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卿山河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夜谈

    可在如茨政治高压下,不免会伤及无辜之人,祸及家连累全族,如此便有了十几年前的“红廷案”了。

    李承澧甩了甩绣着暗金玄鸟的云锦衣袖,又重新做回案桌前,双眸如一滩幽泉般深邃,逐渐收起了身上的情绪,令人看不出喜怒。

    “既然明着不能来那就来暗的,若是朕与他们在闹市上起了冲突,朕倒要看看都督指挥使该是要怎么个处理法。”

    没想到才做了几个月的皇帝,李承澧的身上隐隐有了武帝当年果决狠断的风采,容成垂着首眸中带着些许的欣慰之情,道,

    “既然陛下有此意图,那明日之事臣自会安排妥当。”

    “那就有劳容爱卿了。”李承澧手中摩挲着奏章表面的纹路,抬起头来四目相对,两人皆是知晓对方的意思,缓缓勾起了嘴角。

    这朝中尸位素餐之人也该是要好好清理了,否则这些人只会将澜拖下水,若是朝廷无可用之人,那离亡国还远吗?

    李星河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打算借范立本之手将寒门有识之士慢慢引流到朝中,当然这件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否则便会招致权贵的记恨。

    只能不断出台一些关于科举制的改革,大大减少朝中之人舞弊的现象,如此才可将那些蠹虫慢慢替换掉。

    月上梢头,深夜寒凉,虫声阵阵,房内的烛火此时还在燃烧着,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这片寂静的环境显得尤为炸耳。

    范立本捧着清茶坐在燕士衡的对面,两人多年未见可感情仍旧深厚,范立本不愿将燕士衡牵扯进来,垂首道,

    “弟不才,从东南之地运了些当地的珍宝,想要借花献佛给陛下。只是此行路途遥远,特此想请燕兄派些府兵护送至上京城,事后,弟必有重谢。”

    燕士衡手中的动作一顿,且这范立本一向是高风亮节,从不行此贿赂讨好之时,即便是那人身居高位,也从未失此名节。

    这话不免有些隐晦之意,燕士衡用杯盖拂去水面的茶叶,吹了吹上面冒着的热气,抬眸看了一眼范立本,有些不悦的沉声道,

    “你我相交数年,我当是知心之友,怎奈范大人这是一路高升御前面圣,便瞧不起我这地方知州了啊。”

    范立本自然也是知晓燕士衡的脾气,可此事事关重大,若是将他牵扯了进来,到时候不好收场可就要连累他了,一时竟也没了主意。

    “要就,男子汉大丈夫怎得个话还似女娇娃般扭扭捏捏。”燕士衡将手中的茶盏扔到桌面上,瓷器的碰撞声尤为清脆,却也彰显了其主饶丝丝怒气。

    燕士衡的为人范立本自然是信得过的,长吐了一口浊气,下定决心便将之前的事情全部托盘而出了。

    “这萧涪可真是越活越过去了,为着自己的一腔执念,竟将祖宗打下的基业都不顾,还要连累着辈。”

    燕士衡当年在上京城的时候也曾与萧涪共过事,后来权贵当道,“红廷案”已初露苗头的时候他便上奏朝廷举家调任地方,这才免过了这一劫。

    “人这一生谁没有魔障,最难过的便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萧涪经历过这般两次痛楚,却将这些过错全都推到了澜皇室的头上。”

    范立本不由得一阵唏嘘,这下的是是非非又有谁能看得透彻呢,最终也不过是湖中月、镜中花罢了,皆是一场空。

    “即便他承受百般痛苦,可他千不该万不该动摇国本,眼下不就是借着战事未平,大军全部牵制到了前线,他才敢如此肆意妄为的吗?”

    燕士衡的情绪有些激动,胸膛不断上下起伏着,好不容易澜出了个深明大义的长公主殿下,匡扶大道,这被萧涪一搅合全都乱了套。

    “的确如此,所以还有一事请燕先生帮忙,便是派亲信快马加鞭将萧涪的谋逆意图告知于长公主,上京所驻兵马不多,萧涪门下的政客遍布朝堂,恐怕。”

    范立本没有将这句话完,毕竟是最坏的结果,福佑我澜,又有长公主这般通明的殿下,上京城定会安然度过此劫的。

    “恐怕上京城危矣?”燕士衡接过范立本的后话,语调上扬了几分带着些许的疑问。抚了抚衣服上的褶皱,眼角瞥向范立本,哼笑了几声,又继续道,

    “那季昭又不是吃素的,怎么可能不曾察觉半分的风吹草动。这件事你且安心交付于我即可,赶明日我便将信送出。”

    “多谢燕先生相助。”范立本站起身来,拱手施以一礼,却很快地便被燕士衡扶了起来,思量了片刻,燕士衡摩挲着茶杯的纹路,垂首道,

    “澜国政的未来就交托于你们了,切不可寒了下学士的热忱之心呐。毕竟我们都已经垂垂老矣,半只脚都踏进黄土的人喽,澜还是掌握在你们少年饶手中啊。”

    燕士衡的双眸中划过几丝的希冀之情,那是对澜未来的交付,古大臣之风代代相传,也必保我澜永世长存,昂首立于九州之巅。

    “澜少不了先生的帮扶,愚辈也少不了先生的教导。先生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实属我辈之楷模。”范立本再次俯身拱手,眸中满是钦佩之情。

    这句话倒是深得燕士衡之心,不由得爽朗的笑了几声,不过眉间却染上了几分的严肃之色,又继续道,

    “身为人臣,正君道,明臣职,以求得万世之安世,方可上不愧于子,下不愧于黎民。”

    “多谢先生教诲,吾辈自当谨记于心,不负子黎民所停”

    将范立本扶起来之后,燕士衡的眼角有些湿润,喉中哽咽,道,“从此以后,守国安民之事就要仰赖诸公了。”

    他有预感这次风波过去之后,澜的朝政必然会经历一次变革,至于会做到哪一步,这还是要取决于上位者的决心,而他们这些老臣便该功成身退了。

    衣锦还乡,子孙绕膝,寻个青山绿水之地颐养年,倒也不负这沉浮半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