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我与朱元璋争天下!

第095章 钱粮大战场

    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明玉珍的眉头紧锁,步履沉重地走在松滋城墙上的甬道中。

    这次探望跟随自己西征而伤亡的士卒的家属们归来,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沉重与哀痛。

    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英勇的身影,如今只能在回忆中找寻。

    下到基层,每个个体都是鲜活的个体;只呆在书房,躺在账簿之上的只是冰冷的数字。

    眼下又有亟待解决的难题,那就是政务府的戴寿汇报的财政上的困难。

    犹记得戴寿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焦虑,他说今年的税收远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军费和抚恤开支,财政的缺口如同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元帅府的每一分资源。

    后勤府的张文炳托戴寿代为转呈的公函中同样充满了忧虑。

    他说军资的筹备已经捉襟见肘,想要开展的项目很多,但是原料缺乏,人力也缺乏,说到底都是钱粮的匮乏。

    这些话语如同重锤一般,一下又一下地敲打着明玉珍的心。

    夜幕降临,松滋城的灯火渐渐亮起,而压力如山的明玉珍的身影依旧伫立在城门楼上,直到落日完全消失在天际,他才带着沉重的步伐返回书房。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元帅府的未来的忧虑,深知财政的稳固是元帅府安定的基石。

    历史上帝国的崩溃,无论其表观现象是天灾人祸、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外敌入侵还是官员腐败等等,其内在实质往往都指向了财政的破产。

    他明白只要能够确保钱粮的征收,并让这些资源不打折扣地流向需要的地方,国家就不可能轻易亡国。

    因此,他决心要探索一种新的税收制度,以期能够为国家带来稳定的财政收入。

    思考完之后,明玉珍叫上贴身护卫的邓义和明震一起离开城墙向书房走去。

    明震乃是明玉珍当前收的五个义子中最小的一个。

    早年不知道哪里听来的一句“昭威耀武,震动遐荒。”

    便用来给义子命名,因此最大的义子为明昭,明威和明武被分配到黄龙和荆玉去练新军去了,明耀和明震被留在身边历练。

    这会进了书房,明玉珍看到陆凤和明耀还在翻看账册,拨弄算盘。

    明玉珍示意二人坐下继续做手中的事情,邓义和明震不习惯做这些事情就在书房门口打盹。

    明玉珍坐在书桌前,烛光映照着他坚毅的脸庞。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公文和账册,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感受到了汉武帝当年的痛苦,那种为了国家强盛而不得不四处征战,却又为了筹措军费而焦头烂额的无奈。

    话说汉武帝当年为了搞钱那也是发挥了那个时代的聪明才智,除了正常的田赋和徭役之外,还创造性地卖官鬻爵,收铸币税,盐铁官营,告缗令,推恩令,车船税,敲诸侯的竹杠等等。

    这些招儿里面,卖官鬻爵堪称无本买卖,来钱也快,但是代价却是要老百姓来承担。

    自己也有大量的官职可以出售,但是自己也是从老百姓中来,自己坚决不走这一条路。

    铸币税可以来一些,如今南征已经初步展开,那么迟早能获得一些稳定的铜料,这个事情可以交给政务府去做。

    突然想到作为现代人是知晓货币发行的威力的或者说是银行的威力,这一块断然不能交到文官手里。

    就算自己有天大本事,只要自己一去,过几十年一代勋贵凋零,那就是如同明朝中后期一样文官一家独大了。

    搞得皇帝根本收不到大地主、大官僚的重税,那么至少要把银行握在皇帝手里。所以银行只能交给内廷的人掌管。

    盐铁官营是必须的。最痛苦的是目前手里没有盐矿,不然能解决很大的问题;附带一说穿越者手中要没有盐场,就不要搞笑的认为一个官营盐的政策就能得到大笔税收。

    根据易南一所说,盐税占到元廷收入的八分之一。

    具体的征收规定为:在元太宗二年(公元一二三零年)规定每引盐重四百斤,课税收白银十两。

    除了在中统二年(公元一二六一年)短暂降低为白银七两之外,在此以后是逐年上升到每引中统钞三锭,现在一年全国的盐课达到七百六十六万一千余锭。

    这一锭中统钞照法定价值应该是值五十两白银,但是现实生活中,好的时候币值减半,差的时候只能换币值的十分之一。

    那么即使是差的时候进行换算,每引盐的课税也达到了十五两白银。

    那么这个年代百姓对食盐的需求量是多少呢?

    基本是成人每人每年食盐十二斤,未成年人六斤。

    现代未成年人在人口中的比重是百分之十八左右,古代应该会高一些,姑且以百分之二十计算,那么每十万人所需的食盐量为两千七百引,按照十五两白银课税就有四万零五百两,也就是八百一十锭。

    而元代的湖广行省差不多有九百五十万人口,那这个盐课的收入就有接近三百八十五万两。

    经过粗略一算,明玉珍对南征到两广就更加渴望了。

    而各种矿产的征税也只能指望南征的结果。

    在此之外的招就不好用了。因此必须想出办法来开辟新的财源,以解决眼前的危机。

    他开始仔细研究现有的税收制度,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

    他注意到传统的税收制度往往依赖于官员的征收,这不仅增加了行政成本,还容易滋生腐败。

    而且,官员与人民的频繁接触也容易引起民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于是,明玉珍开始思考如何开发一种更为简便易行的税种,以减少对官员的需求,降低行政成本,并减少官员与人民的接触。

    他设想了多种方案,不过都还需要等易南一到来之后再给参详一二。

    在思考的过程中,明玉珍不断与身边的侍卫团进行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共同探讨了各种税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了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不断完善和调整初步方案。

    经过数日的苦思冥想和反复讨论,明玉珍终于制定出了一套自己满意的新的税收制度。

    这套制度不仅简便易行,而且能够确保税收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他相信只要能够严格执行这套制度,就能够为元帅府带来稳定的财政收入,为元帅府的繁荣和安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迫在眉睫的财政问题从哪一步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