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嘉靖:朱棣,你来当大将军

31 伤**个头

    朱允熥走出东宫,脚步稍稍放缓。

    方才朱允炆和吕氏拉着他就差没有家长里短了,实在是可疑。

    这两人行径,黄鼠狼给鸡拜年罢了。

    朱允熥思路稍稍一转,便明白这其中有不少问题。

    再结合之前朱高炽那几句话,马上就反应过来。

    自家这好二哥这些日子苦心钻研,恐怕是真的钻研出什么精妙的办法来。

    难怪他刚才说话,俨然一副胜券在握、高高在上的得意姿态。

    恐怕现如今,这办法已经送到了皇祖父的案头。

    好心机好手段,为了这一时半刻的先后顺序来,这母子二人硬生生的上演一出亲情温暖戏码。

    朱允熥理清思绪,深吸一口气,并不惊慌。

    毕竟是做过皇帝,知晓这财税之事,想要解决没那么容易。

    以朱允炆那闭门造车的性子,再加上他所指的史书上事迹的记载,朱允熥觉着,这孩子没这么容易开窍。

    八成是找了个光鲜亮丽的方法来,凑活着糊弄一下。

    啧,胆子真的大!

    朱允熥不得不佩服朱允炆了,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改变一下对朱允炆的误解。

    这孩子别的不行,可是这胆子,那可是大的没边了。

    皇祖父如果那么好哄骗,他又何必在奉先殿跪上一夜,奉上《问心疏》呢。

    ……

    文楼。

    上完早朝,朱元璋继续处理政务。

    朱元璋的勤政程度,在历代帝王之中,都绝对是名列前茅。

    尤其是废除宰相之后,全国大大小小的政务都必须经由朱元璋查阅,而后再做处理。

    这也就意味着,朱元璋每日处理的奏折,堪称海量。

    相比于同样勤政的雍正,朱元璋的身体可谓是坚挺。

    每日里晚睡早起,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能够如狼似虎的猛干,甚至于一树梨花压海棠,还压出了好几个儿子。

    这都不能用生猛来形容,简直就是人形金刚。

    如果不是年少缺衣少食,屡遭战争,老来又丧妻丧子丧孙,老朱的身体恐怕还能支撑相当长一段时间。

    政务处理并不复杂,但需要细致的心思,对奏折上说的也得多加注意。

    地方官未必会说真话,肯定会有春秋笔法的地方,老朱也只能尽可能的去甄别。

    奏折上很多都是各地突发天灾人祸,需要朝廷支援救灾的事情,老朱看着也很是痛心,一旦发生天灾,就意味着百姓又将流离失所。

    将许多关于灾情的奏折放在一边,老朱决定等会再召集一次小朝会,听听户部的想法。

    处理许久,老朱停下来休息片刻,旁边满是皱纹的老太监递上茶水。

    老朱虽说不喜欢这些太监,可身边总得有个伺候的,这老太监他用的很是顺手,满打满算,也有七八年时间,表现差强人意,但好在守规矩。

    喝一口清茶,老朱稍稍活动下有些酸麻的筋骨,感慨一句:“老咯,比不得以前,才坐这么点时间,就有些腰酸背痛了。”

    老太监走上前,轻轻为老朱按摩腰背,道:“主子可不老,从早朝到现在,可有半个多时辰呢。”

    “换以前可不会有这样情况。”

    老朱喝一口茶,又拿起一封奏折,眉头一跳,“允炆的折子,什么时候送来的?”

    没等老太监回答,老朱神色就冷了下来,骂道:“狗一样的东西,也敢生出这样的心思!”

    老太监闻言浑身一颤,连滚带爬跪在下面,战战兢兢道:“主子饶命,是奴婢该死,可皇孙殿下说,这折子里的东西,能让主子高兴,奴婢……奴婢这才送过来,不想冲撞了主子,奴婢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老朱微眯了眯眼,看着抖若筛糠的老太监,冷哼一声:“跪着吧!”

    人老多情,毕竟是用了七八年的老人,再加上这是朱允炆的奏折,老朱气消了些。

    如果是其他人的奏折,此刻老太监人头已经在地上打着滚儿。

    老朱瞧了瞧奏折封面上文字,治安疏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他点了点头,虽不知道内容,但这份魄力还是不错。

    文武群臣敢用这个名号的可不多,治安治安,治天下安。

    “允炆的性子一直文弱些,现在魄力高了不少,估计是熥儿刺激的。”

    老朱心里想着,翻开奏折,细细看去。

    “臣大明淮王朱允炆谨奏:为解民生之困苦,增财税,缓危急,求国家长治久安事……”

    “财者,万民之所求也,天下流通之物……”

    “若朝廷出面,以票为根,使小钱而得重利,惑生民……”

    老朱眉头越发皱的紧了,脸色也越发的黑了,底下跪着的老太监偷偷瞄一眼,登时心都凉了半截。

    淮王殿下到底在奏折中写了什么,太子妃给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说的,瞧陛下这脸色,这哪里是高兴,分明是叫陛下动怒啊。

    他心中拔凉,越发觉得今日怕是要遭。

    老朱则是越看越心惊,越看越手抖,气息都紊乱了,咬着牙道:“好!好!好!咱的好皇孙,咱的好皇孙!好一篇《治安疏》,真好!真好啊!”

    老太监听着皇帝的呢喃声,心中恐惧到了极点,趴伏在地上,瑟瑟发抖,恨不得把脑袋都给钻进地砖的缝隙里面。

    “老狗,这道奏折,真是淮王送来的?”

    老朱怒极反笑,眼神冰冷,盯着跪伏在地的老太监,冷声问道。

    老太监口齿打着颤,战战兢兢回答:“主子,确实是淮王殿下送来的,奴婢不敢欺瞒主子。”

    “好!好!好!”

    老朱一连三声好,怒到了极点,剧烈的咳嗽起来,好半晌才止下来,道:“咱怎么不知道,他有这份本事?看来咱封他淮王,是封错了,他该是‘坏王’,这猪狗不如的东西,亏咱还觉得他孝顺,混账,简直是混账。”

    跪着的老太监心中大惊,心里知道这要真是落了实处,淮王殿下遭了劫难不说,他这颗脑袋恐怕是得被细细剁成臊子了,情急之下,他只好道:“主子明鉴,殿下绝不会有这样心思,主子这样说,传出去恐怕要伤了淮王殿下的心。”

    朱元璋森冷的盯着老太监,片刻森然道:“你刚才说什么?”

    老太监浑身一颤,鸡皮疙瘩起了一身,脑子愈发混沌了,但还是咬着牙道:“主子明鉴,殿下绝不会有这样心思,主子这样说,传出去恐怕要伤了淮王殿下的心。”

    “呵呵!”

    朱元璋神色冷到了极点,手里拿着奏折,顺势抄起桌上放着的小香炉,砸了过去,勃然大怒:

    “伤你妈个头!”

    ……