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无所不知的张工
稍微了解一些地质工作者生活的人应该都明白一点,那就是地质工作的枯燥和无聊。在后来参加援藏工作之后,我也遇到过去XZ做地质勘探的勘探队,他们常年穿梭于深山老林之中,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工作,进一次山也许大半年才会出来。其目的只是测绘等高线地图,带回一些岩石样本,然后切片分析,看看哪个地方有矿产,哪个地方有油气田。
我后来问他们,“全国都解放了,你们休息的时候就没有出去旅旅游,放松一下身心?”他们都笑着说,“你的意思是让我们休息的时候还去钻山沟,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吗?”一般有过五年以上在野外地质工作经历的人,他们的性格两极分化的都很严重,要么像个话痨一样不停地在你耳边唠叨,说他们以前都爬过哪些山,遇过哪些险,碰到过什么奇人奇事儿,直到说的你最后只能用“哦!啊?是吗!”来接他们的话;要么就是极度的沉默寡言,能用一个字表述清楚的事,绝不多说第二个字。我们队伍里的张工和方工就是最好的例子。
自从上次小牛子闹了个“神龙架”的笑话之后,张工又跟大家讲了很多关于神农架的传说,以及他们以前遇到过的一些故事。大家听着这些故事,一路上倒也驱散了不少本该有的枯燥和乏味。
一连走了十多天的山路,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有关敌军小分队的蛛丝马迹,这使战士们刚进山时的神经多少放松了一些。但是,作为小队军事主官的我,知道这种放松在突然遇敌时是致命的。在一顿晚饭过后,我组织大家开了个会。
“我们先请张工说一下地质勘探的工作进度,以及接下来的行经路线。”
我的本意是尊重两位地质专家同志,因为他们才是这次任务的主角。但是,张工一张嘴我就开始有些后悔了,他喋喋不休地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汇报这十几天的工作进度,里面夹杂了大量我们完全听不懂的专业术语。
“……通过这十几日的地质勘探活动,我们发现这里的地质构成非常复杂,这里面包括……从我们采集到的矿石标本,再经过我和方工的初步分析来看,这里主要是由海相碳酸盐岩以及碎屑岩石等微变质岩种,以及……我们认为这里的地下很可能蕴藏着大量的油气田,以及磷、铁、镁等多种矿产,但是具体情况还需要我们下次再来做更加具体和细致的勘探研究……我们现在的位置应该是在老虎山东北面的半山腰上,海拔1800米左右,如果勘探活动顺利的话,再有十多天的路程,我们就可以到达老虎山的山顶,下山后我们就直接奔往老君山……还有一个事儿,如果前方发现有洞穴的话,我希望能够进洞去看一下,因为……”
张工抱着自己的笔记本,忘情的做了半个多小时的汇报。底下的战士们都听得昏昏欲睡,只有小牛子听得津津有味,也不知道他能听懂几个词儿。如果他不是跟我们一路摸爬滚打,从大别山杀出来的战友,我那时几乎真的会相信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地质专家。
张工的汇报终于做完了,我正要清一下喉咙,准备整顿一下纪律,不料却被小牛子抢了先。
“张工,张工。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战士们看见小牛子要问问题,都打起了精神,准备看接下来这小子又要闹什么笑话。
“小牛同志,你问吧!只要不是类似于‘神龙架’的问题就行的啦!”张工故意把“龙”字说得非常清楚。
小牛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道:
“这里的山怎么又小又多啊,一座连一座的,不像俺们老家的山那么大?”
小牛子问了一个很无聊的问,等着听笑话的战士们,都因为愿望落空而叹气。而张工却一本正经地回答起了小牛子的问题。
“小牛同志真是一个不懂就问的好同志啊!解放后你如果不想去话剧团当喜剧演员的话,就来我们地质队,我收你当学生,我就喜欢你这种不懂就问的学生。”张工笑了笑,吸了口烟继续说道:“是这样的。在远古时期,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喜马拉雅山和燕山的造山运动逐渐堆积和提升,才有了我们脚下这片山林。”张工看着小牛子听得一头雾水,说道:“这么跟你说吧!就像包包子一样,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包子上的褶子,是被堆积出来的!这么说,你能听明白吧?”
“那俺们天天就在包子褶儿上面走喽?那张工……”
我实在受不了小牛子这样没完没了地提问了,便打断了他的话。
“张工做完工作汇报。接下来我说一下纪律问题。我知道大家都在想,在这么大的山林里想要遭遇敌人的两个小分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是战斗部队,是一支时时刻刻都要准备打硬仗的部队,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放松警惕性,时时刻刻做好战斗准备,要知道我们在放松的时候,敌人的子弹很有可能就会招呼过来了。大家听明白没有?”
“是,班长!”
虽然只有五名战士,但大家的声音依然整齐划一,只是坐在一旁不说话的方工嘴角露出了不屑笑容。
当时虽然是八月的盛夏,但是神农架林区里的夜却带着几分刺骨的冷,简单的工作会议之后,我制定了当晚的放哨顺序和口令,便吩咐大家早早休息去了。
我拿出入秋才会盖的棉被准备睡觉时,想起了出发前准备行装时,张工给我的建议,不禁开始佩服起张工来。
临出发前,我们准备了很多进山可能会用到的装备,比如登山绳索、开山刀、手电筒、匕首等等。张工看了我们准备的装备对我说道:
“张班长,我建议我们随队出发的战士不要穿夏装,最好多准备一些秋冬的衣物。”
“现在是7月,我们要在山里度过一个盛夏,为什么不穿夏装?”
“虽然我也是第一次进入神农架林区,但是以我的经验,大山里的盛夏不会很热。神农架平均海拔1700多米,要知道海拔每提升100米,气温就会下降一度,季节就会相差3到4天。山林外面可能还是炎炎的夏日,里面可能就已经进入刺骨的冰霜期了。”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虽然我当时对这次任务充满了排斥感,却还是听了张工的话,让战士们多带了些秋冬用的衣物。现在回想起来,不禁庆幸自己当时没有耍脾气,否则这会儿我们可就要挨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