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回乡归园田居

42,在城市中,我们如何融入“自然”?

    回不去的老家,无处寄托的乡愁

    南先生与我是高中同学,与我关系最好,他高中毕业后当兵来到西安,他比我大三岁,三年前退休在西安。他谈了退休回农村一段时间的体验。回老家农村待了三年,他快被榨干了,他又被逼回了城里。

    大家也感到奇怪?

    他一声长叹:一言难尽!

    他和我都是从农村出来的,有很浓的乡愁,所以退休后就回农村老家了。

    前段时间网上报道,赵本山回辽宁铁岭老家,铁锅炖!能享富贵荣华,也能平平淡淡的生活,这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何况我们这些平常人。

    老家的房子还在,只是父母去世了,兄弟姐妹都出去工作了,老房子厂里失修坍塌,损坏严重。

    看他回来了,村里的人倒是热情,隔三差五的来看他,还一起帮着他修缮房子。一开始他觉得村里的人挺友善,亲戚们挺亲热。

    大家互相走动,渐渐熟络了,张家请他吃面条,李家请他去喝酒,隔壁邻居隔三差五给他送把菜。村里人帮他一块修缮房子。花了十多万,把老院和小院修建的古朴典雅,传统的木质门楼,白墙黛瓦的围墙,院子地面水泥固定,屋里地面铺就的是黑色的老式地砖,院前的空地打理成花圃和小菜园,种些应季蔬菜,真的是花香四溢又瓜果并蒂。

    住的舒心。

    看到这么多的子孙后代围着他们嘘寒问暖,瞬间被浓浓的亲情感动的热泪盈眶,直感叹,还是老家好,还是乡邻亲啊!

    他老两口回到村里,退休金加起来每月一万多,在村里住了一段时间,也欠了不少人情。手头富裕又没啥负担,看到这么多孩子自然也就很大方,先是给家里的小孩子们每人500元的见面礼,自己侄子侄女家的孩子就有十几个,他们豪爽的说都有份。然后又给那些在城里上中学的亲戚们的孩子们奖学金,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他们看到村里有孤寡老人,他们就经常买了东西送给他们,有时也给点儿零花钱。

    后来,他们的家就成了村里老人们的聚集地,因为这儿冬暖夏凉,有吃有喝,有烟抽有茶喝,还能打牌,打麻将。

    开始老两口还觉得挺好,家里一天天热热闹闹的。

    他们家在村里是大姓人家,家族旺人口多,这一番操作下来,一年花了好几万。

    村里就传开了,说他在大城市当官,是有钱人,好人,热心人。村里沾亲带的人家,都争着抢着清老两口去他们家吃饭聊天,住到谁家里,都是今天买肉,明天买鱼,当然这都是小钱儿,但是像给娃交学费,修房子,给老人看病,他们也能张得开口,真把老两口当成了提款机。

    他的钱花的也有效果,村里同姓人家过去各忙各的日子,除了逢年过节和婚丧嫁娶,一般也很少来往。他回到村里,出手大方,频繁走动,村里的同姓人尤其是同族人,突然又熟络起来,往他这里跑的多了,又兴起一些事来。

    先是族人提出修祖坟,完善家谱,都说他虽然这么多年没在老家住,但是有钱不忘祖宗,是个好人,也是一个有名望的人,在家谱里占有重要的一个席位。让他出3万块钱,他会过去的这些老事不感兴趣。他委婉的拒绝了。

    村里安路灯、修路、挖鱼塘都会让他捐钱,凡公共事情,他们不但会被算作一份子,还要比村里人多拿钱。开始是他自愿,后来却成了必须,不想拿都不成,拿的少了被说不尊重乡村民俗,忘本了。

    但是最让他们受不了的还是亲情的绑架,家族里的人知道他们有钱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找他们借。

    尤其是他大哥的儿子,这个侄子家庭富裕,家里也不缺什么。在住了半年之后,侄子说他的儿子想换辆新车,钱不够了要办车贷。

    他二哥的孙子想在城里买房子,需要首什还房贷,想让他这个城里有钱的爷爷帮孙子一把。

    更让他气愤的是他妹妹的儿子,想借他的车用,说好的是用一天,结果过了四五天才开回来,还是在外面出了事故,闯了祸,没办法解决了,还得让他擦屁股,掏了5万块钱给伤者治病。病人出院后还有后遗症,扬言这个事情没完,还要找他算账。

    这两项加起来50多万,超出了他手里的存款,想帮也帮不了,更何况他俩年纪大了,也要给自己留一笔钱养老,说了自己也有儿女和孙子,自己的钱没有给儿女和孙子,给了亲戚的孩子,儿女怎么看这个事情?

    每个借钱的理由都让人无法拒绝,只要他不想借或者不借,这些人就会说,当年两家的关系如何如何的好,他们怎么对他的父母有恩,或者是攀上个什么亲戚。

    还有农村老人到他家来往,他并不反对,但是农村人养成的那些不文明的坏习惯,让他们越来越反感。比如有的老人爱随地吐痰,吐地上以后再用脚抹一下让人非常恶心。明明准备了烟灰缸,他们非把烟头扔的到处都是,还有就是,不管谁的水杯拿起来就喝,这些不良习惯让老两口无法忍受,表示出厌恶的情绪。

    后来村里的人就对他俩有说法了,族里德高望重的人,说他们不修祖坟,是数典忘祖,羞了新人;大哥和二哥说他是靠父母的栽培进了城,现在有钱了,就忘了爹娘的恩德,忘恩负义了;村里的老人说他俩架子大,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老南到这里唏嘘不已,眼泪都掉下来了,感慨人老了,谁不愿意落叶归根呢?但有些亲情,在金钱面前变得一文不值!

    我们都发表了自己的议论和感受。

    乡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吃绿色食品,民风淳朴。相对于喧嚣的城市,在有的城里人看来,美丽乡村是理想养老的好地方。这仅仅是被表面现象所吸引,可是落到实处却是另一回事了。一个人在繁华城市生活了几十年,有的生在城里,长在城里,工作在城里,完全习惯了城里的生活方式,深入骨髓,流进血液。现在突然改变几十年生活方式,来到生活方式迥异乡村,能真正完全融入进去吗?

    回老家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风雨飘摇的老宅不能久居。

    老宅是土房,虽然里面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但是年久失修,老房子要不要修葺,收拾花大钱,不收拾住着不舒服。另外农村的房子大多没有暖气,冬天特别冷,尤其是人上了年纪,容易怕冷,晚上睡觉恨不得带上帽子,总觉得房子在漏风。

    最大的问题是卫生医疗问题,日常生活中,蹲旱厕不习惯,臭气熏天还不方便。在城里习惯了坐位的水冲厕所,在农村蹲旱厕极不习惯,蹲下去还站不起来,天热了臭气熏天。

    缺医少药被误诊,看病是个老大难,乡村医疗条件远不远城里,许多乡镇医院没有起码检查设备,如CT机,稍微重点病都要去城里医院。若遇到急病,城乡相距遥远,治病更是麻烦。。

    对这一点,大家有了同感:退休了不回自家院,原因如下:

    一是老家比较远,子女及可爱的孙子留在城里,人在乡村,心仍留在城里,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是人际关系不好打理,七大姑八大姨,树系着树,根连着根,农村注透红白喜事,还有各种鸡毛蒜皮的杂事太多了,家家都要去人帮忙,而且都要随礼,哪家不去都会得罪人。本身人老了精力有限,还要被迫去干这些烦琐的事,太累人。

    三是矛盾和问题多,农村人生活在各种关系中,在社会利益熏陶的诱惑下,看你是城里来的有钱人,帮过忙的,人家以为你是来求回报的,看不起你。没有帮过忙的,有权的时候遇到我有困难,袖手旁观,今天来蹭吃蹭喝,懒得理你。过得比你好的瞧不起你,过得没你好的,羡慕嫉妒加上恨,也没有一个跟您过得一样好的。

    大家一致的意见是:宁愿去一个你自己城市家不远的小山村,过简单安静的田园生活。

    放下手机,和每一颗秧苗静静地相处,看他们一点一点长大,纯净的欢喜像长了藤蔓,一点一点爬上心头。如果感到工作烦闷辛苦,不如和我一样,试试去种菜吧。

    我退休后不想去农村,农村有千般好,但有两点很不好:一是有些农民看到公职退休人员养老金较高,在家悠闲享福,就会产生嫉妒,常说出一些刺人的话,让人受不了,甚至一些人因嫉妒而坑害你。所以在民风不淳朴的农村,退休后还是别回去。二是医疗卫生状况远远比不了城市,一旦生了急病,那就麻烦了,还可能因延误时间而耽误治疗。我认为退休养老到县城比较好,空气也新鲜,文化娱乐、环境卫生状况都不错,就医也方便,房价与物体不算高,生活成本也较低,更适宜老年人居住。城里虽好没有人气,钢筋水泥,农村虽落后,却有人气,人退休了就真的想归于平淡,归于山林,无忧无虑的与大自然接近,心静自然凉,我把老家农村的老宅收拾好了,每次回去陪94岁的老父亲下下棋品品茶,聊聊以前的老故事,看看老宅真的感觉与远古与亲人交融在一起……农村好:

    空气清新,蔬菜新鲜,井水清冽,瓜果飘香,野果甘甜,肉蛋环保,群众淳朴;不交物业,不交水费,不堵车;可吃柴火饭,甑子饭,白米汤,鼎罐肉,烧海椒,烧洋芋;可养鸡,养鸭,养中华田园犬。

    缺点:虫子多,蚊子多,苍蝇多,就医不便,网络效果较差,无天然气等。人老了,都是恋老家的,因为那里有他儿时的回忆,熟悉的尼宁山路,两小无猜的儿时玩伴,只要条件还可以,尽量满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