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剑

叛变

    正月还没结束,剑魔就收到陈霸先的密信。

    “东魏高欢病逝于晋阳家中。

    东魏司徒侯景准备要叛逃到南梁。

    李贲被屈缭斩杀。李贲的兄长李天宝与李佛子率三万人在九真作乱。他接到圣旨,又要出发去平叛。

    近期各地可能比较乱,尽量减少外出。

    短期内千万不要去广州。新任的广州刺史元景仲,应该是查出了他哥哥的死因,一直在调查他们。”

    侯景这个年过的不太舒心。高欢带领十万大军,折戟于西魏的玉璧,忧愤发病退回到东魏。

    侯景一直担心高欢的身体。果然,正月还没结束,高欢就病逝了。

    高欢的继任者是他的长子高澄。

    高澄的年纪还不到三旬,身形和他的父亲一样高大,但面庞却要白净很多。他将独揽东魏大权。

    侯景向来轻视高澄,和他的关系不太好。高澄上台后他就立刻叛变了。

    侯景一开始想获得西魏宇文泰的支持,但宇文泰对他心怀戒备。不得已,侯景只能率部投靠南梁。

    梁武帝正愁缺兵少将。侯景的投靠让他立刻有了北伐的力量。

    他当即下诏,封侯景为河南王、大将军、使持节、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大行台。

    高澄得知侯景叛变后,立马派大将慕容绍宗进攻侯景。梁武帝派贞阳侯萧渊明支援。

    东魏还没来得及打侯景,就先和南梁大战一场。结果南梁大败,萧渊明被俘。

    对南梁大胜后,高澄依旧对侯景耿耿于怀。特别是他占据了河南的大片地区。对东魏来说,侯景是个很大的威胁。

    高澄又召来了慕容绍宗。慕容绍宗四十多岁,身材魁伟,沉默寡言。

    高澄下令,让慕容绍宗和斛律光、段韶等大将,带领十万精兵,去讨伐侯景。

    同泰寺之战后,段韶和斛律光关系近了很多。后来,他们又一起参加了几次战斗。段韶打心底佩服斛律光。从此,两人成为了好友。

    段韶后来也弄清楚了高长恭带着面具的原因。是因为他长的太柔美,有点像女孩子。他为了不被人轻视,故意带着鬼面面具示人。

    慕容绍宗带领大军,与侯景决战于涡阳。

    慕容绍宗引十万精兵,鸣鼓长驱直进,并顺风布阵。

    侯景紧闭营垒,等大风停止方才出战。段韶带领士卒持短刀冲阵,专砍人脚和马腿,侯景军大败。

    斛律光的强弓,让侯景在躲避时坠马受伤,只能率部退守涡水南岸。

    慕容绍宗改变策略,深沟固垒,采用持久战术与侯景对峙。最终,侯景军中粮草耗尽,部将司马世云出降。

    侯景欲率部突围南渡,遭到慕容绍宗的五千铁骑夹击。侯景部众皆是北人,不愿南渡,在暴显等将领的带领下纷纷投降。

    侯景在吕青的拼死保护下,带领八百残兵南渡淮河,投奔南梁。

    候景到了南梁的南豫州后,一筹莫展,陷入绝路。这时,他遇到了一个贵人,叫刘神茂。

    刘神茂是南豫州马头的戍主。他和当时的南豫州监州韦黯不和。

    由于前南豫州刺史萧渊明战败被俘,新任的刺史萧范还没到任。

    刘神茂建议侯景直接抓住韦黯,先占领了南豫州的州治寿阳,再向梁武帝请罪。

    由于侯景占据寿阳已成事实,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陈述现状。让梁武帝最终也只能同意,封他为南豫州刺史。

    侯景按照这个计划,先用计擒住韦黯,再派兵占领了寿阳。然后派使者于子悦去向梁武帝请罪。

    于子悦向萧衍禀报,侯景战败后率军回梁,并占据寿阳的事实。还请求皇帝削去侯景的爵位,以表示惩罚。

    听说侯景还活着,萧衍很是开心。他的十万大军都败了,萧渊明也被俘虏了,侯景却能安然无恙。这也算是一件欣慰的事情,至少证明自己没有看错人。

    萧衍一开心,就免去了侯景的罪责,还顺手封侯景为南豫州牧,承认了他对寿阳的军事占领。至于路上的萧范,萧衍下令让他去合肥当合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