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群雄:争霸巅峰

第6章:准备

    “好的,我知道了。打仗总会有人牺牲的,但您的儿子十分英勇,死在了我的前面。”萧骏清点队伍,做着战后的慰问工作。

    萧骏亲手将发下的物资交付其家属后,便匆匆离开,和其他官吏一样去往下一家。

    赏罚一定要严明,不然会人心不定。人心不定则环境不安,危险环境本就困难,在不安下,会造成严重的转运等一系列困难,既不能充分发挥实力,更会反助他人。

    “光复军”的成分,以当地汉人和内地客户占主体位置,除当年因为生存融入当地,以萧家及其势力。以及常年生活在边地的家族,及略微胡化或已汉化的人民。

    随着影响力等一系列的扩大,“光复军”从有条件接纳一部分愿意过来的番人势力及人民,变为吸纳大部分番胡之人。

    尤其现在更为明显,两战下来,不管是逃难避患的边地人民,还是归附的各种本地势力,又或者是俘虏过来的各族人民及战士。

    因此衍生出来的问题,往往伴随着矛盾与冲突,若管理者不进行处理,会为以后埋下更大的祸患。

    就像一个应在南方,却长在的江北的果树,随着成长,结了一颗中规中矩的果子,必然会受到生长地域的影响,这果子越长越大,而其内部,已经开始出现黑点。

    若不加以用药物治疗,果子不仅长不大,黑点也会扩散的越来越大,果子坏死,失去所有成果,最后病死果树。

    萧珏萧域安定和内部矛盾,两代人也在做迫切的思考办法,解决问题。

    萧珏确定了领导位,将汉化的番胡人纳入统治层,由于信得过和文化认同,让本地人民众接纳自己的同时,需要负责管理与教化。

    由于初来乍到萧珏并不比,宇文乂等人知道的多,从语言乃至风俗,禁忌等等,也并也十分的把握与管理经验,所以把适当的事交给适当的人,萧珏对此尽其所能。

    也做了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本地野学:萧骏派人在野地进行讲学,一段时间后,承担起的教化和管理乡民的职责)

    萧珏有的拜访交谈,或是散财拉拢。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将一些汉化或友善且立有大功的胡人予赐姓,因为举止或是语言并无太大差异,给予汉姓模糊边界。

    汉家常设五经博士和地方乡官。负责讲学,或教化与管理当地事务。

    北地南乃至朔方北等地,战损严重,但在凉州三明等人的兵势犁地之下,后时有小暴乱。

    当年,关西孔子杨震为代表经学世家,常年讲学,在各地素有威望,有底子通教化,也是重要的一点。

    因此萧域接手的局面,比他老爹稍微好一点,多年过去,尊重与教化的力量开始逐渐显现,后在外部形势的压迫下,萧域得于整合积攒下的数年力量。

    萧域借此机会,又伐了数遍后,方才拿下了北地及周边地区。

    将先前以部落为主体的民众,开始一步一步的我蚕吃桑叶般拆散,让其从繁杂的大部落,变成一个个户属亲属为单位。

    治理政策上,一部分继承学习其父的方略经验,同时注意对方的文化及习俗,通过节日,促进关系与融合。

    将职权进一步分配,尽可能的用商业带来资源,用于生产、建设及自身发展。

    当地贵族佛道两家为信仰,少数精习儒学,民众以畜牧为业,思想文化上存有大量的空白。

    萧域便雇,儒生、道士、西域和当地之僧,三教之师进行混合讲学。

    数年后,萧骏设向萧域提议立奖学制度,提出花小钱办大事的办法。

    (听学者给予钱布粮等物,同时,每年春种,秋收之后时,进行三方辩论,给予好学者更多奖励。)

    180年11月

    萧骏再次讲学,后面一圈圈围上来的群众,在他们注视下的,第五次向众人讲学,当然不可能是靠自己,他也只是所有讲师中的一个。

    萧骏结束时视线环顾一圈,发现又有不少新面孔,心中难免喜悦之情。

    数万边民、俘虏,萧骏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有威望,有经验,有想法,在人力物力的基础上,心中早已有数。

    简单来说就是,第一步:请客让他们先吃一顿饱饭,接下来第二步:倒苦水,第三步:清理被边民指控,罪恶之深重者,予以惩戒之刑,重罪不赦。

    完成以上三步后,在保障伙食的同时,进行教育,规定的其行为条例,安排在边地内生活。

    几年之后,最后将他们根据关系,按户记录,之后打散,分配其任务,种地放牧,挖矿打铁……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规矩,教育等等手段,日益消减之下,洗去他们大部分的游牧气息,最后审批后,完成边民入户。

    (当然这只是先辈经验,以及因地制宜总结下的一部分思想,淳化民心,促进交流,完成治下安定是这一切的根本目的。)

    (事实上,当地中也不乏那些畏威而不怀德的首领与部落地区,以上均是思想,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实施的手段,随机应变,恩威并施才是常态。)

    目前有记录在户的居民

    北地及附近:8.4万

    上郡及附近:6.5万

    朔方:3.2万

    五原:3.3万

    云中:3.9万

    定襄部分地区,2.1万

    其他及各边地,山野地区,等有记录之人,以及未纳入户的牧民:估4.6万户以上

    晚间

    萧骏看着桌上越来越厚的报告,看来得找几个帮手了:“却,发动两次召唤,侧重政治。”

    ““春秋:仲由(孔门十哲)政治:100,智力:95……”

    “东汉:寇恂(云台28将)政治:94,智力:92……”

    “明朝:杨士奇(三杨)政治:95,智力:88……”

    “北宋:范仲淹(庆历新政)政治:98,智力91:……””

    获得人物:范仲淹:【统帅:86,武力:49,智力:91,政治:98,魅力:91】

    植入身份:突厥入侵时,当地挺身而出镇守寨门的义士,被予以提拔到身边辅助政务,原本是江南人,因洪涝之事,因此被朝廷调来朔方。

    携带人物:好友:滕宗谅,及其妻子〔长子范纯祐(六岁)、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三岁)……〕

    萧骏看着选出来的名单,瞬间如释重负:“庆历君子,为国家分忧,以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一批人为首一次改革尝试。”

    “真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运作,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纵使失败,居庙堂之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为国为民,极具个人理想。”

    “金朝:张浩(提倡改革)政治:97,智力:92……”

    “契丹:韩延徽(南北二院)政治:97,智力:93……”

    “北魏:李冲(三长制)政治:94,智力:86……”

    “西魏:苏绰(朱出墨入),政治:98,智力:96……””

    获得人物:韩延徽:【统帅:75,武力:53,智力:93,政治:97,魅力:73】

    植入身份:韩灵的弟弟,韩家的二代中青年才俊,现在您父亲身边,充当幕僚,辅助法律政务。

    韩延徽字藏明,辽朝开国功臣,是契丹倡导“胡汉分治”的汉族政治家。同时也是促进契丹部落文明,逐渐开始发展,启动并进入觉醒阶段。

    为契丹的国家化以及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辽人原始的生存方式,以致后来商业隆盛,为辽代的经济繁荣打开了大门,加速了北方文化初期的开发。

    还直接参与了行册礼等礼制的制定,为契丹人汉化、封建化打下了全面的基础。

    这个时候,萧骏又想到前不久,平乱缉盗之事,不禁因此感叹。

    “不久,天下将乱,真是令人烦恼。”

    这时萧骏调出了商店

    前不久,萧骏在里面买了一批耕牛,以及适合当地的生长的稻种,当地自然环境优越,新巩固的地方塞上江南。

    前有王景治河功劳,亦未经过隋唐五代动乱,上游及高原植被尚且平衡。

    萧骏也商店中找到了需要的东西,随机家族召唤卡(兑换条件一次召唤机会+1000点数)

    萧骏当即选择兑换,为了应对日后的困局,必须积极备战,现在只有个别统帅能力显著,严重缺乏各级指战员。

    而高级猛将只有屠炉一人,其他下层猛将一部分没读过书,不懂灵活变通之道,另一部分具有难以褪去的游牧气息,离乡的作战,心思不定,军纪难以保障。

    萧骏:“使用随机家族召唤卡,并且使用1次召唤。”

    却:一个个在史书中显露出来的家族名字,西汉的窦氏……,东汉的邓氏……东晋琅琊王氏,谢氏……

    这些名字如同转盘一样,在萧骏眼前闪过,耳边听到了一句府州折氏。

    萧骏:“佘氏?杨家将?”

    萧骏回忆了一下想起来了:“不对,应该是与西夏世仇的折家,每次北宋与西夏的大战,都能将领名单中,见到其家族子弟身影的存在。”

    话锋一转,萧骏不由得哀叹道:“最后,举族归降金的折可求等大批人,直接害自家颜面扫地,声名狼藉。”

    而苗刘兵变的苗傅和刘正彦,听起来像是两个小人物,祖上父辈可都是军中响当当的人物。”

    苗家:三代为将,其祖父甚至做到了北宋武人巅峰的三衙管军之首,苗家三代,杰出者以苗授、苗履为重。

    刘的老爸,蹂躏西夏数百里,位列当时名将之首的刘法。可现实中被童贯坑的去世,死后还被儿子坑,毁了名声事迹。

    (苗刘要是成功,不免在后人讨论中光宗耀祖。)

    “取得府州折氏,共获得人物8人:折从阮,折德扆,折御卿,折惟昌,折继闵,折继世,折克行,折可适,及主家族成员:47人,携带旁系、亲戚家人、家兵共4500余人”

    植入身份情况:世代镇守边地的家族,亲汉族文化,又与本地风俗融合。听说萧域招抚四郡之事,获得刺史一职。大为震动,后举族,及携带兵、甲物资前来合作。

    身份安排:家主折从阮,其弟折德扆,儿子折御卿,二儿子折惟昌,侄子辈的折继闵,折继世,家族重要旁系,折克行,折可适均军中在统帅或任职。

    “五代后梁:(铁枪)王彦章,武力:105,统帅:79……”

    “五代后唐:(金枪)夏鲁奇,武力:105,统帅:78……”

    “南宋:(血战小商河)杨再兴,武力:105,统帅:80……”

    “隋末唐初:(今世孟贲)罗士信,武力:106,统帅:69……”

    获得人物:(今世孟贲)罗士信,武力:106(108),统帅:69,智力:90,政治:52,魅力:85

    携带装备:浑铁霸王枪,西凉马

    植入身份:宿主您儿时的玩伴,听说您跟随阳明先生学艺,也拜如一位西域高手下学武,现在已经下山,在你身边充当护卫。

    年末,萧域再次找到萧骏,大概情况就是,随着管理地区的增大,三军既要负责边关御敌,又要负责内部治安,还要派兵驻守兵力严重不足。

    第二日

    萧域与萧骏便开始征兵,萧骏、韦孝宽等将领负责人员把关。

    三郡不久虽然已经开始进行建设,但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但身处边境,难免入侵战争之事。

    萧骏在全势力内负责招求兵骑,征召兵于各方民士等3万余人,本地兵2万人,通过系统检测,萧骏筛选,募求职业兵:4千余人……,再加上各族中选拔的精锐7千余人……

    征募共计近6万人,再加上原先的老军队。(其中除去各地驻守,地方军士,民间人员……)。军队近9万人。

    萧骏带一批人,负责一万多人的训练,其他交由韦孝宽,屠炉,韩灵分别进行训练。

    将他们整合后,再进行一些简单政治以及思想工作之后,萧骏开始安排编制,由于是在朔方整编,所以就叫朔方军。

    一支强大的军队,往往是要有觉悟,有装备,有力量,以及正确的领导,是每一个人心往一处聚。

    所以并不能光训练,身为主将的萧骏,必须去观察与了解他们每一个人,为什么来?大家聚在一起交流拉近距离。

    萧骏不摆架子,跟他们站在一起,他也是其中的一员而已,日后的血战中,是要相互信任的。

    之后两个月里,萧骏除了以上工作、训练外,开始明确人员,最后颁布纪律和军中法度。

    怯战者逃走者。

    私自抛弃队友者。

    劫掠平民者。

    无故,私自行动,坏事者。

    斩杀!

    ………………

    萧骏态度坚决,直接割发为誓,不由得让朔方军为之震撼。

    朔方军的装备,萧骏也开始着手准备,缴获与储备的马匹武器,不用担心。

    最担心的无疑是铠甲的缺陷,萧骏从商店里买来了一批精致铁矿和锻造图纸,礼数周到去三顾茅庐,打探到了一些情报。

    萧骏请示了一下后,便带领朔方军,直接突入鲜卑境内,在引路人和突厥人的带领下,解救了一批被掠来的汉人工匠,以及被奴隶的打铁族群。

    萧骏带着他们安全的回到了,派人悉心关注,当宝贝一般护了起来。

    最后,在萧骏的怀柔及安抚下,成功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帮助自己打造所需要的铁甲,马铠,甚至是弓矢等。

    听风人员需要加强,这是必然的,萧骏心里清楚的很。

    内情,人情,战情……随着召唤和世界变化,这三点为首尤为重要。

    日后,黄巾起义时

    朔方军:已近一半,装备了两裆甲,更精锐者,盔甲自然更好。厚皮盔,重骑配铁皮铠,轻重骑兵有双边马蹬的帮助,让原本就擅射术的朔方军,大大降低了难度,得到解放。

    萧骏:幸好之前改革了盐政,不然祖宗家底,都要被我花的差不多了。

    箭带,弯刀,长枪,马匹等等已是一应俱全。

    自己麾下:范仲淹可以帮自己处理政务,还可以帮自己,训练士兵,挑选弓箭手。

    还有:苏则,张既,任峻,辅助自己处理盗、法、农三事。

    还有在武威刚下岗不久的贾诩,萧骏已将他收作幕僚,予以重用。

    将领:折继闵,折继世,折克行,折可适,统兵能力出色,武力水平也不低,折可适年纪最小,却是折家武力最高者,这未到巅峰的武力就有:100

    除了一些军中老将,萧骏还找到了几位传奇将领。

    日后,董卓帐下的徐荣。

    在未来,亲斩郭援。大放异彩的白马将军庞德。

    现资历尚浅,刚刚下山枪圣之徒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