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嘉靖:朱棣,你来当大将军

28 妙计

    早朝散去。

    时任户部尚书的赵勉快步追上詹徽,上前拱了拱手,眼神中带着几分疑惑,道:“总宪,近来吴王殿下出的勤密,您老深得皇恩眷顾,不知有什么看法?”

    詹徽脚步不停,瞧他一眼,捋了捋胡须,老成持重道:“吴王殿下聪明机灵,贤名远播,你是刘翰林的女婿,还能不知道这件事?”

    赵勉有几分惊讶,道:“泰山甚少提起这些,往日偶尔会流露出对淮王殿下的赞赏,其他殿下倒没听提及。”

    詹徽心思一转,脸上瞧不出什么神色变化,只道:“淮王殿下贤名,大家都知晓,如今吴王殿下后来居上,陛下圣明英武,两位殿下都是人中龙凤,做臣子的该高兴才是。”

    赵勉心里骂了一句老狗,面上却是近乎于明示了:“总宪说的是,吴王殿下已被两次朝贺,说实话,大家心里头也是紧张的很啊。”

    詹徽手往衣袖里一揣,像是避寒的老头,不搭理这话,岔开了话题:“听说赵尚书最近要新娶一房妾室,何时请老夫去吃杯喜酒?”

    “总宪说笑了。”

    赵勉摇了摇头,“贤妻在家,我哪敢有这样心思。”

    詹徽眼睛微眯着,调侃着:“诶,男人嘛,哪个没有三妻四妾,赵尚书正二品大员,只要开个口,谁不想和你结个亲家?”

    赵勉正色道:“勉才疏学浅,承蒙陛下看重,屡遭拔擢,短短几年就官至户部尚书,自当尽心竭力上报皇恩,哪还有这么多心思管什么妾室。”

    “赵尚书不愧是国之栋梁,这番话足以叫老夫汗颜了,老夫方才口不择言,赵尚书勿怪,老夫向你赔个不是。”

    詹徽为之动容,作势要作揖下拜,惊得赵勉急忙伸出手来搀扶住了,道:“总宪言重了,晚辈岂敢受总宪之礼,您这可是折煞我了。”

    “大明有赵尚书这样的栋梁之臣,陛下知道也该高兴,老夫要号召百官向赵尚书学习。”

    “岂敢岂敢,我不过是尽到自己职责罢了,与总宪相比,远远不如。”

    赵勉脸一抽,暗暗叫苦,心说这老狐狸真是难对付,不敢多说,又寒暄几句,急忙抽身离开。

    詹徽目送赵勉走远,同黄子澄、齐泰两人走在一起,花白的眉头微微一皱。

    刚才赵勉上来问吴王的事情,詹徽心中立刻一紧,心里清楚这小子绝没有安好心。

    一来二去,两三句话功夫,赵勉就露出了马脚,为的是这储君之事。

    詹徽哪敢去掺和这事情,真当皇帝是泥捏的不成,要站队也不是这时候站队。

    再者说,即便是站了队又能怎样,奉天殿那位还会管臣子的意思?客套客套那是心情好!

    要真把自己当几根葱了,胡惟庸、李善长的教训可不远啊。

    空口白牙的叫他站队,詹徽可没这么傻,不站队也不影响他的官职,新君上位,总不至于将他一撸到底了。

    顶多就是让出吏部尚书的位子罢了,他还有督察院左都御史的担子呢。

    ……

    “情况怎么样?”

    黄子澄见赵勉回来,迫不及待开口。

    赵勉摇了摇头,话中有些恨意:“老家伙滑溜的很,顾左右而言他,压根不搭理我的话,我看他是铁了心做壁上观了!”

    “这老贼,莫非是忘记太子妃先父的照拂了吗?”

    黄子澄神色难看起来。

    如今吴王朱允熥咄咄逼人,其意昭然若揭,皇帝还公然在朝堂之上盛赞,摆明了要为其造势。

    他原想着拉拢詹徽,一同站队淮王朱允炆,好拉拢其他官员,入淮王帐下。

    凭着两边的关系,他原以为是十拿九稳的事情,没想到这詹徽如此不念旧情,竟然要做壁上观,实在可恨!

    齐泰在一旁道:“詹徽位高权重,在朝堂上颇有威望,他不点头,其他人未必敢动,得想办法拉拢他才是。”

    “这事情我也知道,只是这老贼油盐不进,之前我去拜访,他也是如此,如今赵兄前去,他依旧是这个模样,摆明了不想掺和其中。”

    黄子澄眼中满是忧虑,“如今吴王日受陛下恩宠,已成祸患,淮王仁厚,心地善良,我是担心事情有变啊。”

    “时事未定,不必如此悲观。”

    齐泰安慰一句,“如今吴王开智,在大本堂中谈吐不凡,淮王殿下想要胜过,就必须在其他方面下些功夫。”

    黄子澄皱着眉头,心想朱允炆除去仁孝宽厚、学习用功之外,还有什么优势能够发掘。

    片刻,他茫然的抬起头,眉头锁的更深,喃喃道:“尚礼可有良策?”

    齐泰点了点头,道:“如今之计,只能从朝堂之上下手,淮王年幼,若是能有建言于朝政,定能胜过吴王。”

    黄子澄后知后觉:“是了,可寻常朝政诸位臣子都有计较,那些难以解决的事情,你我也无法解决,这可如何是好?”

    赵勉此时开口:“两位还记不记得,之前我在朝堂上所说的事情。”

    齐泰想了想,道:“赵尚书指的是国库空虚、运转艰难?”

    赵勉点了点头,还没开口,黄子澄便叹道:“赵兄可能不知道,这事情我与尚礼研究许久,可一无所获,不能为淮王殿下出言献策,实在是惭愧。”

    说着,黄子澄竟然落下泪来,哽咽着道:“我心中的实在难受,也怨做臣子的无能,不能为淮王殿下分忧,如今赵兄再次提及,应当是有了办法,不知能否告知一二?”

    赵勉大为感动,道:“子澄兄真乃忠臣,勉这办法还只是一点大概,很不完善,须得多加思量才是。”

    说着,赵勉贴近了黄子澄耳边,小声耳语。

    “妙啊!简直是妙计!”

    黄子澄神色顿时喜悦起来,兴奋道:“此法虽有些剑走偏锋,可若是好生使用,必定能解财税危急,不失为一剂良药!”

    赵勉拱了拱手:“勉才思愚钝,推到此处多日,难有寸进,希望子澄兄和齐兄能够更进一步完善此法,再由淮王奉上,绝对能使陛下龙颜大悦!”

    “赵兄何必自谦,你这方法绝对可行,我现在就回大本堂同殿下商量,争取尽快做个章程来!”

    黄子澄喜悦之色溢于言表,恨不得立刻回到大本堂,双腿都要把持不住了。

    一旁齐泰心中好奇,但此刻也不好多问,朝赵勉拱了拱手,便和齐泰离开。

    回到大本堂,等了有片刻,朱允炆准时赶到。

    黄子澄急切不已,上前迎接,道:“殿下,臣有要事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