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50章狙击步枪

    第二天,支援建设的人员便陆陆续续抵达了。

    盘山机械厂周围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厂里进行着生产,厂外则是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正如之前刘韬所规划的那样,100平方公里区域,都划入了盘山机械厂,由盘山机械厂进行管辖。

    区域内原本少量的自然村之类的,将迁移到附近的城镇之中。

    刘韬也变得忙碌起来,一边是生产,一边是建设,都得他参与进去。

    每天道路上,都有运输车源源不断地在运输着,运输生产物资或者将武器弹药运输出去,亦或者运输建设材料。

    这让已经扩宽的道路,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

    前期手忙脚乱,随着磨合,渐渐地步入正轨,当进入6月份的时候,刘韬才松了口气,他终于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中。

    这段时间,991厂、9815厂、9807厂的工人分批次到来,累计已经有600个工人抵达。

    这些工人经过简单培训后,立马就可以上岗。

    这让盘山机械厂的产能在扩大,而一些工人也得以获得休假。

    实验室,刘韬正在组装着一把枪。

    很快,这把枪组装完成。

    和78式自动步枪很像,不过增加了一个瞄准镜。

    这是刘韬要打造的狙击步枪。

    之前他研制出来的重狙枪,造价高昂,子弹也贵,适合用于狙杀重要目标,但是并不适合普及到班、排这一级。

    所以,他就打算在‘78式’自动步枪的基础上,搞出狙击步枪。

    通过瞄准镜提升精度,然后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提高射程。

    毕竟之前的78式自动步枪,有效射程在400米!

    刘韬拿着这把狙击步枪,看着眼角处的虚拟面板。

    【物品:78式狙击步枪】

    【制造者:刘韬】

    【物品等级:LV1(0/10)】

    【升级点:3】

    【物品状态:完好,可解析】

    查看着详细资料,刘韬心中略微沉吟着。

    受限于基础,这款狙击步枪只有两个提升方向,一个是精确度,一個是射程。

    而制造一把狙击步枪,刘韬可以获得3个升级点。

    刘韬继续动手组装着狙击步枪,虽说现在射程才400米,不过组装起来也是可以用的。

    最起码,民兵营可以使用。

    直到深夜的时候,刘韬已经制造了三把狙击步枪。

    升级点,也达到了9点。

    看了看时间,刘韬将三把狙击步枪摆放好,零部件归位好,检查了一下,没有问题后离开实验室。

    此时已经是凌晨三点,不过工厂依旧灯火通明着,机械声‘轰轰’作响。

    三班倒,每班八小时,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持续生产。

    甚至现在三班倒,都差不多到了一带一。

    就是食堂,晚上都开着,厨师都得为工人的准备好饭。

    刘韬往食堂走去。

    现在食堂,已经不仅仅只有一个食堂,而是弄了四个食堂。

    “厂长,要吃点什么?”厨师师傅很熟络地问道。

    “陈师傅,给我下碗面。”刘韬道。

    夜宵,他习惯吃碗面。

    “好嘞!”陈师傅应了一声,开始给刘韬煮面。

    如果是吃饭的话,则是有热饭、热菜可以直接吃。

    很快,十分钟左右,陈师傅便端着一碗面过来。

    “谢谢!”刘韬便开始吃面条。

    陈师傅忍不住问道,“厂长,听说厂里的临时工,也可以转为编制,是真的么?”

    “嗯,过几天文件就会公示。”刘韬点了点头,给予肯定的答案。

    这事是他争取的,终于得到云省国防管理办公室的同意。

    当然,编制是给了,工资待遇什么全部由盘山机械厂自己承担。

    “太好了!太好了!”陈师傅咧嘴直笑。

    他的妻子、儿子、女儿都在厂里面,不过不是正式工,而是临时工。

    虽然从去年底开始,正式工也好、临时工也罢,基本工资都一样,唯一不同的只有工龄、职称,可是这时候大家看中的就是编制。

    有编制,那意味着拿着铁饭碗,心里踏实,也有地位。

    去谈对象,也会变得容易。

    “好好干,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的。”刘韬鼓励道,“说不定表现好,等宿舍区建好,可以申请到分房。”

    “厂长,我们普通工人也能参与分房?”陈师傅眼睛一亮。

    生活区正在建设,大家都是有眼睛的,自然知晓那些房子是多么好、多么漂亮。

    柱子、梁板都是钢筋混凝土,砖也不是土砖,而是红砖。

    大家早就议论起来。

    “当然,只要表现好,便有希望分到房子。”刘韬点点头。

    这一次生活区,居住的房子将建设足足三千套。

    刘韬自己就住在宿舍,宿舍简陋的环境有多恶劣,他心中有数。

    既然是重新建,自然是要往好的建。

    反正现在盘山机械厂也不差钱。

    甚至于,刘韬还特意建了几十套别墅,是用于领导以及高端技术人才居住的。

    这些房子,楼层都不高,最高的无非就七层,至于别墅则都是统一三层,建设起来并不困难。

    陈师傅听到刘韬这么说,更是高兴,只觉得日子更有奔头了。

    他已经听人家说过,生活区那一片,会有商场、电影院、医院、学校、公园等等。

    若是真的能够分到房子,那么居住环境将大会改善。

    眼看着儿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却没有房子住,陈师傅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刘韬边吃面条,边和陈师傅聊天。

    既要从陈师傅这里听听工人们真正的想法,也想借助陈师傅的口,去告诉工人一些东西,去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接下来,刘韬还有一些行动。

    比如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比如完善工会,比如完善工人职称等别以及工人级别......

    还有很多很多的事需要去做。

    而要做成这些事,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必须得有广大工人的支持。

    虽然刘韬从未发表文章,但是毫无疑问他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改革派。

    要进一步改革,必然需要打破现在的一些条条框框。

    这也是为何,刘韬每天吃饭的时候,都会跟工人聊聊天,饭后会在厂里逛一逛,听听工人说什么。

    随着其他三个厂的人陆续抵达,刘韬面临的问题愈加严峻,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诉求,而要团结大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特别是那些知青们,得安抚他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