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之恋

第二十九章 欢迎仪式

    次日午后,卡纳特村党建礼堂。一楼活动室此刻关着门,室内已收拾停当。桌椅按照面对面的形式排成两列,每张桌上都摆着一个盛满水果的果盘,山丁子、木柿子、苹果、葡萄、香蕉应有尽有,正中的墙上挂着红色横幅,上面用白色的大字写着热烈欢迎著名导演李卓俊来村体验生活。

    稍顷,门忽然被人从外面推开,几个六七岁的孩子探头探脑的向里张望。见有吃的,其中一个年龄稍小的就要往里走。谁知还没走几步,就被旁边的大孩子拉住。

    “宝音,别往里走,小心关奶奶知道了生气,到时候罚你。”

    其他的孩子听到这话,也七嘴八舌地劝说着小孩子,不让他进去。

    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关奶奶作为萨满,不仅神力无穷,脾气也是差到了极点,假使谁无意中招惹到她,接下来的必将是一场暴风疾雨。

    随着大孩子连哄带说,小孩子最终退了出去,门也随之关上。

    不多时,随着门再次被推开,身着民族服装,佩戴着银饰的达仁拄着手杖从外面走了进来。一见室内无人,她心中登时升起了一团怒火。

    当天早晨,村里接到乡政府打来的电话,说李卓俊下午两点要到村里来。原本考虑到前次的情况,孟书记也要跟着一道来,却由于临时市里来了考察团,这才未能成行。尽管如此,他还是将详细的情况向村里做了交代,最后不放心地叮嘱道:

    “人家李导可是来帮助咱们的,他既然选择了你们村,那就一定得好好待承着,可千万别再让上一次的事情发生。”

    布赫巴图原本就想把李卓俊留下,此刻见领导发话,当即满口答应,请对方放心,自己一定带村委会成员到村口迎接,然后再陪同一起到活动室来和村民见面。

    谁知道,好端端的事情,中途竟然还会出现岔头。

    尽管如此,达仁心里实际上对这突来的变故早有预料。旁的不说,作为外科主任,其木格平日里的工作非常忙,自打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虽然已经十四年了,可加在一起的休假用两只手都能算得清。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会不年不节扔下工作回家来?不仅如此,每天还会换着花样为她调理饮食,然后再哄着吃饭,这样的行为未免也太奇怪了吧?

    不仅如此,昨天晚上在临睡前,其木格竟然还动情地说道:

    “贴贴(鄂伦春话祖母),我嫫嫫和阿玛走的早,现在这世上只有你这一个亲人了。如今我的生活也稳定了,你这次就和我一道回城去,也该好好享福了。”

    对于孙子的这番话,达仁在欣慰的同时也感到一丝迷惑,为什么这孩子的作法会突然有这么大的变化?让她都快要不认识了。

    不过,很快,达仁便寻得了答案。今天早晨,村里人和平时一样外出干活,按理说,因为村里有事,中午就该全都回来。然而事实正相反,午饭后除了孩子们在乡道上跑来跑去,仍不见有人回来。

    见此情形,达仁顿时心中了然。任凭其木格如何劝说,她仍换上了皮袍,全身佩戴着首饰来到礼堂,准备以最隆重的方式迎接李卓俊的到来。

    然而,等了好一会儿,却仍不见有人来,达仁见此情形,心中不禁更加焦躁,于是准备到门口一探究竟。谁知,刚一起身就看到有人影在门口晃动了下,随即消失在了门后。

    见此情形,达仁心中顿时有数。只听‘哎呦’一声,她痛苦地用手捂住了头,脸色惨白,身子两边晃动,似乎随时都能摔倒。

    正如达仁所料想的那样,村民们早就到了。只是碍于关吉花,这才始终暗中观望,没有露面。此刻听到达仁痛苦的叫声,再也无法装作若无事,一股脑全都进了屋,围在其身边关切地嘘寒问暖。

    见大伙儿进来,达仁登时平静自若,在狠狠的瞪了大伙儿一眼后,气愤愤地说道:

    “我能有什么毛病,还不都是你们气得?既然来了,谁都别走,等会儿一起迎接李老师。”

    众人见状,又是一阵嘁嘁喳喳的议论。看得出来,他们心中仍为留在这里感到惊慌。

    “达仁奶奶,关奶奶不是说了吗,这个人会给村里带来灾祸。”稍顷,一个头发发白的老者苦着脸说道,“我知道你不怕,可万一……”

    达仁没等他说完,便打断了话语,只见她气愤地说道:“万一恩都力降罪,所有的罪责就由我来背着好了。反正我年纪大了,也不怕死。可如果恩都力没有降罪,咱们却因此失去了一个真心帮助村子的朋友,那么损失就太大了。”

    正说着,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响动。不多时,一辆黑色的汽车停在了活动室外面,随着车门打开,李卓俊在布赫巴图和另外两名干部的陪同下快步走了进来。和平时不同,此刻他的头上戴着狍角帽,圆圆的脸盘搭眼看去倒真有几分像是鄂伦春人。

    “李老师,这位就是达仁奶奶。”

    在来到达仁的身边,布赫巴图笑着将她介绍给李卓俊,

    “咱们美丽的小花鹿奶奶。”

    李卓俊听到书记的介绍,连忙来到达仁的面前,用两只手紧紧地握着对方,感激地笑道:

    “达仁奶奶,刚刚在来的路上,巴图书记已经将先前的事情全部告诉我了。谢谢你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达仁看着李卓俊,恍惚间,她好像看到了当年的程峰在像自己微笑。相同的年纪,同样的意气风发,一举手一投足竟然都是那般的契合。宿命真是玄妙,竟然能够将这样的两个人先后送到村里来,尽管已间隔了六十年的时光。

    布赫巴图见达仁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儿的盯着李卓俊看,便笑着说道:

    “达仁奶奶,你看李导戴着狍角帽,像不像咱们鄂伦春人?”

    李卓俊见布赫巴图提到狍角帽,便又笑着说道:

    “巴图书记,你不知道,这狍角帽可是达仁奶奶托小虎送来的,是我收到最好的礼物。”

    “谢谢你喜欢我们的狍角帽。”达仁笑着说道,目光中满是慈爱,“这狍角帽可是我们鄂伦春族的象征,制作方法很讲究,要用整个狍子的头颅,在去掉骨肉后,保留狍头上的毛、角、耳朵、鼻子和口,精心鞣制而成。制作要经过剥皮、清洗、熟皮、定型、补眼睛、刺绣、制作修片、缝合护耳与头发、制作里衬等步骤,工艺相当繁琐,现在已经是我们民族的非遗文化了。所以,卓俊,你一定要好好珍惜这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