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劝后,我刘备成为千古一帝

第三十三章:假天子诏书

    天微微放明。

    他亲身经历了一夜的暴雨,这一夜也看到很多在平常不过的自然景观。

    感叹世间万物,弱小渺茫者,只能顺应自然,服从自然……

    虽然心中也有匡扶汉室之志,但如今兵马不过数千人,想要攻下董卓数以西凉铁骑著称的洛阳,可谓杯水车薪。

    如今的汉室,正如这经历一夜狂风暴雨冲刷过的天地,只让他倍感饥饿,寒冷、凛冽、刺骨极强。

    不多时,

    天边升起一轮红日,曹操披着风衣蜷缩着,刚开始并没有感受到太阳的温暖,也没有中午时分那般火辣灼眼,反而清晰可见的看到太阳的轮廓圆盘。

    “落阳……天子……”曹操安静,眼神用情的看到这幅“清晨初日图”。

    片刻后,才能感受到它的温度火热……

    曹操看到的是日出,想到的却是夕阳西下时的“落阳”。

    正如这汉室垂危,被董卓软禁在“洛阳”的天子。

    但曹操从来没有过相信命运这一说,命运永远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信命的人要么一辈子仅仅满足于温饱而碌碌无为,要么就胸无大志只想着自保以求偏安一隅。

    一夜思绪万千,曹操看到了四百年江山的汉室已经走到了尽头,虽然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但如今的曹操,自保都难,更无力改变汉家王朝崩塌的事实。

    又怎么可能去维护朝廷的秩序呢?

    在黄巾作乱期间,各地诸侯将朝廷的兵马强留为己用,大肆招兵买马,屯粮屯兵……就等着一个师出有名的契机造反而已。

    “造反……”曹操突然间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法子,与其像其他人一样,坐等着董卓以天子之名讨伐各地诸侯,还不如找人撰写一封《讨董檄文》,适时假天子之名,用以诏令天下英雄上下齐心,共同对抗董卓。

    即可师出有名,行正义之师,又可以借助其他诸侯势力,以求保全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即上可顺应天意,下安抚民心,又有各方诸侯参与……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一应俱全,大事可成矣!

    当即,曹操赶紧找人撰写一封《讨董檄文》,当即亲自给各个地方诸侯书信,吩咐手下昭告天下的同时,借天子之名招募贤能谋士,精兵强将。

    厉兵秣马,屯兵屯粮以待时机……

    ……

    ……

    时隔一年有余。

    曹操逃离洛阳回到谯县招兵买马,不久曹操以【忠义】之名义,发布讨伐董卓的天子檄文。

    以袁绍为首的诸侯纷纷响应。

    十八路诸侯迅速集结,讨伐董卓联盟形成。

    大战一触即发。

    然而,

    曹操发布讨伐董卓的天子檄文是假的,根本不是天子授权,而是曹操自己胡编乱造的。

    换个角度看。

    站在袁绍等人的视角,对于曹操发布的天子檄文,他没有绝对的把握知道实情。

    其一,曹操发布讨伐董卓的天子檄文是在曹操行刺失败之后进行的,此时曹操是天下英雄。

    他是和伍孚等刺杀董卓的大英雄,大豪杰齐名的。

    曹操发布的诏书完全可能是皇帝授权的,曹操刺杀董卓的行为也是皇帝知道的,如此一来,曹操发布的天子诏书就是真的。

    其二,曹操敢公然举兵反抗董卓,至少可以说明曹操的行为得到了皇帝的默许,或者得到了朝中权臣的支持,不然曹操不敢如此肆意妄为。

    即便不是真的天子诏书,也是按照天子意愿反抗董卓。

    如此一来,即便是诏书是假,反抗董卓的天子之心是真,民心也是真。

    不管曹操发布的檄文是真是假,曹操的这个忠义之心,都值得信任。

    袁绍等十八路诸侯也愿意冒险,手下精兵强将无数,正欲一试身手,就是缺乏一个出兵的契机,不然就会落得董卓一样“造反”的罪名。

    往长远考虑,将来汉献帝责怪曹操矫诏,前面还是有曹操顶着。

    袁绍等人只会有功,不会有过。

    而且各方诸侯帐下皆有绝顶聪明的谋士,参与讨董联盟实则利而无一害,肯定会在自家主公面前怂恿他们出兵。

    不管曹操天子诏书是真是假,袁绍等人还积极响。

    出兵有名,他们有了。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袁绍等人早已经招兵买马的,他们等待的不过是一个机会而已,恰巧此时曹操发布诏书了。

    自从袁绍离开洛阳回到渤海之后,他就一直忙于招兵买马。

    推翻董卓也是袁绍一直想干的事情。

    恰逢袁绍得到曹操诏书,立马引兵三万前往会合。

    三万人马已经算是很庞大的军事力量了,从何而来?如果不是早有准备,别说三万了,只怕三千人马都聚集不齐。

    出兵的实,他们也有了。

    有名有实的讨伐董卓,自然大家积极响应。

    除了以上共同原因之外,部分诸侯还有其他原因。

    像孙坚,他是真的一心为东汉政权稳定而来,虽然结果令他大失所望,但终究忠君报国的心是真的。

    像曹操,他发布矫诏其实也是为了自保,因为凭借他一个人的力量,他完全没有能力和董卓抗衡,抱团是曹操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像马腾,他是巴不得天下大乱,讨伐董卓不过是除掉一个中央割据而已,而他想着的也成为一方割据势力。

    像陶谦,他的响应更多的是热闹热闹,胸无大志的他自保都难,和其他诸侯混个脸熟,不过是自保的手段之一。

    ……

    当然每个诸侯都有自己的考虑,来还是不来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也都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权衡利弊的最终结果。

    当然,

    作为男一号的刘备自然也是收到了曹操的《讨董檄文》。

    而且在各地诸侯势力没收到之前,刘备是第一个收到的。

    恰逢袁术想要攻打关羽镇守的庐江郡,合肥、寿春被刘备攻占,他袁术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之后的一年中,袁术数次攻打寿春,兴兵一万想要从刘备手中夺回庐江郡。

    奈何刘备手底下的大将关羽太强,袁术帐下的骁将俞涉,单挑未及三回合,被一刀砍于马下。

    偏将荀正,在关羽面前疯狂叫嚣,被一刀秒杀……

    比起袁术,这个自称汉室宗亲的刘备更加让曹操忌惮,感到害怕……

    而且刘备的扬州,基本上完全控制了扬州大局。

    身边又有诸多将领,就算远坐江东,仍有坐守江淮一带的大将关羽镇守。

    又有长江天堑为第二道放线……

    只需要大力训练江东水师,以江东为大后方,谁都无法动摇刘备的扬州根基。

    “我草!曹操要来找我?!!”

    刘备听到宿敌的曹老板不日渡江要找自己。

    一时间有些惊讶,感到无比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