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修罗王

引子

    暮色林荫彩云边,稻花深处蛙声喧。

    “哞!”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牵着耕牛走在回家的路上,三五成群,有说有笑。

    忙活了一整天,终于可以回家休息了。孩子们嘻笑怒骂着,从大路边飞奔而过。

    渐渐的……

    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了。

    在一条田间小径旁,放着一个大竹篮。竹篮里有一襁褓,躺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孩,手边放着一个空奶瓶。竹篮的把手上还有一条红绳係着一个小巧的玩具,随风微微晃动。

    婴孩不哭不闹,小脸蛋粉嘟嘟的,正在吸吮着自己的大拇指,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把手上的一只小蚂蚱。

    “噗!”

    小蚂蚱飞走了,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只蚂蚱来看望这个被人遗忘一旁的小家伙了。

    四周的草长的太高,遮掩了竹篮,一连有几户人家从他附近的田埂经过都没能注意到他。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四周只剩下虫鸣和蛙声,更显得静谧祥和。

    又过了一会儿,一位身穿罗衣的老妪从不远处的大路边缓缓走来,手中拄着一根桃木拐杖,身形略显佝偻。头梳万字髻,银灰色的发髻上簪着一支桃木制成的吉祥如意簪,钿头钗旁坠着一串蓝色珠花,身后还跟着一条大黄狗。

    狗子身上驮着一个黑色布袋,里面装满了瓜果蔬菜。

    突然!

    大黄狗对着左边的小路狂吠起来。

    “啧,吵死了,闭嘴!”

    老妪被忽如其来的犬吠声吓了一跳,神色颇为不悦,可话音刚落,就隐约听到“哇”的一声啼哭自远处传来。

    大黄狗已经蹿了出去,跑到了一处浓密草丛里使劲扒拉着。

    “咦?”

    老妪疑惑了一下,快步跟了上去。待得走近一看,不禁瞳孔一缩,嗔怒道:“是哪个天杀的王八犊子把这孩子丢在这的?良心让狗吃了不成?”

    语罢轻轻地将婴孩抱起,掀开襁褓一看,竟然还是个男孩。

    小家伙的哭声洪亮无比,许是被犬吠声给吓着了,老妪只好搂在怀中不停的轻拍安抚。

    大黄狗却在其身边狂甩着尾巴,邀功似的来回窜动。

    老妪抬眸看了看四周,此时天色已晚,除了她以外没有人还停留在附近,她沉吟了一会儿,对着大黄狗说道:“孽畜,带上竹篮,咱们回家。”

    这大黄狗通灵的很,立即乖乖地叼起竹篮跟在老妪身边往回走。

    到了家中,老妪放下手中婴孩,开始着手熬制米汤。

    说来也怪,这孩子一路上哭闹个不停,一回到家就收了声音,静静的躺在那儿,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大黄狗,又开始吮吸小手了。

    大黄狗则在一旁看护着,时不时地用前肢轻抚着他,舔舐他的小手,逗得小家伙“咯咯”直笑。

    半个时辰后,老妪端过来一碗米汤,抱起婴孩小口小口的给他喂食。

    不知这孩子是不是太饿了还是怎的,竟一点也不挑食,一大碗的米汤喝了个精光。

    老妪不禁笑了起来,满脸的皱纹像是盛开的曼珠沙华。

    “哟嗬,倒是个好养活的娃娃嘛。”

    大黄狗前腿搭在老妪膝盖上,嘴角勾起,憨态可掬地看着她手中的婴孩。

    老妪瞟了大黄狗一眼,笑盈盈道:“怎的?你很喜欢他?那以后这孩子交给你来带大,可好?”

    “汪!”

    大黄狗退了一步,蹲坐地上,前脚并拢,很人性化的冲老妪拜了一拜。

    这算是……答应了?

    嘻,真是个稀奇事儿……

    就在一人一狗对视的时候,南方天际最明亮的那颗极星旁划过一道亮光,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恍如一柄长剑般一闪而过。

    如昙花一现,刹那流芳。

    数千里之外,一座秃顶的山头上,一位衣衫褴褛,手拿一只破碗,状若疯癫的方士抬头望了望天,喃喃自语道:

    “扫帚星现于极星之畔……凶兆,大凶之兆啊。”

    方士拧着眉头捻动手指掐算好一会儿,一边算一边使劲摇头。

    忽然,他拇指停在中指顶端,摇头晃脑,嬉笑道:“咦?不对,不对!还有转机,还有转机嘛,哈哈……”

    无名方士从怀里摸出一个陈旧的罗庚,平托管于掌中细细端详着。

    “嗯?东北方……吗?”

    极西之地的荒原上,某处断崖峭壁旁,一个手托紫金钵盂,身穿锦襕袈裟的高大和尚缓缓地睁开了双眼,眼眸中闪烁着丝丝金色华光,他看了一眼手中的钵盂,呈现出的画面模糊不清,无法测算因果。

    和尚复抬头遥望东北方向,喧了一句佛号后,在此枯坐了数百年的他终于站起身来,决定走出荒原。

    “先生,此去意欲何往?”

    “救世。”

    “先生,此去何日归来?”

    “不知。”

    “先生,此去……”

    “难料。”

    童子不再多问,青衫儒士起身拿起那把尘封多年的三尺青锋,拂袖而去。

    童子背起身后那个比他还要高出半个头颅的书箱,艰难的跟在青衫儒士身后行走。

    书箱里装的应是治国救世的文章经纶。胸怀中装的当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而儒士的草堂案桌上只留下了一副七言绝句,墨迹尚未干涸,道是:

    世事无常皆有定,

    人生有常叹如梦。

    且看今朝满晴柔,

    笑对沧桑不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