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1,从高考落榜开始

第24章 谁说我们红旗厂要停工

    “我这还有半盘蛋炒饭,色香味俱全,要不让给你!”

    “一中的饭,我早吃腻了,你们下午还上课啊?”狄雨彤坐到了梁继勇对面,根本没有理旁边的张吉祥。

    “嗯,下午两节课,你的大学生活如何!”

    “没什么意思,一群大学生,感觉大部分比中学生还幼稚!”

    “很正常啊,蜕变是需要过程的!”

    “嗯,这倒是,迎接我们的学长和学姐都不错,有一个学长特帅,沉稳干练,温文尔雅!”

    梁继勇听了,心里略微有那么点不自然,或许,这是狄雨彤未来会和自己越来越远的标志。

    可是,在明确了和苏晚晴的感情之后,他也希望狄雨彤能够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苏晚晴也看了一眼狄雨彤,似乎和梁继勇想的一样。

    但事实证明,凡事不能只看表面。

    “晚晴,我觉得那学长很符合你的审美,我到时候介绍给你认识...”

    梁继勇不禁笑了,狄雨彤打的这主意啊,给苏晚晴找一个,就没人跟他争梁继勇了!

    “我才不要,你说帅,自己谈去!”苏晚晴低头吃饭。

    “我只是说他长得帅而已,但不是我的菜!咦,这里有红烧肉啊,这是我的菜...”

    狄雨彤喜欢吃红烧肉,绝对的食肉动物,但不该长肉的地方,都不长。

    也没问这红烧肉是谁的,直接从梁继勇手里,将筷子抢了过去,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在嘴里。

    “味精也太重了吧,这不是王老师做的啊!”狄雨彤感觉这红烧肉,真不太好吃!

    “这是我家保姆做的,下次我让她少放点味精!”张吉祥说了一句,不无彰显自己身份的意思,毕竟不是谁家都会请保姆。

    可是狄雨彤根本没有听他说话,而是对苏晚晴道。

    “我几个同学说,从来没见过国营大厂的生活区是什么样子,他们明天过去,我们在你那烧烤怎么样?”

    苏晚晴皱了下眉头,因为她现在的任务,是学习,不想分心。

    梁继勇夺回了自己的筷子,说了一句,“劳逸结合吧,把倩云姐也叫上,我感觉她在黄老邪的高压下,又渐渐封闭起来了!”

    “好吧!”苏晚晴点了点头。

    从头到尾,没有人邀请张吉祥。

    下午,两节课结束,红旗厂有一辆班车过来,红旗厂十三个复读生,还有一些高中生,坐上班车,回到生活区。

    朱倩云也被苏晚晴带回了家。

    下午,梁继勇回到家,看到老妈做的红烧肉,吃了一块,幸福感满满,学校食堂的饭菜,只能用来维持生命。

    “快洗手,马上开饭了!”王翠英将梁继勇的筷子拿走。

    “我不在家吃,去晚晴家,还有我们几个同学,他们正在做饭,就差您的红烧肉了!”

    王翠英闻言,小声问了一句,“跟妈老实说,你是不是跟晚晴处对象?”

    “妈,你就别操这个心了,我现在的任务是学习!”梁继勇没有回答。

    “你自己知道就好,不管跟谁谈恋爱,学习不能耽误,晚晴也好,雨彤也罢,都是好姑娘...”

    梁继勇笑了笑,走出了厨房。

    客厅里,梁达宏正在喝茶,看到梁继勇,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下,有话跟你说!”

    “怎么了,这么严肃?”梁继勇问。

    “你又打架了?”梁达宏皱了下眉头。

    “我是正当防卫...”梁继勇说了一半,被老爹一眼瞪过来,就不说了。

    虽然有了几十年的阅历,但老爹的眼神,还是杀伤力十足。

    “世道变了,不是靠拳头就行,以后少打架,多读书!”

    “我知道,可是现在治安不好,你不惹人,人家惹你,总不能当缩头乌龟吧!”梁继勇也很无奈。

    梁达宏伸手,从口袋里掏了个空。

    梁继勇连忙取出桌上的橘子剥开。

    “爸,吃橘子!”老爹的确是戒烟了,对于一个老烟民来说,绝对是痛苦的事情。

    但是答应的事情,绝对会做到,父亲是这样教导他们兄妹,也是这样做的。

    “红星厂、国棉厂的事情不解决,治安好不了,几万人要吃饭呢!”梁达宏叹口气。

    “别说人家的事,咱们红旗厂怎么办?

    刚才我过来,听人说那两条生产线都停了,能修好吗?”梁继勇问。

    “不好说,你陈叔说,让你大哥也回来看看,当一段时间技术顾问,三个月给五万块钱,这事...”

    老爹显然有些纠结,因为,他知道,这事陈维在关照他们,虽然,以前也请过那些洋专家,费用还更高。

    但这一次的生产线,能不能修好还是两说,如果修好也就罢了,如果修不好,拿厂里这么多钱,要被人戳脊梁骨。

    “爸,这事你就别操心了,我大哥办事有分寸!”

    梁继勇没说自己做园林赚钱的事情,因为说了,绝对挨骂,这就是典型的投机倒把!

    “你大哥办事稳妥,他的事我不操心,你二姐怎么回事,开学了,还跑上海去!”

    “爸,二姐请过假了!”梁继勇道。

    梁达宏哼了一声,“我还没老糊涂,她什么打算我清楚,女孩子家,当个老师,稳稳妥妥的,外面是那么好闯荡的!”

    梁继勇知道,在这件事上,老爹很固执。

    “爸,你跟二姐的思维模式不同,观念冲突,谁也不能说服谁,我看,还是老人家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反正我二姐也就是请假,过几个月,也许撞了头,就回来继续当老师了!”

    “哼,我看就是撞了南墙也不会回头!”梁达宏对女儿的脾气,太了解了。

    “那就是墙不结实,一头过去,南墙破了,路就通了。

    这就像你们当年打碉堡,难道敌人火力凶猛,就不打了?

    咱们家人,都擅长打攻坚战,这是优良传统!”

    “歪理,能一样吗?”

    “我看差不多。我大哥什么时候回来,我都快两年没见他了,上回还是去年春节!”

    “过两天,我让你大哥去上海跟你二姐说说!”梁达宏道。

    梁继勇笑道,“爸,我二姐口才比大哥好,你当心二姐将大哥策反了!”

    梁达宏没有说话,心里也担心,有时候也想,自己是不是真的跟不上时代了。

    连以前红红火火的红旗厂,也是危机重重,这世道,怎么变化这么快呢。

    可如果是老大和老三,出去闯荡也就罢了,男孩子摔摔打打没什么,头破血流,再站起来。可是女孩子家家的,安安稳稳才是本分。

    “我先走了!”梁继勇知道,在二姐的问题上,和老爹,很难达成共识,一切,用时间和事实说话。

    “吃饭了,去哪?”梁达宏皱了下眉头。

    梁继勇挠了下头,“去晚晴家,我们几个同学都在那边吃饭!”

    梁达宏没说话,顿了几息,“晚晴那丫头,好久没来家里了,有空让她来家里吃饭!”

    梁继勇诧异,父亲居然会这么说,或许是因为苏奎的离开,让他对晚晴,再没有了担忧。

    “哦!”梁继勇连忙点头。

    “苏奎去哪了?”梁达宏又问了一句。

    “鲁省一家大型私营制造企业,还是负责销售的副总!”

    梁达宏点了下头,没有再问。

    梁继勇带着一大盒红烧肉,去了苏晚晴家里。

    这时候,苏晚晴和狄雨彤、朱倩云,正在家里做饭。

    三个女人一台戏,但是这三个女人一桌饭。

    蒜泥黄瓜,西红柿鸡蛋,一盘火腿肠,一个炒茄子。

    外加梁继勇带来的红烧肉,也算丰盛了。

    没几分钟,苗晓彤和邹文龙一起来了,苗晓彤带了一碗狮子头,邹文龙带来一坛腌制的甜菜。

    梁继勇进了厨房,锅里还煮着东西。

    “还有一个青菜豆腐汤,马上好了!”

    朱倩云说道。

    “倩云姐厨艺太好了,以后谁娶了你就太幸福了!”梁继勇笑着说了一句。

    朱倩云羞的红了脸。

    “雨彤,那个菜是你做的?”梁继勇问。

    “黄瓜是我拍的!”狄雨彤傲然的道。

    “这黄瓜,跟你一定有仇!”梁继勇看那黄瓜,都快成黄瓜酱了。

    “黄瓜太脆了,我都没用全力!”

    “你要用全力,我们就能喝到黄瓜汁了!你这以后,真得跟倩云姐学学怎么做饭!”梁继勇笑着道。

    “不用,我有饭票,你那存的饭钱,怎么也够我吃几年了!”

    梁继勇笑了笑,自己这长期饭票,还真逃不掉。

    饭菜很快摆上桌,一顿饭吃了一个多小时,开始规划明天的烧烤。

    苏晚晴家,有烧烤的工具,狄雨彤同学里面,有一个家里就是开烧烤店的,就是在云州很火的那个火烧云烤肉店。

    所以烤肉需要的材料,他会带来,他们只需要准备一些蔬菜和饮料。

    来的人也不多,七八个。

    吃完饭,收拾了餐具,邹文龙和苗晓彤回家去了,梁继勇在这里看了会书,十一点才回家。

    第二天,他在家吃了早饭,看了俩个小时书。

    就被狄雨彤从家里拽走了。

    “干嘛啊,我这学习呢,你陪你同学先转悠着,不是说好了十一点再过去烤肉吗?”梁继勇问道。

    “你跟我一起去,有个男生特别烦,你得帮我当挡箭牌!”

    梁继勇无奈的笑了下,“嫌烦你别让他来不就完了!”

    “刚认识的同学,一帮人要来玩,我能挡住吗?昨晚我跟晚晴说了,今天你这护花使者归我!”

    狄雨彤抱着梁继勇的胳膊,一脸幸福的样子。

    对于狄雨彤,梁继勇不是不喜欢,只是这种喜欢,是源自于多年的友情。

    男女之情,或许也有一点,但在他选择了苏晚晴之后,和狄雨彤,就应该保持距离,至少,不能超过底线。

    可是这时候,狄雨彤的表情,又让他无法拒绝,否则,有点太伤她的心了。

    此时,梁继勇是真心希望,狄雨彤能够在大学找到一个可靠,又让她心动的男生。

    但,绝对不是随便给狄雨彤找一个男生出来凑数。

    无论是长相性格还是家境,狄雨彤应该都是相当优秀的,一般的男生,还真配不上她。

    狄雨彤的同学,一共四个男生,三个女生。

    这三个女生,都是狄雨彤的舍友,其中一个叫魏敏的女生,和一个叫方展的男生是情侣。

    他们从初中就开始谈恋爱,大学又考了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还分在同一个班,这缘分,真不是盖的。

    魏敏不属于特别漂亮那种,不过很耐看,性格开朗大方,而方展也属于性格阳光的,两人的确是很登对。

    其他三个男生,都是方展宿舍的,因为魏敏和方展是情侣,所以两个宿舍搞联谊,这在大学很正常。

    刚刚从繁重学业挣脱出的青年男女,满怀着对大学美好生活和爱情的向往,情窦初开,所以,在大学里,谈恋爱,成为了一种时尚。

    在高中,爱情是奢侈品,一对情侣在高中校园牵手,会被指指点点,可是到了大学,如果四年下来,形单影只,会被嘲笑,爱情,似乎是大学的必须品。

    因此,刚刚进入大学,那些小伙子,一个个都卯足了劲,想要先下手为强。

    而狄雨彤,绝对是一朵盛开的娇艳红玫瑰,即便外语系盛产美女,狄雨彤也绝对可以名列前茅。

    方展的三个舍友,火烧云少东家叫赵国栋,估计是烤肉吃多了,略微发胖,不过性格很开朗,属于自来熟。

    还有一个带着眼镜,来自浙省的文气男生,名叫陈普洱,说话语温声细语,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很有礼貌。

    而狄雨彤说的那个很烦的男生叫陆彬,浓眉大眼,是这个时代,标准的美男子,身高一米八,肌肉结实,应该是比较擅长运动的。

    而他身上的天蓝色衬衣,是现在还很稀少的进口品牌男装,上次在平洲国贸看到过这个牌子,一件大概三百多。

    而现在,一个正处级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没有三百。

    至于裤子和脚上的运动鞋,也不会便宜,但最贵的,应该是手上那块浪琴表,按照这个年代的物价,应该在三万块左右。

    长相英俊,家境优渥,这是梁继勇见到陆彬的第一印象。

    打过招呼之后,梁继勇又加了两个词,傲慢、自大!

    因为狄雨彤挽着梁继勇的胳膊出现,陆彬对梁继勇的态度就有些冷。

    这几人是开着一辆七座商务来的,车子是赵国栋开的,不过却不是他家的车,而是陆彬找来的。

    先将车里的东西放在苏晚晴家里,然后赵国栋跟几个对参观生活区没兴趣的同学,在家里准备烧烤的东西。

    苏晚晴这个主人,还有朱倩云,也一起帮忙。

    狄雨彤让梁继勇陪着,带其他人去参观。

    愿意在生活区转悠的,也就四个人,方展、魏敏,陆彬和陈普洱。

    梁继勇和狄雨彤,给几人介绍红旗厂的生活区。

    作为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年的人,对此如数家珍,同时也带着浓浓的自豪感。

    “一号和二号生活区,都是五六十年代兴建的别墅区,后面的生活区,大都是七八十年代修建的,这里,承载了一段很长的历史和情怀!”

    “这些地方也太破旧了吧,结构设计也不合理,比云州现在的高档小区差远了!”

    陆彬不知道是不是对梁继勇有意见,所以,梁继勇说了这话,他立刻带着挑剔的眼神说了一句。

    梁继勇不屑跟这种人争辩,但是狄雨彤却不能忍。

    “这叫历史和情怀,你懂不懂,现在那些小区,有钱就能再建,但这里凝聚了几代人的情怀,是不可能复制的!”

    “可是现在,最不值钱的就是情怀,或许你们不愿意承认,国营企业,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胡说八道!”狄雨彤更加不满。

    “我只是陈述事实而已,比如云州,以前最兴旺的就是红旗、红星和国棉厂,但是现在呢,只剩下红旗厂苟延残喘。

    不出意外,最多一年,红旗厂也会停工,这不是个例,大锅饭已经不符合历史潮流了,私有化是必然的!”

    牵扯到私有化,就是一个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问题很大,并不是说一个大一的新生不能谈论。

    而是,陆彬这话,明显是听别人说的,不加思索,或者断章取义的拿出来用。

    “谁说我们红旗厂要停工,胡说!”狄雨彤不满的道。

    “这事已经在市委常委会讨论了几次,红旗厂的生产线老化,产品质量出现严重问题,再不停产,只会越来越亏,生产的产品,最后连材料费都不够,怎么给工人发工资!”

    市委常委会讨论的问题,陆彬拿出来说,显然是有渠道。

    之前,梁继勇看陆彬的穿着,以为家里是经商的,现在看来,是家里有人当官,而且,官还不小。

    这一次,狄雨彤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因为红旗厂的问题,真的已经很严重了。

    陆彬嘴角微微上扬,追女人,他很有经验,必须要对症下药。

    狄雨彤这种女人,你低声下气,她根本不会理,只有展现出强势的一面,让她折服钦佩,才有可能将其征服。

    而狄雨彤,是一个很能激起男人征服欲的女人。

    对了,还有刚刚那个叫苏晚晴的女生,清水出芙蓉,没想到,这红旗厂,还藏着这样两朵迥异的鲜花!

    “红旗厂的两条生产线用的都是五六十年代的工艺,产品不合格率增高,主要不是设备老化,而是现在的工艺标准提高,需要技术改造。

    虽然治标不治本,但如果技术改造成功,维持两到三年应该没问题,而这段时间,如果措施得当,红旗厂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技术改造,说得容易,要是能做到,早做了。

    现在技术好的都去沿海的私营企业工作了,在那边,工资至少是这里的三倍以上,留下的要么是水平不够,要么就是头脑僵化,没有经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