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修罗王

第9章 灵犀一指

    学塾内,众人围炉煮茶。

    几人详谈了足足两个时辰,公子正并没有说服齐老夫子离开小镇重新回到权利漩涡当中。

    因为他很清楚一个道理,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内。

    小州山隐患摆在眼前,实在是让人不得不防,这是他意料之外的事情。

    不过虽说没有请到老夫子出山,但他也并非一无所获,当他从学塾出来后,脸上难得的露出了一抹笑意。

    公子正道:“许七,摆道李府。”

    许七道:“喏!”

    车夫许七原名许禄山。

    因其在公子府的众多食客当中实力排名第七位,所以得了这么个诨名。

    出了学塾,许七驾车行驶在小镇的青石古道上,七拐八弯后到了李府门前,递上拜帖。

    门房一看拜帖上的名字顿时吓得一阵哆嗦,慌忙跑进府内禀报。

    不多时,从府内快步走出好几个人,男女老少皆有,领头的正是那位鹤发童颜的李老爷子。

    “老臣李成儒……”

    未等李老爷子跪下,公子正便急步上前托起老人的身躯,不动声色间冲老爷子使了个眼神。

    老人立即心领神会,快速将正皇子领进府内。

    到了府邸中堂后立即屏退身边所有人,只留下李大锤这个大孙子在旁侍候。

    人老成精,莫过于此!

    李大锤这会儿乖巧的很,给公子殿下倒了杯茶水后便站回老爷子身后。

    噤若寒蝉。

    就算有屁也得老老实实的憋着。

    公子正也不与老人客气,直接开门见山说道:“想必李老已经猜到本王来此的目的了吧?”

    李成儒点了点头。

    李家是将种门庭,李成儒二子李槿文是嘉陵关总兵,统领三十万大军。三子李槿武领四十万镇守虎啸关。

    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岂会不知朝堂之事?

    相比之下,长子李槿哲差了些,但也在丰都领了个郡尉之职,好歹算是个地方官员。

    却被李老爷子视若草包。

    估摸着他从岗位上下来以后也就只能回家继承祖业了。

    这也是为什么李大锤不跟在亲爹身边的原因,有这么个草包老爹,李老爷子怎会放心将宝贝孙子交与他,当然是留在自己身边亲自教导才好。

    一番寒暄过后,李成儒道:“北方战事老夫曾听二子槿文提起过。前线吃紧,若是国家需要,老臣有召必回!”

    公子正道:“李老言重了,我大周王朝再怎么孱弱还不至于窘迫到让您老出征的地步。只是,本王听说李老最近在研究新式武器,不知是否真有此事?”

    “哈哈,果真是藏不住啊,是齐家那老小子与公子说的吧?不错,即便公子不问,老臣也会拿出来与公子说的。”李成儒捻须一笑,眉眼间流露出一抹神秘之色。

    随后便吩咐李大锤去书房将那把出自金镶玉之手的手弩拿出来。

    自从上次看到金镶玉在练武场的测试后老爷子便开始动起了心思,死皮赖脸的要金镶玉再给他做一把,目的可不仅仅只是为了收藏。

    他是沙场老将,打过大大小小的死仗,硬仗不下数十次,自然明白一种新出现的武器在战场上意味着什么。

    不过老爷子想的却不只是要把这种武器扩大生产,装备到军队里人手一把,而是想着如何将其改造成另一种大杀器。

    一旦有了这种灵感后,思绪就一发不可收拾。

    但仅凭自己一人却又无法想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便将齐夫子请到了府中,将自己的想法全盘告之。

    这就促使了两人在李府书房里不断地对弓弩进行仔细的拆解研究,两人都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对武器的了解比起金镶玉来只多不少。

    自从有了齐夫子的加入,李老爷子的想法得到了初步的具现,甚至连图纸都画了出来。

    约莫盏茶功夫,李大锤便那把手弩摆在了众人面前,公子正一见到此弩便眼神一亮,就连身后许七这种在江湖上杀人无数的杀坯也不禁侧目,唯独绿衫少女眸光清冷,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

    公子正端起手弩,惊奇道:“这短弩好奇特啊。”

    李成儒呵呵笑道:“公子不妨移步练武场,让老臣为公子展示一下此弩神威。”

    公子正道:“好,本王正有此意。”

    言罢便有些迫不及待的起身,他同样懂得用兵之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几人到了练武场,李老爷子给众人演示一遍后,公子正再也掩饰不住心中喜悦,哈哈大笑起来:“好!好!好啊!哈哈……”

    李成儒道:“公子,还有更惊喜的呢。”

    “哦?说来听听。”

    李成儒从袖中抽出一份图纸来,一共有十数张,让李大锤和绿衫少女两人拿着,逐一摊开来给公子正看。公子正看得是眼皮子直跳,大感此趟没有白来。

    李成儒道:“公子,此乃老臣与齐家小子研究数十日所得,虽未能彻底完善,但也相差不远矣。公子不妨拿回去,将此图交与苏家的那个小子,我想他应该会很感兴趣的。”

    公子正一听此话,心中豁然开朗,双手抱礼向李成儒深施一礼,恭敬道:“我大周王朝有先生与齐夫子在,实乃国之万幸,百姓之福啊。”

    李成儒见状,赶紧上前扶起公子正,温和笑道:“公子万万使不得,其实说起来这‘千机弩’,并非老臣造出来的,而是老夫孙儿的好友阿宝的杰作。千百年来,机关之术向来被墨家机关城严密把控,轻易不与外人共享其独门绝技。我们在这方面一直被墨家掣肘,每年花费在购买墨家武器方面花费巨大。这次我们有了这千机弩,便可免去一大笔军费开销。”

    公子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看了看手中弩箭道:“千机弩吗?”

    李成儒点头,缓缓地道:“不错,千机弩正是这把短弩的名字。而阿宝则是唯一一个从鬼雾事件中活着回来的人。”

    公子正面露惊色,“什么?唯一一个回来的人?”

    李成儒轻轻叹息,“是的,那小家伙回来后在家躺了整整七天才醒转过来。”

    公子正点头道:“原来如此,看来此人也是个有福之人啊。不知此人身居何处?”

    李成儒轻声说道:“此人就住在摇光村,素闻公子喜好结交好友,网罗天下奇人异士。若是公子有意,老夫可差大锤去唤他过来。”

    公子正思量了一会儿,摇头说道:“先不着急,他又不是会飞的鸭子,既然他就在咱们身边,迟早有相见的机会。倒是这千机弩,老先生,我想在军中广泛使用,不知老先生意下如何?”

    李成儒面露难色,犹豫着说道:“公子,这千机弩威力虽大,但制作复杂,材料难得,恐怕难以大规模制造啊。”

    公子正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说道:“老先生言之有理,不过我们可以先少量制造,装备给精锐部队,以观后效。至于材料和制作问题,我会派专人负责解决,老先生不必担心。”

    李成儒见公子正已有决断,便不再多言,他对这位公子的脾性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也知道公子府里多的是奇人异士,绝不差这一个两个。

    曾经就有一位僧人,在一座无名小山一梦百年,醒来佛光高照,浑身散发金光直冲霄汉,以至于有高僧直接从灵山驾临此山将其接引回灵山大雷音寺。

    此事一时间在东夷洲传为美谈,世人皆为那位僧人惊叹不已。

    金镶玉不过是一个少年人而已,还入不了这位公子的法眼。

    即便如此,李成儒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有些话不宜多说,也不必多说。

    九月初九,重阳。

    小镇有个习俗,就是在这一天要上坟祭祖。

    金镶玉早早就起了,发现春卷已经在灶房里忙活。

    小丫头从来都是如此,在这个家里,她总是最勤奋的那个。以前有奶奶在的时候还好说,但是自从奶奶过世以后,春卷就没睡过一天的懒觉。

    金镶玉走了进来从身后一把抱住春卷,下巴抵在小姑娘脑瓜子上含糊不清的说道:“我的小春卷,你不冷的吗?这么早起来。”

    “宝哥哥,你忘啦,今天要去祭祖啊。”春卷一边洗手一边说道。

    “我知道啊,可也用不着这么早起床啦。今年这鬼天气也太反常了,这么早就下起雪来。”

    金镶玉正迷迷糊糊说着,春卷忽然转过身子,坏笑着一下子将双手伸进少年的衣领。

    冰冷的小手顿时让金镶玉结结实实打了个激灵,立即就清醒过来。

    “呀!小坏蛋!”

    “哈哈……”

    少女银铃般的笑声响起,脖颈一缩,从少年臂弯间窜了出去。

    两个对情爱之事尚且懵懵懂懂的少年少女在雪地里嬉戏打闹,滚作一团。

    奈何少年刚从被窝里钻出来,手还是暖烘烘的,对少女没有半点杀伤力。

    而女子天生体寒,手脚冰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更别说像小丫头这般刚刚浸过水的小手了。

    少年被少女压着,挣扎了一番,眼见造不成半点伤害,干脆放弃抵抗,把姑娘的小手塞到自己肚皮上。

    春卷缩了缩,可是被金镶玉按住了。

    “别动,暖暖。”

    “不要,手太冰,会着凉的。”

    少女娇俏的脸蛋微微一红,还是想把手抽出来,结果少年一个翻身,将她压在身下,她的小手也被推到了胸膛处。

    少年笑嘻嘻的看着女孩,忽然在她脸颊上轻啄了一下。

    “啊,讨厌。”

    少女娇嗔。

    “哈哈……”

    少年肆意狂笑。

    扳回一城,心里美滋滋的。

    ………

    玩归玩闹归闹,该办的事情还得继续。

    两人花了一个时辰的时间才把祭祖所需的东西备好。

    一块五花肉,一块羊排。

    一个酒壶,一个茶壶。

    三个酒杯,三个茶杯,三对筷子,三炷香烛。

    还有金银衣纸若干。

    这些东西其实家里本来就备有的,平常一些节日也会祭拜天地神明,就是准备肉食麻烦些,要煮。

    春卷拿来一个篮子,将所有东西全部放了进去。

    金镶玉从柴房里找了把铁锹,把篮子挑在肩头上,不忘拉上小姑娘的手塞进自己衣兜里。

    出了村子往南,沿着乡道一直走,到一个山坡前,两人开始往上走,要一直爬到山顶。

    这段山路不太好走,加上下了雪,路有些滑,少男少女相互搀扶着,有几次都差点滑倒。

    到了山顶,还得往前再走一小段路才走到一个坟包前,放下篮子,两人开始分工合作。

    少女除草,少年添土。

    坟头草早已干枯,一掰就断,倒是省事了不少,不过添土就有些麻烦了,附近的泥土都冻的邦硬,一铲子下去根本铲不动。

    少年只好走远一些四处挑挑拣拣,找了好一会才找到一处土层较为松软的位置,来回倒腾了好几次才算把土添上。

    此时,天光早已大亮,已经开始陆续有人上山,远处甚至响起了鞭炮声。

    金镶玉两人摆好祭品,倒上茶酒,点燃腊烛,然后两人各拿三炷香举过头顶朝着坟头拜了三拜,再插到坟前。

    这座坟没有碑。

    两个孩子都没爹娘,奶奶可以说就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但是奶奶从来都没有跟他们提前过自己的往事,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说。

    为什么?

    金镶玉不知道。

    少年的眼眶渐渐湿润起来,他想起奶奶就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去世的。

    春卷靠了过来,挽着金镶玉的手臂柔声说道:“宝哥哥,你还有我。”

    “嗯,我知道。”

    两个人紧挨在一起,在这荒凉的坟地却显得有些落寞。

    良久。

    少年起身点燃鞭炮,烧了纸钱等物,奠完茶酒,便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

    上山容易下山难,当两人走到半山腰时,还是出了意外。

    金镶玉脚下一滑,整个人就像踩了雪橇一般,直直的往下划去,春卷被他一扯,直接摔倒在地。

    偏偏下面又有一个绿衫少女正在小小翼翼的往山上走。

    眼见就要撞到一起,金镶玉连忙大喊道:“前面的,让开让开。”

    绿衫少女一惊,本能的想往旁边挪步,不料脚下也滑了一下,出声惊呼道:“啊……你不要过来啊。”

    两人终究还是撞上了,摔在山路边,少年的脸颊压在少女身上,一同向前滑了一小段距离。

    一阵从未闻过的幽香扑鼻而来,让人有种意乱情迷的感觉。金镶玉瞬间感到头脑一阵晕晕乎乎,情不自禁的猛吸了一口气。

    这是什么神仙气息?

    仿佛置身于瑶池仙境之中。

    “喂,臭小子,你要在我身上趴到天黑吗?还不快快起来!”

    一阵软糯又有些愠怒的声音响起,打断了金镶玉的遐思。

    少年惊醒,仿佛从梦中跌落凡尘。他慌忙爬起身来,动作间带着一丝慌乱和不安。

    金镶玉赶紧向绿衫少女深深鞠躬认错,声音中带着一丝惶恐,“对不起,对不起,方才路面太滑,我一时没站稳,所以才冲撞了姑娘。”

    此时,春卷也走到了金镶玉身旁,两人并肩而立,一起向着绿衫少女鞠躬认错。

    然而,绿衫少女怔怔地看着少年出神,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情感,并没有如想象中的大发雷霆。

    金镶玉以为少女正在气头上,要讹上自己,也是低着头一语不发。然而,他并没有看到少女眼中的那一抹调皮和戏谑。

    忽然,绿衫少女开口了,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带着一丝俏皮和玩味:“抬起头来。”

    她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有一股魔力,让少年和春卷不由自主地抬起了头。

    当他们的目光再次落在绿衫少女的脸上时,不禁为之一震。少女头梳双丫髻,面若桃花,肤白如雪,眼眸深邃如海,她的笑容中透着一丝狡黠和灵动。

    忽然,绿衫少女伸出如葱白般的手指朝金镶玉眉心戳了一下,指尖处毫光一闪即逝,她说:“好了,这下我们扯平了。”

    ——呃,这?这么简单就算了?

    金镶玉摸了摸额头,有些茫然,不知这少女此举是何用意,心头涌起一阵莫名其妙的感觉。

    绿衫少女看着少年一脸茫然的模样,顿觉有些好笑,佯怒道:“怎么?还嫌不够啊,不够的话那就再让我戳一次?”

    “哦,不不不,您能大人不记小人过,小人感激不尽,感激不尽。”金镶玉再次鞠躬谢道。

    “哼,什么大人小人的,我难道很老吗?”绿衫少女顿时又怒,作势又要敲打一番。

    “呃,小姐姐如天仙下凡般美丽动人,怎么会老呢?是小的口误,口误。”金镶玉连忙改口,心想这女子也太喜怒无常了吧?

    ——还是自家姑娘好啊。

    金镶玉心里犯起嘀咕来。

    “哼,这还差不多,行了,你们可以走了。我还要去看风景呢,可不能耽误了。”绿衫少女挥了挥手,示意两人可以离开了。

    金镶玉一听此话立即如蒙大赦,拉着春卷快步往山下走去。

    绿衫少女看着少年少女离去的背影,笑靥如花,随后身形一闪,出现在山顶那座无碑孤坟前,看着那新舔的坟土。

    少女驻足良久,最后叹了一口气,呢喃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话语:“隐婆婆,真是可惜了。”

    言罢,便直接从原地消失了,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