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群雄:争霸巅峰

第75章:王猛献战略

    “速速拿下虎牢关!”黄巢,见得关内汉军内部,警铃大作,开始动员一切,若不是为了指挥协调,他早已披甲上阵厮杀。

    黄巢【冲天】技能发动: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的专属技能。

    效果一:自身统提升3点

    效果二:野战之时全军战斗能力提升,攻城之时,军中效率提高。

    黄巢统帅能力:93+3=96

    在黄巢的督促下,大军开始发起狠来,无他,若是不再快一点,控制虎牢关头,等支援的汉军一到,此前因突袭攒下的优势,可就要消解了。

    守卫的汉军士兵,虽然是此前和黄巾军结下血仇的三地将士。

    他们从战火中走出,有的来自御林军、洛阳新兵、以及招降或投靠过来的军队。可以说内部的人员组成,十分复杂。

    或许也是因为此前经历,他们也是最容易,被动员的士兵,可以说,能在打败之后,在精神上,能快速的恢复战力,脱不开干系。

    兵虽然如此,但是负责守卫的将就差了一点。

    其实这是早就设置好的,防御的安排是秦温一手布置的,秦温有技能加持,每用一次,实力就强几分。

    他智慧也逐渐变得老谋深算,在眼界上,识人能力,以及判断也越来越强。

    虎牢艰险万分,只要运用得当,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关口之上3000多人看起来,但要想一瞬间拿下也是十分困难,攻城不像野战。

    攻城都是劣势,在双方没有内乱之时,并不能像野战那样,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更何况这种往往用在,野战之中,双方将领双方持平,不相上下的时候,变则生乱,会把缺点露给对方。

    黄巢带了两万大军,可以作战,但是打这种坚固的要塞,往往是需要有人去填的,这些精兵强将,丢一个都不行。

    所以说那些后勤民夫,就被黄巢收编拉上了战场,朱温、赵普胜等将军,等人摸上城楼。

    他便让这些民夫拿起武器,冲杀上去,若攻势挫败下来,到时候便能,让两万精兵出马。

    守军久战之下,必然疲劳多损,而自家的主力,却是养精蓄锐,等待出击的命令。

    到时候,再用里面的内应一起出动,打开城门,对方,关内、关外、关上三处受敌,此战必胜,对方哪有不溃的道理。

    再加上,这些提前准备好的策略,都是来自张良上书的计划。里面的布置,精确入微,天衣无缝。

    秦温、秦昊父子两个,也打了一手好算盘。

    屯骑校尉·鲍鸿,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西园八校尉,这些人能力平常,却都是皇帝心腹。

    让他们来守备虎牢防务,其中,用意不言自明。秦家两父子怎么可能不清楚,项羽黄巢等人的厉害。

    因为数次的平衡,黄巾军内部战力已经成熟,甚至开始膨胀。

    虽然人心不定吧,但不管怎么说,其中新锐的张定边、傅友德,兵韬武略了然于胸,才出世没多久,凭借一战之功,便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裴元庆、裴行俭、项燕……这些都已经是黄巾军中的老人了,这些人的实力,比他们强的,不知道哪里去。

    没有用李渊、杨坚、董卓,而是把他们安排在了后方。还从中,拆出来了西园八校尉中的袁绍和曹操。

    其中,用意不言自明。但别人看不出来呀,西园八校尉是皇帝心腹,这可是天子的私家军队。

    冠军侯秦昊又陛下身边的红人,董卓不想没事找事,李渊杨坚他们的职位,依旧是校尉,并受董卓调遣,自然失了机会。

    秦昊对于徐勣上了疑心,再加上他军中有罗士信、姚兴,自身统帅也高,还不知道技能如何呢,变数太大不能用。

    徐勣为了给父亲报仇,口头对外,打的一直是荆州军的旗号,秦昊也并不知道徐勣被萧骏收编了这档事。

    秦昊还感叹了一句,诸葛亮三分天下有他的道理,果然是人杰地灵,实力强劲,王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手下居然握着这样的实力。

    那以后刘表入主荆州要怎么办呢?

    秦昊应该是知道有萧骏这一号人的,再加上,萧骏只是荆南四郡守之一,一郡长官罢了,有荆州刺史的威胁大吗?

    不过是运气好,得了个岳飞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他手下可是有白起,这位杀神的,不是什么首要敌人。

    先前,也就是拿下定襄后。秦昊目光就一直关注在,宁州刺史萧域身上。

    这是将来必定扫除的障碍,就在自家肘腋之间,要知道,宁州与并州的距离,就是一条黄河的差距。

    他帐下的人物,秦昊已经派人打听了一遍,好家伙,统帅有速不台、魏冉,政治有范仲淹。(剩下的人,秦昊的人就打听不到了,因为听风拦在了面前,韦孝宽铁壁神帅,去的人无一生还。)

    光就打听到这些,秦昊就觉得如芒在背,但考虑天下情况,他还从没听说过萧域除了保境安民,教化民生。就没听说过有什么大的动作了。

    等到,秦昊知道李渊,杨坚,赵匡胤这些开国皇帝出世时,已经得不到收益的秦昊,只能将目标下放。

    先关注那些,注定要成为敌人的家伙。其中也少不了王猛的劝导,

    王猛说,萧域是汉家北面屏障之一,无故图之,只会成为拖累,增添祸患,没有好处。

    他善于洞察人心,此人一直作为汉家臣子,再加上,宁州一带,已经被他治理了民生和谐,轻易图谋,打起来绝非一年三月能够解决的,只会多一个宿敌,无济于事。

    王猛知道秦昊,有吞天下之心,但也分清事况才是,他们手中才不过两郡之守,怎能和一州之地对抗。

    况且人家地无大乱,民生也愈加安定,不仅有塞上江南,作为牧马之地,有精兵强将庇护,更是能通西域戎狄之地,进行贸易。对他的情报,也知之甚少。

    最后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

    抵抗不了,自家兵败最后一无所成,另一种可能就是两败俱伤,损其根基,没了雁门、河套两地之力,防御衰落。

    两方大战,难免走漏消息。到时候西北两方的戎狄,铁木真、耶律阿保机等一批人,会联合南下,成为得利的渔翁,到时候就是生灵涂炭,祸乱千里。

    王猛的建议是,先取并州为基业,邺城是河北重镇,拿下城池,再趁势扫清各方抵抗,便能控制整个冀州,再跟河北的刘虞公孙氏联盟,变能保证后方安定。

    收招,并、冀两州之兵,聚河北之粮,西可定宁州,取得云、朔、九原三郡之地,夺塞上江南,以及众多水草牧场。

    或者是拿河东,入关中,夺陇山,聚山河之险,防中原之兵,先握汉中之道,后开高祖之业。

    甚至是可以,据两州之力,争夺青徐二州,南渡黄河,东出彭城,两面出击入中原争雄,奠定根基,成就霸业。

    秦昊听着这一切,敬佩无比,差点就要因为自己的短视,而延误时机。

    相比于诸葛亮隆中对,王猛这一招可以说,一招三解,各有各的好处,没想到自己的选择可以这么多。

    确实啊,曹老板不就是在消化了河北,才有了,大举出兵的底气吗?

    若不是在赤壁遭逢挫折,到时候渡过长江,夺了三吴之地,孙刘两家战败之后,再想翻盘,那就需要,极小概率的事件了。

    秦昊听得如此劝告,也打消了之前的步数,这个成熟的战略,很适合自己之后的发展。

    最重要的原因,未来的袁绍、刘虞、公孙瓒这些人物他都很熟悉,刘虞麾下有刘彻,那卫霍双星也大概率在那,这个老好人,与其交好便可。

    公孙瓒性情虽烈,但直来直去,为人爽快,有豪侠气,秦昊熟读三国的他,对此也很清楚。

    但要先解决黄巾之乱,只是等待时机,这个战略便可着手实行。

    而虎牢的战火,还未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