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初唐:李二喊我做高官

第八十二章 以工代赈

    “李大人,这里是东城墙,去年遭遇突厥袭击最为严重的地方,虽然紧急修补过,但仍旧不够坚固。”张文指着一段略显斑驳的城墙,言语中带着忧虑。

    李麟戟走上前,亲手触摸着粗糙的石壁,仿佛在感受着这座城池的脉搏。“我们首先要加固此处,同时调整兵力布置,确保东城墙得到足够的防御力量。另外,我要见见我们的士兵,了解他们的状况。”

    张文听后,心中一暖,对李麟戟的决心与务实感到由衷的敬佩。“大人,下官这就为您安排。”

    在张文的协助下,李麟戟迅速而有效地开始了对介休的了解与整顿。

    在与士兵们交谈中,士兵们开始时显得有些拘谨,但很快被李麟戟平易近人的态度所感染,纷纷诉说着日常的辛劳与对未来的担忧。

    李麟戟认真倾听,承诺改善装备、加强训练,提升士气,他的每一句话都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士兵们的心田。

    巡视结束后,李麟戟与张文回到了县衙。与外面的萧索相比,县衙同样显得颇为简陋。

    几间木结构的房屋围绕着一个小院落,主厅的梁柱虽粗壮,但也难以掩饰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墙角处甚至有蜘蛛网悬垂。

    “大人,条件简陋,还请您多多包涵。”张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歉意。

    李麟戟环视一周,却只是淡淡一笑,没有丝毫嫌弃之色。“张县丞,条件虽简,心不简即可。我来此,是为了与大家同甘共苦,共度时艰,而非享乐。你我当务之急,是尽快改善百姓的生活,加强城防,至于县衙的修缮,暂且放一放吧。”

    说完,李麟戟亲自选了一间相对整洁的房间作为临时居所,里面的家具不多,只有一张硬木床和一张书桌,角落堆放着几卷书籍和一些简单的文案工具。

    李麟戟在简陋的居所内稍作整理后,便立即吩咐张文召集介休县的所有官员于县衙主厅集会。

    深知时间宝贵,必须尽快着手处理眼前诸多紧迫的事务,以解民困,安民心。

    张文领命而去,不多时,县衙的主厅内便陆续聚集了各色官员。众人面带敬畏,又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新县令的首次训示。

    李麟戟步入主厅时,厅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在张文的介绍下,李麟戟大概知道了众人的职务。

    县丞张文,李麟戟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县长。

    县尉赵国方,负责管辖诸曹吏员、追捕盗贼,同时紧要关头也需要负责防御外敌。

    主簿杨培源,负责文书工作,主要负责文案、簿籍等事宜。

    李麟戟环视一周,目光坚定,语气沉稳:“诸位同僚,我李麟戟初来乍到,承蒙圣上信任,肩负介休县令之职。今日召集大家,旨在共商介休之急务,共谋解决之道。”

    他继续道:“今日巡视所见,城防薄弱,民生凋敝,官员与士卒皆有心无力之感。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城防问题,张县丞,请你详述当前兵力部署与城防的最新情况,以及我们能够调动的资源。”

    张文应声站出,条理清晰地报告了目前的军事部署和面临的问题。李麟戟边听边记录,不时提问,对症下药,提出改进建议。

    李麟戟听完张文的汇报后,沉吟片刻,目光扫视全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鉴于城中流民众多,城防亟待加固,我有一个想法,欲实行‘以工代赈’之策。”

    他继续阐述:“所谓以工代赈,即征召城中流民参与城防加固工程,提供劳力,以粮食衣物等生活必需品作为回报。此举既能解决流民生计,减轻社会负担,又能加速城防建设,实为一举两得。”

    此言一出,厅内一时静寂,旋即激起层层波澜。官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面露迟疑,有的则目光闪烁思考,显然被这创新的举措触动。

    县尉赵国方首先开口,语带慎重:“李大人,此策确有新意,但实施细节需周全盘考虑。流民众多,如何组织调度?工事繁重,如何保证效率与质量?还需防备突厥侵扰,工事不能影响城防。”

    李麟戟点头,对赵国方的考虑表示赞同:“赵县尉所虑甚是,我已有了初步构想。首先,成立专门的工事署,由赵县尉负责协调军中工匠指导,确保工程质量与效率。其次,以区划流民,按区招募,每区设监督,由主簿杨培源监督统计,确保物资发放公平。再者,张县丞需协调,确保物资调配及时到位,同时防备突厥,不致城防空虚。”

    主簿杨培源这时也提出疑问:“大人,流民之中不乏老弱病残,如何妥善安置,确保他们不被遗漏?”

    李麟戟沉吟片刻,回答道:“杨主簿考虑周全,可招募有医疗技能的流民协助,给予额外奖赏,这样既能照顾到弱势,又可增加医疗力量。”

    县丞张文补充道:“大人,若实行此策,所需粮食衣物等物资颇巨,恐县内库存不足,如何筹措?”

    李麟戟胸有成竹地答道:“张县丞,此乃关键所在。我拟上书朝廷,请求增援,同时,我会动员本地富户捐赠,许以减税赋为诱,再则考虑邻县互帮,共度时艰。务必确保物资充足。”

    一番问答后,官员们对李麟戟的应对之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信心,厅内气氛由最初的疑惑转为积极。

    李麟戟的每一项解答都展现了他对细节的深思虑,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的灵活性,进一步赢得了众人的敬佩。

    杨培源此时也发言,面带认同:“大人高瞻远瞩,此法既解流民燃眉之急,又利城防。下官愿承担统计与监督之责,确保公正执行。”

    张文点头,补充道:“大人之策可行,我将竭力配合,确保后勤无忧。”

    众人议论渐息,李麟戟环视一圈,见官员们虽有疑虑,但亦有跃跃欲试,心中稍安:“诸位同僚,我知此策需冒风险,但介休时局紧迫,需断行非常之举。望诸位鼎力相助,共克难关。”

    “李大人,下官等愿随大人,共赴难,以工代赈策,力保介休!”张文代表众人表态,语气坚定。

    李麟戟微微一笑,满意地环视众人:“有诸位同袍泽,介休必兴。”

    言毕,李麟戟手势一挥,示意会议结束,众人散去,各自准备执行任务。

    而他则在县衙内,着手起草奏折,准备上呈朝廷,请求援助,一场介休的变革由此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