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纽瓦特——杜尔特河畔之战
在诺里伊的战斗结束后,可莉莎感受到了维多利亚陆军的劣势,她比较了自己在希之翼军队与萨尔贡军队的时候所采用的不同战术,维多利亚近卫战无不胜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希之翼军队更加侧重机步协同,萨尔贡军队则偏重火力压制,她深刻感觉到了维多利亚相对于这些一流陆军的差距,他们的战术还是太过落后,以至于面对萨尔贡伞兵的弹性防御时还依照惯性思维,火炮犁地之后猛打猛冲,最后死伤惨重。
第一:几个突击组之间互相缺少配合,毫无联络,坦克与步兵的协同也做的很差,经常出现坦克推进太快,失去步兵掩护,然后被敌军火箭筒手抓住机会摧毁的情况。
第二:面对烟雾弹,步兵几乎手足无措,既不能迅速更换射击角度,也没有做到盯住无烟区限制敌人的移动,不懂得灵活利用枪榴弹和手榴弹压制烟雾区,也不能用很好的战术方法处理掉两支机枪组成的交叉火力。
萨尔贡伞兵利用这一点在巷战中的多个位置设置递进的火力网,在多条防线之间创造无人区,配合烟雾打的维多利亚步兵东倒西歪。
第三:突击组和压制组各玩各的,而且不能迅速抓住高威胁目标,在巷战中,突击组的警戒人员部署也很差劲。
正常情况下,没有坦克配合的步兵进攻要确定一条主攻方向。指挥官不能三心二意,需要安排2-3支压制组在进攻方向两侧及正面开火朝敌军火力点反击,有步兵炮的情况最佳,没有步兵炮就尽可能制造烟幕拦住危险的位置,用接连不断的火力让敌军射手难以朝突击组开火。
突击组抵达位置后,用手榴弹或冲锋枪解决危险的目标,随后视战场情况,后方的几支压制组也可以转变为突击组,稳固冲锋组夺下的敌军阵线,防备敌军有可能的反攻并交替前进。
可莉莎经常想要去加入压制组安逸的打狙,结果看到一堆维多利亚士兵漫无目的大喊维皇万岁,然后一头扎进隐蔽的机枪射界,萨尔贡机枪手没有遭遇压制,轻松写意的一梭子带走这群菲林宝宝。
回头一看,几个压制组成员正在围攻几名二楼的敌军步枪兵……完全没注意冲锋组的位置,冲锋组被打的哭爹叫娘,就差回头喊,“我压制呢?”
可莉莎真的想冲过去问问那些大聪明,谁也不是傻子,都知道自己被敌人盯上了还出来送死,你们又没有炮,三十多个人抓着几个躲在二楼完全不打算冒头的萨尔贡人打个屁啊?是以为自己的子弹附魔了源石技艺可以穿透混凝土砖墙吗,还是单纯扣动扳机打光子弹事后交差了事?
至于炮兵支援就更不用说了,前线火炮统一归团部指挥,维多利亚没有希之翼那么富裕,可以把大口径火炮交给连级甚至排级单位指挥,而且呼叫流程也很混乱。
排长遇到一挺机枪打不下来,想叫美团外……哦,叫炮击支援该怎么办?
“嗨,团部,这边有台蛇鳞机枪搞不定,给两发炮弹嗨皮一下呗?”
当然不是,团部肯定不会让鸡毛蒜皮的小白丁也来打一通电话,不然团部就爆了,一般是连长汇总自己部队的需求,(一般是几个排长的需求汇总)统一交给团部。
团部还要再筛选一遍(一分钟以内),深刻衡量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去给每个连配一轮155毫米大炸比。
然而在实际情况上,打的乱七八糟找不到北的连长往往已经cpu过载了,战斗激烈的时候无线电完全停不下来,一名维多利亚连长短时间接受的信息简直是劳模。
这一个人要同时负责战术制定,地图测绘,修正战术坐标,进攻指挥,部队分组,然后还要负责跟炮兵观察员沟通,确定攻击坐标,还要接受团部最新的调整,有的时候还要负责冲锋陷阵,工作臃肿到变成了生产队的驴。
有的时候,连长突然暴毙会让整个连瞬间懵逼,于是维军的火炮支援经常混乱无比,经常出现各种意外,有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打到哪里了(有可能是没经验的排长压根不会报坐标)
以至于许多连长都互相打趣,我宁愿去呼叫团部,费完功夫浪费时间排队等着那发不知道能不能叫来的火炮支援,还不如想想办法自己干碎对面的防线。
为什么不能让独立的火炮观察员处理这件事,可莉莎搞不明白,火炮观察员显然更加专业,也更知道清楚火炮射程能打到哪,什么目标适合来一发,比一些没什么炮兵经验,连微积分都没学利索的懵逼排长强多了。
她感觉陆军参谋部都是一群教条主义者,坚持大炮要直接服务到士兵,然而军官的重负已经处理不了火炮支援的情况下还要这么干就有点闹笑话了。
炮兵应该独立处理支援问题,而且也不需要过于集中使用,只要做分级处理,设置一些连级的轻型火炮,而重炮归属团部指挥的分配,要比现在的畸形模式强很多。
至少不至于一挺机枪就会卡死整个连,还要去请示团部,老子打不动了你快TM来炸一发……可莉莎每次都很同情坐在地上苦等火炮的连长,感觉他恨不得长出四只手,真是太煎熬了。
这些情况明明都可以及时避免,虽然战术的实施更考验士兵的单兵素质,但如果指挥官有意识的强调这些事情,那战损比会好看很多。
可莉莎想着把自己的改进意见写一封信,丢给陆军总参谋部,让后方撰写一份前线步兵的新教材。
如果不亲自到前线战场转一圈,她还察觉不到这些问题,维多利亚的单兵素质仍然有待加强,有皇帝的身份就是方便,可以随时端起架子教训总参谋部的家伙。
……
“哦我的老天,看看这些亵渎神明的东西。”约翰一脸嫌恶,表情发苦,站在中央广场震撼的看着眼前无人处理的腐烂尸体堆,那里几乎可以用肉沫来形容,一股直冲鼻腔的刺鼻气息让他干呕个不停,到处都是破烂的木屑与打烂的砖瓦,“我真搞不懂,萨尔贡人跑来这里就是为了送死?”
“行了约翰,我们自己人的尸体堆叠的更高,我不知道你在高兴什么。”汤米端着枪郁闷的说,抬头看着一辆奇塔装甲车从眼前驶过,后面跟着互相搀扶,步履艰难的伤员,“整个117师打没了一多半,简直惨烈,我们一二三团的结局希望不会变成这样。”
“别说这种话。”可莉莎蹲在门框旁边小声安慰,捡起一枚子弹头把玩个不停,少女这双手停不下来的习惯已经很多年了,而且由于早年经历总是有几个习惯性的小动作,比如站起来的时候总是下意识攥紧拳头,仿佛随时准备挥出去。
她眨眨眼,笑着说:“萨尔贡人的精锐在这里死光啦,我们以后就能轻松很多!”
汤米嘴角撇得老高,一脸不屑:“哈……对,死光了,两年前我记得有些傻瓜就说萨尔贡人的精锐在西陆打光了,开战之前也说萨尔贡人的精锐都在近东打光了,结果我看敌人的进攻一点都没弱下去,到底谁的精锐死光了?”
“萨尔贡帝国已经战斗了四年,肯定不会有很多精锐的,这件事没什么好说的。”约翰突然开口。
汤米不屑:“老约翰,下次你先上。”
约翰立刻沉默下来,不着痕迹的瞟了一眼旁边的尸体堆。
“你们说,在中陆的萨尔贡军队……会不会都不是精锐?”这个时候旁边的小男孩保罗突然如此天真的说,他的哥哥马特正在端着一只老式相机饶有趣味的拍照,快门咔擦响了三四次,新兵们好像把这里当成了什么旅游胜地。
汤米和约翰都一脸惊悚的看向保罗,心想如果这不是精锐,都能打出这样惨烈的模样,那精锐还有的打么?
可莉莎忽然抬起头,丢掉了手中的子弹壳,语气认真:“有可能,不要低估敌人,萨尔贡军团已经打了上百年的仗了,最近几年其中大部分人更是一直在打仗。”
相比之下,维多利亚军队打成这个样子,可莉莎一点都不意外,中陆已经安逸了很长时间,上次战争还要追溯到四皇战争,维多利亚内战爆发前大部分人已经很长时间没听说过战争,繁荣的中陆跟南陆从战火中磨练出的军队完全是两个样子,如果不是各个王国的职业军队拉回来了一点维多利亚的武德,恐怕那些公爵的领主私兵抗不过一轮空降就崩溃了。
“你怎么知道的那么清楚?”约翰问。
可莉莎并不回答,自顾自的说:“算上先前的军阀时期,从萨尔贡内战到新月大征服,再到大战爆发,有很多萨尔贡士兵都在南陆战斗了十五年以上。”
“也不缺少三十年战斗经验的王酋老兵和部落头领,其中德利苏丹的士兵和来自北沙高原的射手是南陆军队主体,以往萨马拉沙漠庞大的征召兵也都达到了职业士兵的水准。”
“南陆军团是由这样的庞大群体构成的精密机器,萨尔贡世界统一后,每名士兵都对新帝国有极高的凝聚力,复兴萨尔贡古帝国的口号带来的力量也是中陆人难以想象的,相信我,南陆的恶劣环境养出的战士绝对意志坚强。”
“好的,谢谢你,百科全书小姐。”汤米忍不住说,他的嘴巴还是一如既往地欠揍。
可莉莎懒得理他:“所以我们也需要一个凝聚起大家的口号,把诺曼底人、威塞克斯人、约克人、法兰贝尔人、德克尼亚人、塔拉人、高卢及荷卢亚人重新聚集在一个目标下。”
“已有的维多利亚帝国看起来不足以团结所有人投入大战,但如果成立中陆帝国听起来对其他人来说是不是更有诱惑力?”
“贵族渴望完成祖先达不到的目标,工厂主渴求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平民希望得到稳定不受侵犯的强大国家,中陆帝国能满足上面所有的诉求,整个中陆的市场摆在面前,任何人都会心动的!”
说完,也不管其他几个人赞不赞同这些(虽然他们大多都没在意这番话,少女只是单纯领导当多了,任何时候都要习惯性的给手下画饼)可莉莎干净利落的站起身,回头皱起眉头瞪着在那里不停拍照的年轻哥哥,俨然一副领导者的口吻:“行了马特,别玩你那个破照相机了,我不知道这里有什么好拍的!”
马特耸了耸肩,他不喜欢喋喋不休而且看起来很强势的女人,尤其是多管闲事的家伙,好像全世界都要围着她转,“我的事不用你管,而且我还打算把战场照片洗出来,这些东西你不觉得很有价值吗?”
“是呀,死人堆真是太有价值了,马特,你要不要捡回去一只手收藏,那边就有一只鲁珀的,我觉得你还可以做个盒子,贴上标签,就叫1098年的维纳斯断臂,七十年后让你孙子卖博物馆去。”汤米靠在墙边讽刺说。
“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吧,大鼻子鬼,我最讨厌的就是喋喋不休的约克基佬和威塞克斯鬼,希望你不是这两个地方的。”马特不屑的看了他几眼,自顾自的对着燃烧的废墟又拍了一张角度不错的相片。
可莉莎摇了摇头,盯着这群互相之间没有任何凝聚力和归属感可言的家伙,荷卢亚军队还是太散漫了,班长也并不管这些事情;不过她喜欢这种气氛,如果真的到了一支严格的部队,很多事情做起来都比较麻烦。
8月12日,可莉莎所在的一二三团开始南下,他们要在一周后抵达诺曼底王国,在那边,萨尔贡人的坦克已经快要逼近首府波瓦堡外围了。
萨尔贡伞兵的死战给登陆点争取了时间,拖延了第四集团军两周的时间,维多利亚军队还是没能将他们挡在海滩,杜尔特河畔上空硝烟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