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初唐:李二喊我做高官

第五十九章 秋闱结束

    三日秋闱,时间仿佛在墨香与沉思中悄然流逝。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考场的窗棂,李麟戟便已端坐案前,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试卷之上。

    第二天,试题转为策论,考验考生对时政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李麟戟结合自己对大唐社会现状的观察,提出了许多新颖且切实可行的建议,言辞恳切,逻辑严密。

    此时,考生间的气氛更为紧张,偶尔可闻几声压抑的咳嗽声响。

    第三天,终于迎来了诗赋考核,这对李麟戟而言,是展示才情的最佳舞台。

    他以秋风为引,长安为景,挥洒自如,生花,一首诗赋洋洋洒洒,情感饱满,文采斐然。

    随着最后一日考试结束的钟声悠扬响起,整个考场似乎都松了一口气,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考生们陆续交卷,有的面带自信的微笑,有的则显得疲惫不堪,更有甚者,眼中还残留着对试卷的依依不舍。

    李麟戟缓缓站起身,整理好桌面,将试卷平展放在案头,最后看了一眼自己这几日的努力成果,心中既有释然也有期待。

    交卷后,李麟戟缓步走出考棚,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

    回望考场,那庄严而肃穆的建筑,仿佛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梦想与汗水。

    科举之路,自古以来便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与挑战,它不仅考量着一个人的才学,更考验着一个人的意志与坚持。

    亲身经历了一场,李麟戟深刻知道了,知道古人科举之不易。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

    多少才子,因一纸试卷定终身。

    多少英杰,因一场考试而改变命运。

    李麟戟漫步在考场外的青石板路上,秋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他略显疲惫却难掩坚定的脸上。

    “不论结果如何,此行已让我受益匪浅。”李麟戟心中释然,嘴角泛起一丝淡然的微笑。

    正当李麟戟沉浸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周围的和谐氛围。

    裴行礼带着几分挑衅意味,大步流星地走到李麟戟面前。

    他故意提高音量,好让周围的人都能听见:“哎呀,这不是我们的‘酒中仙’李麟戟吗?听说你在考场里大展身手,诗赋策论无所不能,怎么,考完试就这么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难道是考场里只知道吃喝睡觉,把墨水都喝进肚子去了?”裴行礼的话语中充满了讽刺与不屑。

    周围的考生听到这样的嘲讽,不少人都停下了脚步,一些人甚至开始窃笑,准备看一出好戏。

    有几个好事者跟着起哄,其中一个考生阴阳怪气地附和道:“是啊,你那桌子上的糕点和茶水,我们可都看见了,还以为你是来参加美食大赛的呢!”

    此话一出,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笑,气氛变得颇为尴尬。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羞辱与嘲笑,李麟戟的面色依然保持着冷静,他的眼神中没有愤怒,反而透出一种超脱与淡然。

    他微微一笑,声音平静却有力地回应道:“诸位言重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备考方式,我不过是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恢复精力,以便更好地发挥。至于吃喝,那是为了保持体力,毕竟,身体才是求学问道的根基。我相信,真正的才学不会因为几口茶水和糕点就被淹没,也不会因为几句流言蜚语而贬值。各位同窗,我们共勉之。”

    李麟戟的一番话,让原本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不少人面露惭愧之色。

    这里面当然不包括裴行礼,在长安城打听了这么久李麟戟,如今在考场遇到。每每想到在燕来楼因为李麟戟,自己颜面扫地,裴行礼就恨的牙痒痒。

    裴行礼的脸色阴晴不定:“哼,李麟戟,你倒是会说漂亮话,考场上的表现可不是靠吃吃喝喝就能换来的。咱们且等着看,是你的诗文更有力,还是我的对策更切中时弊。”

    李麟戟听罢,淡然一笑,没有再与裴行礼争执。

    而是转身对着围观的众人拱手道:“裴兄言之有理,科举公正,全凭文章论英雄。我李麟戟自当静候佳音,与诸位共待榜单揭幕之日。”说完,他便不再理会裴行礼,独自朝着考场外的林荫小道走去,背影显得尤为洒脱。

    看着李麟戟离去的背影,以及周围人态度的微妙变化,裴行礼心中五味杂陈。他意识到,今日这场较量,表面上是言语的交锋,实际上,李麟戟已经在无形中占据了上风。

    裴行礼眼中闪过一抹阴冷的光芒,恶狠狠的说道:“李麟戟,别以为这次还能像上次在燕来楼那样侥幸。科举场上,可不是靠运气就能过关斩将的。你的那些小聪明,在真才实学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说完这些,裴行礼深吸一口气,拂袖而去。

    而李麟戟对此浑然不觉,他走在林荫道上,并未将裴行礼放在心上,只是在思考自己下一步的计划。

    突然,一阵急促而略带慌张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李麟戟转身一看,竟是孙良才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面容略显愁容,眉宇间凝聚着一丝焦虑。

    “良才,怎么了?看起来有些忧心忡忡啊。”李麟戟关切地问道。

    孙良才,苦笑了一下,说道:“麟戟,你考得如何?我感觉自己这次怕是要名落孙山了,策论部分有几个问题答得不够满意,心中实在忐忑。”

    李麟戟闻言,轻轻拍了拍孙良才的肩膀,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安慰道:“勿需太过忧虑,科举之路,本就充满变数。我们每个人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剩下的就交给天意吧。”

    孙良才听后,表情稍有缓和,叹了口气道:“你说得对,或许是我想太多了。只是家中期望颇重,让我倍感压力。”

    苦笑了一声,孙良才继续说道:“如果真的名落孙山,我想,也许这是上天另一种安排。”

    李麟戟理解地点点头,眼神中满是对朋友的鼓励与支持。“良才,无论结果如何,记得你所付出的努力与才华不会因此而贬值。科举非唯一出路,即使此路不通,也必有他径可达理想之境。”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让孙良才的心境逐渐开阔起来。

    “对了,麟戟,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孙良才转换话题,试图从当前的沉重氛围中抽离出来。

    李麟戟微微一笑,目光投向远方,那里,大兴宫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