时间里,暂时还没有打算对江东发起进攻,这也让刘备有了多余的时间去稳固自己在江东的地位和根基。

    刘备心里清楚打江山容易,可守江山很难……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迫切的需要得到一个能统领三军将士的将才。

    在得到地方贵族的引荐后,刘备在这里遇到了曾经夸赞过张飞,头戴纶巾的青年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