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齐之我也要当皇帝

第二十一章:神奇的故事

    如果你不在南北朝后期,确实无法切身体会这个时代的人对于佛教的狂热程度。

    现代中学课本上有那么两句诗很有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讲的是南方“佛学大师”萧衍建立的梁朝。

    现代人一听:

    嚯!四百八十座寺庙!这得多壮观啊!

    但实际上呢?

    这属于唐朝的诗人想象力贫乏了。

    人家梁朝当时光京城就有七百座寺院,至于全国则有二千八百四十六座。

    这属实是癞蛤蟆身上长麻子——太密了。

    不过跟北边的大魏王朝一比啥也不是,因为那只“癞蛤蟆”身上的麻子长得更密。

    就这么说吧,北魏当时光都城洛阳就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座寺庙,放眼全国则有三万余座……

    搁现代人来看,这绝对是当时的统治者脑子让屁给崩了,把寺庙当成公共厕所来建了。

    但是吧,人家北魏当时的僧尼确实多,不建那么多寺庙还有点儿招不开:

    历史记载,北魏末期大概有三千万左右的人口,而在册的僧尼数量则达到了二百万。

    这是什么概念?

    每十五个人里就有一个做了出家人!

    纵观中国历代统一大王朝,佛教也没能发展到这个规模。

    当然,现在的北魏业已轰然倒塌,早在十多年前就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然后东魏又为高氏所取代,由高洋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北齐。

    但佛教的发展受到影响了吗?

    并没有!

    甚至相较于北魏,佛教在北齐的发展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此也不难理解这个时候的人偏好和佛教有关的故事了,人家就信这个好吧?

    更关键的是,北魏末期,真的已经有僧人受皇命前往西域拜佛求经了。

    比如北魏明帝神龟元年(公元518年),僧统宋云受崇信佛教的胡太后之命,带领一干僧侣出访天竺。

    自洛阳出发后,宋云等人先是经吐谷浑、鄯善、左末(今新疆且末)、于阗等地,进入西域。

    后又相继经波斯、赊靡国、钵卢勒国、乌场国、乾陀罗、那迦罗阿国等地。

    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宋云等人才携大乘经论一百七十部返回洛阳,将佛经献与皇家。

    瞧见了没,前往西域拜佛求经这事在当时已经有传统了!

    你说这玩意儿讲出来能没市场吗?

    再加上《西游记》这个故事本身就足够引人入胜,因此没一会儿的工夫,“醉香坊”内的食客们就都听入迷了:

    这个故事也太有意思了吧!

    当然,对于《西游记》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相关情节,高肃肯定都做了相关改动。

    比如领头的取经人肯定不能再是“唐玄奘”了,那家伙一口一个“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多出戏!

    更何况现在也没人认识他,既不利于增加故事的传播度,又难以让一些身居高位的人产生兴趣。

    因此刚才介绍的时候,高肃就把唐玄奘替换成了南北朝时期大名鼎鼎的“菩提达摩”。

    说起来“菩提达摩”,关于他的传说可多了去了,绝对的当今“佛教界顶流”。

    就算是“二级神经病”高洋,真要见到了“菩提达摩”,那也得双手合十念一声“阿弥陀佛”。

    菩提达摩,又称“达摩祖师”,相传为南印度人,刹帝利种姓,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禅宗又称“达摩宗”。

    瞅瞅!这不就对上了?

    人家还是印度人呢!

    故事的可发挥空间不就更大了?

    相传菩提达摩自印度到达中国时,就已经一百五十岁了。

    至于菩提达摩具体什么时候到的中国,也没有明确记载。

    反正据说菩提达摩见过梁武帝萧衍,还见过北魏孝明帝元诩和当时北魏的实际掌权人胡太后。

    而关于菩提达摩的去世时间,目前更是有多种说法。

    有人说菩提达摩在北魏年间就被一个嫉妒他的僧侣国师下毒害死了。

    有人则说菩提达摩并没有被毒死,因为他早就知道饭菜里有毒,但仍照吃不误,每次吃完后都会从嘴里吐出一条毒蛇来。

    直到后来菩提达摩确立了衣钵传人,才自行圆寂。

    还有人说菩提达摩在东魏太平三年(公元536年)卒死在洛滨了。

    更绝的是,还有不少人说菩提达摩早就回天竺了,当时有人看见他拿着根木杖挑着自己的鞋子走回去的。

    反正真真假假,众说纷纭。

    但是不难看出来,菩提达摩在众人心中足够传奇,甚至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发生在菩提达摩身上,大家就不觉得有什么了。

    瞧瞧!这难道不是《西游记》的最佳男主角嘛!

    相较于达摩祖师,“唐长老”的传奇性就差一些了。

    甚至有些故事讲出来,大家就会觉得肯定是假的。

    但若是换成菩提达摩的话,许多人就会觉得:哎哟!原来有这么回事儿啊!

    如此一来,《西游记》这个故事多多少少的不就能自带些说教“唬人”的性质了?

    而且为了让《西游记》这个故事听起来更加真假难辨,高肃还专门把取经的时代背景定在了北魏末年,当时的皇帝则是北魏孝明帝元诩。

    嗯,这位小爷算是北魏的亡国之君了,虽说元诩算不上太昏庸,但他在位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个傀儡,被他老娘胡太后拿捏得死死的。

    高肃正好能以此为契机,对故事进行“艺术加工”,以达摩祖师之口揉进一些关于时政格局的看法,同时也能增加故事的可信度。

    像达摩祖师西行取经的原因啦,达摩祖师对于北魏、南梁和西魏的评价预言啦,这不都由着高肃讲?

    对,高洋!针对的就是你!

    你想听什么样的故事,我在开头讲给你!

    但后面随着故事的发展,你就得跟着我的思路走了!

    你不是信佛吗?

    我就讲个“出神入化”的佛教故事给你听!

    附注:北魏孝明帝元诩是北魏孝文帝元宏(即拓跋宏)的孙子,北魏孝文帝应该都知道吧?他的“汉化改革”在历史上还挺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