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回乡归园田居

6,进退两忘,从容卸任

    进退两忘,从容卸任

    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

    一晃,我们就来到了五十多岁的年纪,即将退休了。

    人生到底要何去何从,应该是有自知之明的。总是告诫自己,不要瞎折腾了,应该让位给年轻人,应该学会享受往后退的生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羡慕陶渊明挂印辞官的洒脱。

    工作了多年,真的很烦恼了。今天要应付上司的检查,明天要确保考核指标不落下,后天还得去见客户。

    体制内的是什么?就是相互折腾,一次两次无数次,直到奄奄一息,直到折腾至死。

    什么开不完的会议、拍不完的照片、应付不完的督查检查等等……

    我们都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深陷这机械模式中。

    临近退休了,开始对职场上的风云变幻,不闻不问。

    事实上,很多人退休,只是离开了位置,形式上接纳了,但是内心却并不坦然。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指望能够返聘了。

    唯有活得通透的人,才真正降低了心态,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模式。

    陶渊明在挂印辞官时,看起来很冲动,其实早就有了准备:回到老家去,依靠几亩地而活,老家还早早就修建了房子。

    有人说:“人生如烟,变幻莫测。一根烟,短暂的燃烧,换来的是无法预料的结局。我们追寻着,失说着,像那根烟一样,经历着无数的转折。”

    离开职场后,他也没有闲着,而是读书、写文、教育孩子。甚至把田间地头当成了舞台,做起了直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无数的人,看到陶渊明的台词之后,前来打卡。还有人送来了礼物、打赏等。

    当一个人把退步,当成在向前走的一种方式,人生的境界就更高了。退休了,好好休息几天,再出发,去做点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充实而有希望。

    进退两忘,自由。

    人这一生,到底要怎么收场?还是那句老话,赤条条来,光溜溜走;出生时,自己哭了,作别时,子女哭了。

    看透了人生,所有的烦恼、幸福、惊喜、财产、仇恨,包括家庭的感情,都能释然。

    北宋时,尹洙考上了进士,还成为了范仲淹的朋友。

    有一次,尹洙被贬,要去乡下做官。他路过汴梁,和一位佛家弟子交谈。

    尹洙说:“无官一身轻啊。”

    弟子说:“你还是有所牵挂的,不如进退两忘。”

    过了一段时间,尹洙去邓州做官,写信给范仲淹:“我要安排后事了......”

    范仲淹很惊讶,赶紧去拜别。

    尹洙说:“生死是人之常理,难道你不明白?”说完,就过世了。

    “死去元知万事空”,人总要领悟这一句古诗,别活得太较劲了,日子千万不要拧巴。

    进步,退步,得到失去,都没有关系,全部当成人生的过程,那就没有什么舍不得、看不开,下不来,忘不掉了。

    到头来,就是陆游说的:“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亦如苏轼所言:“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想来,人生最大的追求,不就是自由吗?

    赚钱,老想着财务自由;上班,总是希望假日;买房子,为了有自由的空间——自由的最好方式,就是物来顺应,物去不留。

    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生的境界不同,活着的质量,也相差十万八千里。

    从平凡,走向伟大,还能返璞归真,历练过了,又放下了,就有了真正的“无欲则刚”,生活安静,心灵干净。

    终于明白,有就是没有,没有就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