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群雄:争霸巅峰

第30章:战场布置

    卢植三人看完之后,心中不免为其感慨,对于这一篇檄文,言语之上也少不了赞叹和评价。

    “本初帐下的小吏,没想到有如此文采,以笔为刀,以墨为箭。日后才学不可限量。”身为大儒,也是当今名师的卢植不禁笑道

    皇甫嵩和朱儁,更看重这檄文中,出色的攻击程度,似有千钧之力。赶紧命人抄写几篇,随后传令三军,最好能在当地形成传播,让黄巾军好好看看。

    军中的文吏多如牛毛,这篇文章一经发出,就在黄巾军内部掀起了酣然大波。

    张角听说此事后,不顾张宁、东方胜等人的阻拦,一门心思的想要查看。激得面色发白,连连咳嗽。

    半晌说不出话来,跳不出刺,口中只得默念教义经书,方才平息怒火。

    随后,还呵斥众人的行为,同时让管理太平卫东方胜,加强纪律性。再命人前去警告,如赤眉、卢芳等人,让他们严格管教自己的部众。

    黄巢看到此篇文书,心中没点火气,自然是不可能的。恼怒的同时也发现,檄文之中,可以利用价值。

    索性就把三军召集过来,将这篇檄文一句一句的念了出来,进行语言引导,挑唆对立,用以激发众人的愤怒。

    身为大弟子的洪秀全,看到这篇文章,愤怒几乎到了极点。自己的师傅,是上天选中的大贤。怎可让他们如此侮辱?

    洪秀全认张角为师以来,从来是需要仰视的存在,在他心里,已经将张角神圣化。视之如神明,任何践踏大贤良师的行为,就是触他的雷池。

    同时,秣马厉兵,也就是喂饱战马,操练士卒,他已经听说官渡有大量敌军聚集,要用这场恶战,抚平心绪。

    相比于黄巢的处理方法,洪秀全只是将领层进行传播挑唆,随后就是大规模销毁,严谨提防,阻止舆论向士兵层传去。

    张宝、张步两人,行为初期的一致,大骂汉军,忽视了原本,应完成巩固防御后,再进行进攻的命令。

    向着汉军发出更猛的攻势,以作为宣泄,一心的目的很简单。为自己大哥,父亲,出一口恶气。

    而黄巾军中,已经沦为笑柄的李密,很有眼力见,他决定,抓到了这个天赐良机。

    既然汉军,写了一篇檄文让黄巾军内部震动,自己也可以写一篇类似的文章,挑拨对方的情绪。

    随后叫来了自己的幕僚:祖君彦,委托他为自己写一篇《讨帝檄即》。借花献佛,这活要是干好了,他就可以再次受到重视,摆脱之前的败局。

    祖君彦,隋代范阳遒县,北齐第一谏言,(尚书左仆射)祖珽之子。以才学著名海内。大业末,为东平郡书佐,以翟让取东平,遂入瓦岗军中,为李密记室。《讨炀帝檄即》正是出自他手,后李密兵败,大业14年,死于王世冲手中。

    祖君彦果然是不负众望,在李密的见证下,同样也写出了一篇极有分量的檄文,虽然内容进行更改,但力度丝毫不弱。

    文章一开始,就点名了天子无道,列出其种种罪行,先前岁在甲子,太平军便趁势而起,正好符合上天规律,太平军所做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更换天下秩序,谋求一个理想中的太平。

    正所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你这腐朽的汉室不死,你这皇帝老而不死,如何消解上苍之怒?

    在文章的最后,还指出刘宏的罪行,上到天神,下到群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文中所举只是它的一小部分,真要一一论述起来,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写完之后,李密还接过墨笔,在最下面添上四个大字“罄竹难书”。

    李密直接便发了出去,汉军方面也同样发生一定程度的震动。

    跟黄巾军一样表现出来状态差不多,无法反驳,虽然为了文学性,某些事实进行了夸张。

    但每文每条列举的都是实话,这种事情,闹得人尽皆知,就是农家小童,乡野村夫,背地里也会痛斥天子无德,朝堂混乱,为此说道一二。

    酸枣

    三将为了这次攻势,尽全力的调集了所有能到场的队伍。

    整个酸枣,为卢植等人,为了这次战绩犹如一次豪赌。尽最大能力调来人数,仅经过之前人数的相加,粗略统计,足足有45万大军。

    西园校尉曹操,将军孙坚,带兵10万,以及自己部队及其将领。进入官渡,目标,若能击溃洪秀全,再好不过,若不能,就把他们大军拦在官渡,断绝对方增援的风险。

    中郎将皇甫嵩亲自带队,太守董卓携带部众武将,共计带兵16万,对攻打延津的黄巢,发起重点进攻,若不能胜,务必让黄巾军占据延津,同时,提防黄河渡口。

    中郎将朱儁,并州刺史丁原,冀州刺史刘焉共计带兵8万,救援燕县,抵挡张步的部队。

    最侧翼的张宝,汉家三杰经过严谨的商议后,认为这是黄巢用来保护侧翼,布置下的一个饵,实力最弱,行军位置也不符合常理,有很大的危险。

    所以给了很大的重视,让之前豫州战场,立下多次功勋,皇甫嵩多次为其请功。荆州军徐勣,以及萧骏的部队。

    再加上独自一军,打崩方腊,在河北战场,立下大功的秦温之弟秦稷,一起协同作战,这两支军队都身经百战,骁勇无比,用来应对这种拿捏不定情况,最合适不过。

    一共带兵7万,同时警告他们,若敌军有变,不可轻率冒进,擅自与敌交手。

    凭借封丘那里地势,只要占据要点足能与敌周旋,等皇甫嵩等,捷报传来,再进行配合进攻。

    最后剩下的,是刘虞、公孙瓒二人一起,带来的4万骑兵。卢植把他们分成四部,每人一队,一队一万人,作为各路大军的预备,同时负责袭扰敌方粮道。

    其中包括了不少,鲜卑、乌丸,匈奴等外族军队。

    除了这些,除了一些,常年与异族作战锻炼出了精锐骑兵,如白马义从。

    其中名气最大的,还要属当年追随光武帝建立功勋,辅助刘秀一天下,上谷、渔阳两地骑兵。

    从里面走出来的大将,每个每独当一面,其中有三个位列云台,吴汉、耿弇、寇恂。

    起兵之初到投奔刘秀的过程中,其中有精锐数千人,光投名状,就是杀将400多,破敌三万多,攻城(县)22座。

    战绩非常夸张,有不切实际的成分。但能反映出一个事实,就是这支部队,战斗力太强。

    两方都是精锐尽出,战火一触即发,大战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