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群雄:争霸巅峰

第129章:重启战火

    白起看着计策,不禁暗道:“黄巾军,损兵折将,战力大减。天数已定不足为惧。”

    “江湖虽有传闻,携军民百万之众,但张角一死,上下离心离德,除了个别的几人,实力大不如前。”

    “将军所言极是。”不少人也纷纷附和,战火持续了一年多,终于可以息兵卸甲了。

    董卓等人,也准备起庆功的酒宴,激励人心。有了之前的经验,也不敢掉以轻心,他们也收起了傲慢,积极备战。

    一身清闲的秦昊,把机会交给下人,转身回营,等待消息,偷懒去了。

    王濬数周前烧了敖仓,收复了延津渡口,前者让对方兵粮寸断,后者封锁了黄河水路。

    来歙的计划十分巧妙,在已经明朗的局势面前,就算大军不再集结,就地分散,逐步蚕食,今天打五里,明天打十里。黄巾军也没有招架的力气。

    原因无他,在古代战斗中决定胜败,有五大因素,一是道义,二为天时,三是地形,四是将帅,五是法度。

    在此之下,归结为其他原因,同样也很重要。如粮食储备、器械装备、士兵强度、精神士气等,都在其中。

    在道义上,皇帝昏庸,官吏腐败,党固之祸,伴随着灾害的天人感应。让一开始太平军,占绝对的上风。

    但现在黄汉是半斤八两,这道义的天平,在趋势上,已逐渐向汉军方向偏动。

    在天时方面,汉军和黄巾军在面对自然压力时,也没有什么好的举措。最多整兵备甲,发起突袭。

    虽说,老天公平,一损俱损。但是黄巾军由于体制的原因,抗压与承受能力,远远低于汉军。

    地形方面就更不要说了,汉军稳稳占据优势。

    虎牢已经丢失,之后的战场,地势相对平坦,是最适合骑兵突击的战场,可谓一马平川。

    前面的伏击战,两个半的大渠,被李世民等人包围歼灭。秦昊见机行事,让联军各将展开扫荡。

    一场大战,损兵损将,失去了太多有生力量,再难控制占领的领土。

    张角一死,黄巢帮助张步登上高位,随后党同伐异,开始清理人员,发生内耗,造成严重的后果。

    秦昊也在王猛的安排下,配合鬼谷子填补,收编了一支巡河水军,让黄巾军的后方失火。

    朱温逃跑也是合理之举,一来他手中的是黄巢亲信部队,是兖州黄巾的起义军,最后的精锐。

    一来后方失火,军中人心不稳,若对方登录东边,配合西边的汉军,前后夹攻虎牢关,自己只会如那乌鳖一般,无处遁逃。

    对方断了自己的后路,就算破釜沉舟也没用,对方完全可以建起堡垒,除了关口就是靶子。而对方,完全可以收缩包围,随后吃着粗粮,喝着水,与守军对峙。

    若对方在派来密探,往井中投毒,自己吃完了干粮,最后的结局,不是被杀惨死,身后无援,粮草寸断,比合围困龙之局,还要悲惨。

    裴叔业的投降,在白起看来,合情合理,是上上之策明智之选。

    第四点,将帅层面。这个最简单,汉军的阵容华丽到让人羡慕。

    先前的主帅,三杰以长击短,借助优势或经验,跟黄巾军打的有来有回,有大胜之仗,也有败北之战。

    如今换了白起,而黄巾军这边却没了像样的将军。傅友德、张定边、……被牵连受到了打压,总将军项燕被免职。

    年纪本就大了,又受到刺激,长期的战事,极速消耗着他的身体。为了消愁,大肆饮酒,不久染疾,高烧不退倒在床榻之上,一周后随张角而去。

    黄巢见识虽长,但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后,张步离不开他。

    为了弥补人员问题,他们大肆提拔身边的亲信旧友,为了保证稳定,也需要拉拢别的势力,向他们抛去橄榄枝。

    黄巾军中,能跟白起交手的将军,只有身为战神的项羽。现在的他,不知所踪,大概是被人带走了,养伤去了。

    秦昊也陆陆续续,派出了不少精英密探,还写信给郭嘉和东方胜,进行了解。

    得到的答案,依旧未知,通过他们让秦昊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张良没跟着刘邦,反而参与了大战。

    那一日破虎牢,正是出自他的指点,秦昊翻起旧账,顿时气的牙痒。

    可是,虎牢关监狱哪还有他的踪影,秦昊怒骂一声。随后让人找来留侯图,将那张美如夫人的脸,狠狠的记下来。

    秦昊面色发红,手一用力,便将图纸撕成了两半。

    最后一个法度方面,联军各个队的管控,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好的像徐勣,治军严谨,求毫无犯,有错必罚。坏的嘛,除了造反,把所有的缺点都标在了身上。

    太平军起义之时,我的尽可能的保持体面,拉拢人心,能够约束自己,本就难能可贵。

    但之后,随着战事的严峻,翻脸造孽,在各种事情的选择上,让一部分人大失所望。

    黄巢等人没有因时制宜,进行调整。反而以更严酷的法度,进行强调和约束。

    造成的结果,大量人手的逃散,正面打不过汉军,粮草又短缺,战败而回必有重罚,不死也伤。

    之后的粮草、装备、士气方面,就更别说了,领袖已死,粮仓被烧,教义受创。就是全套装备,也弥补不了如今的崩溃。

    白起召集幕僚,集思广益分析完后,定下策略。

    在原先的计划中,先率正兵猛攻白马,再秘密派遣奇兵,走小路绕过敌方重镇,直扑濮阳,若敌方来救,则破白马,反之可破濮阳。

    上了一个声东击西之计,既然要锦上添花,那必须来个大战。

    随着招降与收纳,联军的人数,已经超过了黄巾军,可战之兵,共30万,而对方可战之兵,不到10万。

    敌军无粮,自己又能做主进行决断。那就要发挥优势了,白起信心在握,摊开图纸,开始排兵布阵。

    先以重兵15万包围白马,从西凉、渔阳、上谷、并州、河东、雁门、禁军各方抽调,集骑兵3万,弓弩1万,步兵4万。安排在要道之上,进行埋伏,围点打援。所有的探子,全部派出,重点关注敌军的动向。

    在降将与向导的带领下,再出3万走小路绕后,伺机而动,前可以趁虚而入,围攻濮阳,后可率兵支援,配合主力围歼敌军。

    剩下的5万负责防备,留守大营。

    所有将都有任务,数周的积累,将此战的一切需要,通通调度起来。

    弓身上弦,枪尖发亮,战马喂饱,只待白起出击的命令。

    黄巾军那边,对于汉军整兵备战的消息,也有所耳闻,纷纷警觉起来。

    严峻的形势和资源,逼的他们,兵粮寸断,人心不定。只能拿出决战的气势,不然大势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