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谁家女子?
游街庆祝渐渐接近尾声,人群逐渐散去,街道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李麟戟微醺的脸庞上挂着满足的笑容,内心却异常清醒。
尽管今日的荣耀与赞美如潮水般涌来,他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与志向。
婉拒了孙伏伽提议前往酒楼庆祝的邀请,他深知,虽然今天是值得庆祝的时刻,但前方等待他的挑战与责任更为重要。
回到小院,李麟戟并未直接休息,而是开始筹划前往边疆的事宜。
李麟戟独自一人坐在小院的石桌旁,手捧着茶盏,却并未轻啜,目光穿过院落的篱笆,遥望着远方,心中思绪万千。
他深知边疆之行既是实现抱负的绝佳机会,也是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挑战。如何在纷乱复杂的环境中施展才华,如何在危机四伏的边疆站稳脚跟,这些问题在脑海中盘旋。
“稳边疆,需先安民心,安民心则需清吏治,清吏治则需严法治。”他自言自语,心中逐步构建起一套治理框架。
李麟戟深知,边疆问题错综复杂,非单一策略所能解决,需多管齐下,既要强化军事防御,也要注重民生改善,更要从根本上整顿吏治,树立公正清明之风。
正当李麟戟沉浸在对边疆战略的深思中时,院门突然被急促地推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小院的宁静。
魏征,这位与李麟戟情同手足的结拜兄长,满脸忧虑,快步走入院中,直奔李麟戟而来。
“麟戟,我一脱开就赶来了!”魏征的语气中满是关切,眼中闪烁着不安,“边疆事务繁重且凶险,你这一去,我怎能不忧心?”
李麟戟抬头,见是魏征,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站起身来迎上前几步,拍了拍兄长的肩膀以示安慰:“兄长,边疆虽远且险,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辈读书人,自当为国效力,安定四方。”
“好一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若大唐的官员都像你这般,何愁朝廷不兴!”魏征听后,神色稍缓,但仍难掩忧虑:“我知道你的志向与决心,但边疆之事,牵扯众多绝非儿戏,这担子,实在太重了。”
李麟戟重新坐回石桌旁,示意魏征也坐下,语气坚定而诚恳:“兄长兄所言极是,但我已做好准备。我打算先从整治吏治入手,正如你常言,‘必须细致入微,步步为营。边疆的稳定,离不开一支廉洁高效的官吏队伍,也离不开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说着,他从桌上拿起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计划书,递给了魏征:“这是我初步拟订的边疆治理方案,还望征兄不吝赐教。”
魏征接过计划书,仔细翻阅起来,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眼中渐渐透露出赞许之色。
看完后,他深深地看了李麟戟一眼,语气变得坚定:“麟戟,你的计划周全而深远,我支持你。但记住,边疆之路,必定艰难重重,切记保重身体,适时求援,莫要一人独扛。”
李麟戟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份来自兄弟的理解与支持,是他最坚实的后盾。“兄长放心,我此行定不负所托,也请你在朝中为我多加照拂,内外合力,共筑边疆之安宁。”
魏征听后,面上闪过一丝笑意,带有一丝慈爱与欣慰,轻拍了拍李麟戟的手背:“麟戟,你一心为国,我自然也不能让你的生活有所缺失。我已经为你物色了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出身书香门第,性情温婉,又颇有见识,相信能成为你坚实的后盾。”
李麟戟闻言,略感意外,随即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温柔的感激:“兄长如此费心,麟戟感激不尽。只是此行边疆,未知归期,恐需从长计议,免得误了人家姑娘的青春。”
魏征摇摇头,态度坚决:“男儿志在四方固然是好,但家室也是根基。你在外为国效力,家中有佳人等候,也是莫大的慰藉。时机一到,我自会安排你们相见,至于婚嫁事宜,可待你边疆局势稍稳再行考虑,不必急于一时。”
李麟戟沉默片刻,目光变得柔和,似乎想起了什么,嘴角微微上扬:“不知兄长对任城王可有了解?”
魏征听后,露出几分意外之色,但很快便恢复了平和:“任城王李道宗,乃皇室宗亲,素有贤名,不过此人有些许特殊。”魏征眼神中带着询问,显然对李麟戟接下来的话颇感兴趣。
顿了一下魏征接着说道:“麟戟,此时提起任城王,可是有什么特殊之意?”
李麟戟轻笑一声,继续说道:“我与任城王之女李雪雁,相识已久,近来更是交往频繁。
魏征听后,眼中的意外渐渐转化为了玩味,嘴角勾勒出一抹微笑:“哦?原来如此,任城王府的千金李雪雁,她举止端庄,气度不凡,确非一般,只是此时牵扯皇室宗亲,事情便需更加谨慎处理了。”
魏征的语调中充满了深思熟虑,显然他在权衡着这层关系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
李麟戟点了点头,表情认真。
魏征沉吟片刻,然后轻轻拍了拍李麟戟的肩:“此事需小心行事,任城王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亦不容小觑。”
李麟戟轻轻打了个哈哈,试图缓和一下气氛,笑道:“兄长勿忧,此事八字尚未有一撇,我们还是先不谈这些儿女情长。”
“汾州介休县,据闻那里民风淳朴,兄长可有交代?”
魏征听后,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介休县地处要冲,历来是边疆防御的重点地带,近年来由于边境战事,民生多有凋敝,你到任后,首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让民众生活得到改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获得他们的支持和信任。”
二人的谈话渐深,在魏征的指导烦人下,李麟戟心中的规划更为明确,信心也更加坚定。
魏征在一番深谈后起身告辞,留下李麟戟独自在小院中。
望着兄长远去的背影,李麟戟心中涌动着感激与决心。他知道,自己即将踏上一条既充满挑战又满怀希望的旅程,而在这条路上,每一个可靠的伙伴都至关重要。
思绪至此,李麟戟立即行动,托人给乡下的王彪带了个口信,邀请他来长安城一叙。
王彪曾经在沙场上与李麟戟并肩作战,共同经历生死,如今在乡下侍弄田地。
此去介休虽然凶险,但对王彪未尝不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