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2003,从修车工到首富

第三十三章 脑中电路图,脚下奔前途

    上班四个月,

    柳相文觉得自己越来越适应了这份工作,同时也更适应重生后的生活,

    老天爷赋予他的系统是件好东西,尽管现在他还没有享受到更多的成果,

    可上天总是道理的,不会无缘无故把这种机会交给某个人,

    至于老天爷打着什么算盘,为什么选中了自己,他曾经想过这个问题,最后理所当然的想不出任何原因,

    再后来,他就放弃了猜测,无论如何,我要让弟弟妹妹和自己的日子好起来,要让他们过上前一世没过上的好生活,他暗暗地对自己说。

    汽车修理工,特别是新人学徒工,

    每天的工作基本都是简单重复的保养、换机油、检查轮胎等活,

    很容易打磨年轻人的耐心与热情,多数年轻人在接触这个行业两、三个月以内,便松懈了下来,

    虽然还背着“学徒”的头衔,很多人已经有老油条的派头。

    柳相文不同,上班的第一天,他就知道这工作的枯燥和乏味,

    但他没有别的路可走,这是他唯一可以支撑家庭,支撑自己的路,

    他能做的,能选择的,就是如何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快。

    ......

    2003年10月底,上班四个月的柳相文已经独立工作好几天,

    这天是特别繁忙的一天,连车间经理也穿上了工作服,亲自操刀下场修车。

    当然,能让车间经理兼技术经理老曹动手的车,通常都有比较难搞的故障,

    眼下这台车情况是这样的,车辆停放在低洼处,不料一场大雨让这车洗了个冷水澡,

    洗的不是淋浴,而是澡盆浴,这车在水里泡了二十多小时,才用拖车带走,

    结果可想而知,全车出现诸多电器故障,必须要修理,

    车主为了省钱,找了家修理厂,可修理厂对东方雪龙的车型技术了解不够,修了一个星期,问题越修越多。

    不得已,车主只好把车拖进了4S店,

    面对各种报警灯乱闪的车,每个班组都不想接招,这种车修起来考验技术不说,关键是很耗时,

    老曹逼不得已,便提了工具箱,自己动手。

    柳相文做保养的时候,就看见老曹在这台车上捣鼓,他知道这肯定是个烫手山芋,

    在他看来,这可是练手的绝佳机会,不能错过。

    忙完了手里的活,他就跑到老曹身边,看他排查故障,

    老曹一边动手,嘴里一边骂人:“修的个锤子,瞎毬乱搞”,

    他是在骂修理厂的人,把本来还算规整的电路整得一塌糊涂。

    “曹经理,要不要我来搭把手?”柳相文主动搭话,

    老曹抬头看了他一眼:“来,来,小柳,正好,帮我拿着万用表,这些牲口把电路搞得乱七八糟”,

    他是北方人,上一辈支援三线建设,全家搬到了这座西南省城,虽然出生在本地,却是满嘴北方话。

    “行,我进来”,柳相文一猫腰钻进车里,老曹已经把前排主副驾座椅都拆掉,车内空间足够两人操作。

    “小柳,听你们班组长说,你学技术学得很快,这几天都在独立操作了吧?”老曹一边检查电路,一边跟柳相文聊着,

    “没有,说不上快,就是有时候看到刘师傅修过的问题,我也学着处理”,柳相文这话听起来是谦虚,细嚼又有些自负,

    “对的,学技术就是要活学活用,要主动,别老是等着人家给你安排做这做那,天天做保养,你能学到啥?”老曹开始传授经验,

    对于老曹的这番话,柳相文是极为赞同的,别说学徒工,就是熟练工,每天接触工作大部分都是做保养,

    如果不自己抽时间去学习,耗个几年,虽然也能学到些东西,比较起来,进度就慢得多了,且高度有限,

    一个像老曹、刘小刚这样的技术大拿,一定是通过自己不断的主动学习积累而成。

    “不对啊,这啥鸡毛玩意?这根线不通电”,老曹停下手上的动作,喃喃自语,

    柳相文看了看老曹脚下的电线,那是一组车身线束,一共有近20条线,从仪表台一直通往车身后段,

    让老曹疑惑的是一条灰白色的电线,而在这组车身线束中,一共有5条同样颜色的电线。

    看着花花绿绿、颜色各异的电线,柳相文觉得脑中好像有人按下了一个开关,

    一副完整的电路图出现在他的眼前,每一条电线的定义,每一条电线的走向,标识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曹经理,这条线好像是有人把他接错了,本来是后雨刮的供电线,接到雨刮回位信号线上去”,柳相文试着提醒道,

    老曹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下了头:“咦,有点道理,你怎么想到的?”

    柳相文笑笑说:“我看过电路图,记得这两条线颜色一样,又都是通向后雨刮,如果不仔细,就有可能接错”,

    “你没记错吧,这玩意你也能记住?我看看电路图去”,老曹又有点不放心,从工具车上拿出一本电路图,手指戳在书上,一条一条地检查。

    看了一阵,老曹猛地合上书:“我艹,还真是,被你说对了,来,你来操作,找找具体是哪个位置接错”,

    “行,曹经理,你让一让,我来顺着电线找”,柳相文得到授权,立即开始动作。

    这项工作说难不难,主要考验耐心,电线的走向不是一眼就能看到头,汽车厂家在生产时为了美观,都会把电线的走向设计得比较隐蔽,

    给排查带来些困难。

    当然,并不是说就非得一寸一寸的找,其中还是有不少诀窍的,柳相文知道其他人若想接线,不太可能从电线中间来一剪刀,

    一般都是在容易下手的电线接头处动手,而这条线的接头就那么两三处,按着顺序找,耗不了多少时间。

    果然,十分钟左右,柳相文就找到了接错的位置,那个接头位于后车门上部,

    估计是修理厂的员工,拆下来清理积水,安装回去的时候没注意,弄混了插头。

    “小柳,可以啊,你这技术不像是个学徒工,以前也学过吧?”老曹一脸春风地对他说,

    “嗯,来公司前,我也在修理厂干过一年”,柳相文又撒谎了,没办法,他总不能说自己是重生来的吧。

    老曹点了点头:“难怪,不过也算学得很快,你这技术,留在刘小刚组里当学徒,有点浪费”,

    他看了看柳相文,若有所思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