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的感悟

第十二章 记录

    把生活每天记录下来,就是独一无二的人生轨迹。

    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写日记,每天还要上交,老师批改。

    现在看来,那时候的老师,真是值得信赖,值得颂扬。老师从来不补课,但每个学生的作业都是老师批改,(后来,到了另一个城市,作为课代表的我,不止一次被老师喊去,代批改作业),老师批改完作业,还写一个大大的“阅”字,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阅改成了“优良及格和差”或者“甲乙丙丁还有在甲乙丙丁右下角的小小的+或者-”,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也从开始数自己的“✓”号,到数自己的“甲乙丙丁”,以评价谁的作业好。

    不知道有多少同学能像我小时候那样,会跟小朋友在院子里做作业,并且翻来自己的作业本,撅着屁股,爬在桌上“1234……”按次序按科目按人头一本本的数作业本上的“✓”号,后来有用同样的方式数“甲乙丙丁”。

    四十年以前的八零年代初,读小学的我和好朋友杜娟等好朋友就是这样干的。

    那时候作业很少,语文背书,默写,抄生词,数学就是课后作业还分第1、3、5题课下做,第2、4、6上课的时候让同学到黑板上做,大家找茬。

    那时候,上讲台的机会很多,默写会被老师抽到讲台上,在黑板上默写语文生词,古诗,短文,英语默写单词和词语,同样语文英语背书也会被抽上去,唱歌也会,做数学题被抽上去那更是常态,还有画画。

    开始紧张,后来次数多了就习以为常了。

    我记得离开学校的最后一次,是在讲台上演讲,我要转学了,感谢老师的辛勤培养和同学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同寝室的女生更是哭的稀里哗啦的。

    那时候,人是淳朴的善良的,也是真诚的。

    学校还是净土。

    老师和所有的同学一样,周一到周六住在学校,早上跟同学一起,在操场上跑操做广播体操。

    我从来没有怕过老师,因为老师见我胆子小,总是鼓励我,胆子大一点,你怕啥?他们都跟你一样,老师也是人,不是老虎,看我笑了,老师拍拍我的肩膀。我永远记得那些可爱可敬的老师。

    因为是在农村,老师是最受人尊敬的,也得到家里人的支持,批改作业,关心学生的成长,我感受到的是父爱和母爱,还有像慈祥的爷爷一样的浓浓的爱。

    也许真的是上天眷顾我,我在那样的环境下度过了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每次和同学结伴到老师办公室问题目,我都是被推到最前面,他们说,我是小圆脸娃娃脸,老师特别喜欢我,还有我爱笑。其实每次我们路过老师们的窗口,老师们就看到我们了,就等我我们喊“报告”和敲门了。那段青葱岁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现在想起来还是暖暖的。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永远记得我是八八届的初中毕业生。

    从入学第一天开始,班主任刘老师就跟我们说,我们是八八届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意思,老师说,我们将来要到八八年初中毕业,所以我们将来是八八届的毕业生。

    我是八七年转学离开那个中学的,之后我考入上海海事大学,后来再也没有机会回到那个让我魂牵梦绕了半辈子的初中,也再也没有机会见到那些让我尊敬老师们,可能很多老师永远也见不到了,我甚至没有他们的照片,但脑子里永远挥之不去那些穿着中山装,那些或高或矮,或胖或瘦的老师们和他们的淳淳教诲,真挚的鼓励。

    人都会长大,也会忘记很多东西,但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永世难忘。

    八七年,我才十四五岁,我的老师五十多岁或者有六十多岁从重点中学退休的老师退聘的,譬如刘保贤老师,譬如刘韬老师,譬如找登明老师,都是受人尊敬的老师。

    刘保贤老师是班主任,教我们数学,教会了我自学,他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影响了我一生。

    刘韬老师是语文老师,他讲课的时候经常让自己沉浸在文章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讲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我们在夜自习的时候,他找的课外“小点心”,济南的冬天,雨中登泰山,还有沁园春.雪,那时候,我还不懂意境,但看到老师眉飞色舞,沉浸其中,坐在第一排的我,也经常被他感染。我跟我的同桌由于字写的小,经常被他说,字写的大一点,比蚊子尾巴还要小。北方的蚊子很小,几乎都看不见抓不到,更别说蚊子尾巴了。

    赵登明老师,跟我同姓,那时候他说,跟我五百年前是一家,我还嫌弃他长的丑,特别是牙齿,赵老师六十多岁了,是退聘的,教我政治,写的字眉飞色舞,我几乎认不出来,但我永远记得他第一堂课第一次写的是“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他是同一堂课,分两次写在黑板上的,也是分两次讲解的。赵老师讲课从来不看课本,让我感觉到很惊奇,但每堂课都离不开课本,我的政治从来不去背诵,我按照老师说的,关键词记住了,其他的都可以自由发挥,除非定义和定理还有国家规定,其他只要听他讲就自然而然的会了,所以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关键字要记录在笔记上。

    在几位老师的淳淳教诲和严格要求下,我虽然在那个学校读书只有短短的两年,对我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那时候,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师,让这种美好的师德师风传承下去,但我没能如愿。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也到了当初认识这些老师们的年龄,但我已经退休,离开工作岗位,虽然退聘过一段时间,我也用心的去做事,但环境变了,我不被人待见,毕竟那是现在的八零后九零后没有见过的世界,也是不可复制只能回忆的世界,但人还是有共性的,这些美好的回忆和珍贵的精神还应传承下去。

    我选择了记录,选择了用笔和字记录这一切,也许我的那些老师们永远看不到了,没有关系,还有我的同学们,我们那一届,八八届就有二百多名学生,还有前面的学长学姐,后面的学弟学妹们,这个世界上收到过这些老师淳淳教诲的不至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