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意志

第二章 回忆

    梁辰烟弯腰去捡地面上的纸巾,其中一团纸巾下赫然出现一只人脚趾头那么粗的棕色蟑螂。掩护它的纸巾被拿走后,那蟑螂摇了摇头顶细长的触角,迅速朝着客厅中间爬去。

    梁辰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脱下脚上蓝色的夹脚拖,用力将鞋底拍在那蟑螂上面。

    “啪”一声之后,梁辰烟抬起拖鞋,看到被压扁的蟑螂尸体和洇在鞋底的粘液。

    她“啧”了一声,淡定地拿起一边地板上的纸巾包住蟑螂尸体再用它擦掉粘液,然后将纸巾丢进了垃圾桶,穿上拖鞋,继续收拾。

    所有东西都收完了,梁辰烟拿着那把菜刀站在客厅中间出了一会神。刚才姜愈拿刀指着自己的情景还在眼前,梁辰烟对于处理这个“凶器”犯了一点难。

    她不知道姜愈为什么突然受这么大的刺激,以后还能放心让她做饭吗?不,梁辰烟想了一下,决定安全起见,至少在短期内,要把家里全部的危险物品收起来。

    说干就干。梁辰烟走到厨房,拿了个购物袋,将各种刀具丢进了购物袋,还有锋利一点的挂钩,甚至头比较尖一点的金属筷子。她还走到客厅,拉出电视柜下面的抽屉,把指甲剪都丢进了购物袋。

    梁辰烟拿着钥匙打开了她们家三居室里最小的那间房门。

    这个房间是个书房,没有床,有一个占了一整面墙的书柜,房间中间是一个大的长方形书桌,上面摆了一个显示器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地上是不少杂乱的书籍,书桌和书柜都有些蒙尘,看得出来很久没有收拾了。

    梁辰烟拉开书柜其中一个抽屉,把购物袋里的东西拿出来一样一样摆了进去,然后把抽屉塞进去,拿钥匙转两圈上了锁。

    她本来想转身就走,但却忍不住拉开了另外一个抽屉,那里面躺着各种颜色大小厚薄都不一的证书。那是她父母的证书,毕业证,学位证,职业资格证,各种获奖证书,彰显着他们两个人学术上的成绩和成就。

    梁辰烟小时候就看过父母的这些荣耀。他们双双毕业于著名的高校S大,梁甫森是药学博士,姜愈比他小几岁,后来也追随他的脚步做学术,读了生物学的博士,主修生命科学方向。

    S大是全国排名前20的名校。姜愈年轻时奋发读书,加上头脑也相当好用,所以才从一个普通工薪家庭起步考进了全国优秀学府,后来还留校成了员工,留在了这个一线大城市。然而这几年因为身体不好,她被安排去做了图书管理员。

    梁甫森家庭条件稍富足一些,但他也是全凭自己的努力考进S大,本硕博一路读下来。毕业后他一开始进了制药公司做研发,后来干脆辞职自己开了小小的生物技术公司,想要研制开发自己的药物品牌。

    他甚至还有着雄心壮志,想要研发出世界上没有的新药,比如能替代抗生素的能杀灭细菌却没有大量的副作用的中药,比如可以杀死病毒或者癌细胞的特效药,他希望自己的研发成果能拯救千千万万的生命。

    梁甫森的理想虽然崇高,但也有些不切实际地遥远。姜愈有时候会调侃他,说他出走半生,仍是少年,但有时候又会带着些崇拜说,不论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

    他们两个人相视而笑的时候,梁辰烟会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看着父母亲那一堆各色各样的证书,梁辰烟也常常不懂自己为什么没有继承到他们一丁点儿优秀的学习基因。别说博士,她怕是连学士都很难混得到。

    梁辰烟思绪翻飞,回忆像开闸的洪水,再也关不住。

    很多年以前,梁甫森,姜愈和梁辰烟一起生活在这里。就像许多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一样,夫妻俩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不错,有一处房产,有一点存款,差不多处于中产阶级,但还远谈不上富裕。

    女儿出生后,夫妻俩的生活除了努力工作又多了一个重心,努力养孩子。

    他们住在不是特别高档但离工作单位比较近的居民小区里,一家人有笑有爱,也有繁琐喧嚣,日子虽然平淡,但称得上幸福。他们的幸福并非源于豪华的物质享受,而是源自于简单生活中那份深深的情感联结,以及共同创造的美好记忆。

    姜愈性格很好,爱开玩笑,用年轻人的话说是有点沙雕。不管是二十岁还是四十岁,她的心理年龄都很年轻,她知道很多年轻人流行的话题,经常会冒出一些网络上的流行用语来。

    梁辰烟很多时候是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个妈妈的。

    她不会像其他很多家长一样一说话就是满口大道理,天天都在追着孩子卷学习。姜愈至少能理解梁辰烟,她们两人经常都能一起聊天,母女关系不是太紧张,算是很多家里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的楷模了。

    就像梁辰烟成绩非常一般,姜愈通常看了她的卷子以后都只是叹气,说:“至少,都填满了。”梁辰烟何尝看不懂她极力掩藏的失落,但起码好过那些句句都是数落甚至破口大骂的家长。

    但姜愈有时候也会沙雕过头,当着梁辰烟同学的面也是这样不拘一格,让她时常觉得有点丢脸。

    比如说,她会在梁辰烟带同学来家里玩的时候说一些奇奇怪怪的笑话,同学们不笑会很不捧场,但笑又很勉强,这时候梁辰烟觉得她还不如不说。

    还有,她会想要跟着梁辰烟和同学一起玩。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姨非要跟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出去,会让他们年轻人觉得很放不开。可是姜愈丝毫没有察觉。

    梁辰烟觉得以姜愈的智商和情商,她应该是故意的,单纯就是有点不放心梁辰烟但又不想限制她。

    不过只要梁辰烟主动拒绝姜愈参与他们的活动,她还是会不情不愿地退出,嘴里说着“你们刚刚损失了一个移动提款机”之类的话。

    更甚的是,姜愈还会鼓励梁辰烟谈恋爱。

    有一次她神叨叨地问梁辰烟:“小烟,你那么漂亮,没有男孩子追你吗?”

    梁辰烟没有觉得自己真的“那么漂亮”,也知道姜愈的目的不在于夸奖自己,但她也不知道姜愈想要问什么,只能老实回答:“当然有。”

    姜愈脸上一喜:“有很多?还是只有一个?”

    “有……一些吧。”

    “有没有你也恰好喜欢的?”

    “没有。”

    “为什么?”

    “为什么?”梁辰烟摸不透姜愈的想法,只能问:“姜好好女士,你到底想怎么样?”

    姜愈的小名是好好。因为她小时候爱生病,后来父母给改了名字叫“愈”,希望她一辈子都好好的。

    姜愈:“我就是想……你这么不爱学习,会不会是因为没有什么动力。”

    梁辰烟不解:“所以呢?有男孩子喜欢我跟这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也喜欢这个男孩子,如果这个男孩子刚好成绩很好,如果你为了配得上他就发愤读书,携手上清北,这样多好!”姜愈说得喜笑颜开。

    梁辰烟真是服了她的思路了。别的家长都视早恋为洪水猛兽,姜愈却巴不得自己高三的女儿谈恋爱。这不是家长带头不务正业吗?幸好她梁辰烟头脑清醒,才不会被姜愈带偏。

    姜愈很爱丈夫梁甫森,梁辰烟也很喜欢父亲,事实上他们一家三口从前是幸福家庭的模范,没有人不羡慕他们的。夫妻恩爱,亲子关系融洽,欢声笑语整天不绝于耳。

    但这一切都止步于五年前梁甫森的去世。五年前发生了一场意外,梁甫森尸骨无存。

    梁辰烟在他走后一年左右逐渐习惯了没有爸爸,但姜愈不行,她似乎一辈子都不能习惯没有梁甫森。她在梁甫森去世后悲痛欲绝,而且就此患上了抑郁症。

    她的情绪就跟坐过山车一样。吃药控制得好的时候能跟以前一样,至少表面看是开开心心没有负担的。但不好的时候就会常常很低落,不说话,不吃饭,仿佛神游在她自己的世界里。

    但姜愈自己却不记得到底是什么时候患病,患上这个病又有多久了,更不用说是为什么会得这病。她感觉自己才年过四十,就有了初老症状,情绪混乱,记忆力也节节败退。像抑郁症,却又比抑郁症多了些精神科医生也说不清的症状,只能归结于个体差异。

    幸好女儿梁辰烟已经快要十八岁,是个心智成熟的少女,担负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事实上,在梁甫森去世后一年,梁辰烟才刚上初三的时候,她就成了母亲的看护人。

    从那以后,她的学习成绩开始从马马虎虎变成了惨不忍睹。

    其实梁辰烟只是不爱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在其它方面却有不少特长。她喜欢散打,格斗,是跆拳道黑带选手,拿过泰拳比赛冠军,还是各种户外和极限运动的狂热分子,比如蹦极,攀岩,滑板等。她甚至还喜欢研究机械电子,家里玩具都是变形金刚,机器人遥控车什么的。

    梁辰烟今年在读高三,即将面临高考。但她丝毫没有别家高考生的紧张,就她目前的成绩来说,再紧张也无济于事。因为,离高考只剩几个月,她再想努力也没法把成绩提上去太多。况且,她也没多想努力。

    梁辰烟又抽出了另一个抽屉,那里是姜愈这些年进进出出医院留下的病历和诊断证明书,已经要放满整个抽屉了。梁辰烟拿出来翻了翻,却不忍心细看,又放了回去。

    梁甫森刚去的那一年她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少女,除了学习和各种她喜欢的活动,不需要操心其它的。但现在,她不仅会做饭,还几乎承包了家里的家务。这些病历都是梁辰烟从一个被爸妈疼爱的宝贝变成一个优秀护工的见证。

    书架上有一排放的是他们一家三口这么多年来的照片。从梁辰烟出生开始,每年的都有。

    梁辰烟看到父母亲刚结婚的时候的照片,那时候两人都是清清秀秀的,脸上带着青涩,笑容里神采飞扬。两个人站在一起虽然不能说有多郎才女貌,但也是非常登对。

    后来随着女儿出生,梁甫森和姜愈年纪变大,照片上他们两人的脸庞渐渐就能看得出些沧桑感来。但两个人却都没发福,只不过发型和衣着随着时代潮流变更了一些。

    梁辰烟看到她五岁第一次上跆拳道班的照片。

    那时候小孩子学跆拳道也不过才刚刚兴起而已,也幸好是梁甫森和姜愈两人收入不错,女儿想学什么他们都愿意砸钱,便依着她的意思把她送去了跆拳道班。

    那个班上没有其她女孩儿,只有梁辰烟一个,第一节课下来她就打趴了一个比她还高一截的小胖男生,让人家哇哇大哭。谁知那男生也没有记恨她,反而待她如偶像,下课非拉着她一起拍照。

    最后那男生父母把照片洗出来送了一张给梁甫森。照片里小胖和梁辰烟隔着一个人的距离,各自抬手在胸前握着拳,两条腿岔开前后扎着半马步,嘴巴抿得紧紧的,似乎在一级备战的姿势,让人忍俊不禁。

    因为这张照片太有意思,后来他们俩还成了跆拳道班招生简章的小模特,就用这张照片做成了海报在跆拳道馆门口挂了足足一年。

    后面的一张是梁辰烟十二三岁跟小胖的合影。小胖已经不胖了,就是脸还有点婴儿肥,两个人转战开始学了泰拳,衣服也换了明亮鲜艳的泰拳背心和短裤,仍然摆着手握拳的姿势,眼神还都装得很肃杀,十分中二。

    小胖名叫杨奕,跟梁辰烟同岁,家里住得也不远,从第一次不打不相识之后就成了梁辰烟的迷弟。后来两人更是考上了同一个高中,算是真正的青梅竹马一起长大。

    他的父亲杨宏远,后来成了梁甫森的合作伙伴,两家人私交也不错。这些年来,梁甫森不在了,幸好杨宏远和妻子吴秀对姜愈和梁辰烟多加照拂。

    比如说梁辰烟的各种课余爱好,从前父亲在的时候,梁甫森非常支持她,她自己也有些天赋,所以但凡跟学习不相关的东西她都能进步神速。

    后来梁甫森去世了,梁辰烟没有那么多时间从事这些活动了,但好在杨宏远一家给了她们母女俩诸多支持,让梁辰烟还是勉强把这些爱好坚持了下来。

    还有很多一家三口的照片,父母早年获奖的照片,和同事一起团建的照片,最多的是梁辰烟的单人照。

    梁甫森和姜愈两个人生了她就没打算再要孩子,真的是把梁辰烟宠成了心尖肉,时不时就给她拍照留念。虽然后来她大点了有点抗拒拍照,但梁甫森经常背着单反相机偷拍她,后来有手机了就更方便了。

    比偷拍还让梁辰烟更生气的是,梁甫森经常拍完自己就忍不住笑,还拿去给姜愈分享。

    “好好,你看,小烟这张好傻哦。”

    “还有这张,竟然有双下巴噗哈哈哈……”

    “这个闭了眼睛,好丑。但她是我女儿,我又觉得很好看怎么办?”

    “不行,太搞笑了,我要都打印出来留作纪念。”

    姜愈也看得哈哈大笑,然后两个人就兴冲冲地去商量到底要打印哪些照片,完全忽视了当事人的一脸气愤。

    现在梁辰烟看着原来自己恨不得撕掉甚至要删掉电子版的照片,反而庆幸它们都被保留下来了。虽然照片上的自己真的很丑,但,那是爸爸拍的啊!是那个再也回不来的爸爸拍的。

    她多想说,老爸,你要是能回来,再给我拍多少丑照我都愿意。

    看着一家三口那时幸福地拥在一起的照片,再想想母女俩跟父亲天人两隔,梁辰烟不禁鼻子发酸。

    她不爱在人前显露情绪,但现在家里没有任何人,她突然动容起来,再也不强行忍住从眼眶里留下来的泪水,痛痛快快哭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